第152章 國外也有“鐵人”式人物
- 地平線上的足跡
- 沙棗樹林
- 3198字
- 2021-07-28 07:48:01
“可據我所知這些人當中還有五個單身,沒有結婚,沒有家,他們回去干啥?“王吉昌不解地問。
“他們也是人,也有生理需要,你們的國家不允許性交易,他們要飛往泰國,一天都等不下去了,那里是他們享樂的天堂。這是我們的制度,來回的費用公司承擔。“羅杰斯的解釋讓王吉昌一點也理解不了,這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公司競然對員工的放縱行為認可,還給假期,報銷路費,太不可思異了。我們中國工人階級,中國石油工人,在油田會戰初期,三年不放假,連最重要的節日“春節“,都奮戰在野外,過的是革命化的春節,這幾年來,“五一“、“十一“、“元旦“等節日,機關后勤放假,野外隊仍然不放假,只有“春節“和冬季輪休,隊上放假,工人們才回家團圓,還是我們中國的工人階級覺悟高,吃苦耐勞,無私奉獻。
卡特是隊上唯一的維修工,這小伙子一個頂我們好幾個人,這讓中國隊大開眼界。我們中國地震隊有維修班,有三到五人負責設備的維修。中美合作隊撤銷了維修班,只有一個維修崗,卡特負責,他白天呼呼大睡,晚上收工后,所有的設備鑰匙交他,并提供每臺設備的運行記錄和故障問題,他一人連夜維修和處理問題,第二天保證車輛和設備正常運轉。
看著他將遠行時間到期或公里數到位的設備機油換下來,油還黃橙橙,清清亮亮的,中國的司機大惑不解:“我們的車機油黑了都不換,軸承油粘了也不換,你這機油像新的沒用過的一樣,換掉多可惜。“
卡特聽了更不理解,因為車的保養手冊規定:“運行期半年或達到五千公里,必須更換機油。“怎么能不換機油呢?
一邊說著,一邊更換鉆車輪胎,這個龐然大物輪胎有人個頭高,需中國兩個工人抬都很吃力,他競然一個人抱起來,放上新的更換,太了不起了,看的人嘖嘖稱奇,豎著大拇指夸他是“王鐵人“。
他聽了后搖著頭說:“N0!N0!“他知道中國有個“王鐵人“,他們美國也有個像王鐵人一樣的卡倫。他講了卡倫的故事。
卡倫是美國早期的石油“鐵人“。他富有夢想,性格堅定,敢于冒險,有很強的開拓精神。他“鐵人“性格的養成與他的經歷有關。南北戰爭時期,聯盟部隊將他的家族的大農場一把火夷為了平地,家庭動蕩,財務逆轉,生活艱辛。他為自己家里的貧窮感到有壓力,作為男孩,卡倫在他的床鋪的上頭掛了一塊毯子,并在晚上躲在里面借著提燈的光亮,看名人傳記:沃爾特·司各特爵士、托馬斯·卡萊爾、莎士比亞、狄更斯、威廉·布萊克斯通。還有很多歷史類著作。他做著周游世界的白日夢,做著擁有一家屬于自己的企業的白日夢。他最熱愛的夢想就是某天建造一所規模巨大的白色的莊園之家,帶有門廊、格子涼亭、后花園的那種,就像他摯愛的家族曾擁有卻被聯盟軍隊燒毀的那種莊園。他跟他老媽保證,某天,他們一定會一起住進這樣的大房子的。
1911年的休斯敦還是一個沉睡的海灣之城,人口有78000人,而且這兒的男女老少還成天在汗漬中過著拍蒼蠅、擦額頭、啜飲冰茶的日子。卡倫就在休斯敦南部選好一片40英畝的地,準備在他放了一塊牛糞的土地上開始他的鉆探計劃了。以前有投資商在那里鉆探,收獲不大,卡倫看了現場和資料,問鉆井工人:“為什么不鉆得更深一些呢?“
“當然可以鉆得更深,但存在一些技術難題,機械和設備條件有限。而且鉆得越深越費錢。“那些工人這樣回答他。
卡倫對他們說:“大家都指望著在地表發現石油,要是石油就存在地表上部的話,那就不需要石油這個專業了……我們必須克服困難,必須鉆得更深,才能找到石油。”這和你們中國王鐵人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是一個道理。然后,卡倫帶著鉆井工人,有條件要往深處鉆,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往深處錢。鉆頭直奔弗里奧砂層鉆下去,在一個雨夜,它出油的速度來勢兇猛,把圣誕樹都給吹倒了,噴涌而出的石油把他的鉆井員的眼鏡蓋得嚴嚴實實的,使得他花了好幾個小時才控制住這一口新油井。投資者不僅拿回了成本,還獲得了不少收益。對此,后來一個名叫J.E.達夫的投資者評價說:“卡倫這個爺們可是很有膽識的,如果卡倫覺得哪塊地皮下有石油,他會不顧一切、耗盡最后一美元也要往下鉆,其他人怎么看,他一點都不理會。而且對于發現石油,他有一雙離奇的鼻子。不過,就算有油田從他鼻子底下溜過去了,也不能使他狼狽,沒有什么可以使他消沉。”他專門在破舊的、被遺棄的鹽穹的側翼開鉆,并且是往更深里鉆,如果沒有發現油井的話,他會鉆得更深一些。與他在油田一起奮戰的幫手,甚至在睡夢之中都模仿他那簡潔的口令:“漢子們,讓我們往深里鉆。”其中有好多人,在接下來的30年還要與卡倫一起工作。陪伴他一生的業務經理林恩·米有次調侃道:“我跟你們打賭,就算當大家把卡倫先生埋入墳墓里時,他也會猛然站起來喊號子,漢子們,讓我們往深里再多鉆幾英尺。”
卡倫有冒險精神,但也很專業,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在海灣地帶的深井遇到更加復雜的問題,地3000英尺以下是藍色泥沙帶,鉆井工人稱之為秋葵帶或堅硬黏土帶,藍色泥沙帶再往下是5英尺深的鹽水,然后是更多的秋葵,鹽水和秋葵帶淹沒了油井,鉆工們放棄了,沒有再繼續打穿這一層。對于投資商和鉆井隊來講,這是無法解決的挑戰。卡倫凝視著油田鉆井日志,查閱大量資料,有了打穿這一層的主意和辦法,即下套管。工藝是當鉆頭鉆到了秋葵帶,給井上套管,用外面一層的管道隔絕可能進入管道的水流,把水阻隔在外面,這個方法還真湊效了。“管線石油井“成了他的發明創造。
卡倫永不滿足現狀,接受挑戰,帶來了機遇,在油田鉆井方面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成了當時最偉大的探索者和先驅者。在漢貝兒油田,鉆探者遇到了令人望而生畏的“使人惡心的頁巖”,鉆頭遇到崩碎的頁巖,碎石就會纏住鉆頭,并對它施加壓力,鉆頭就動彈不了了。卡倫讓他的鉆探手道爾頓·布朗“加水稀釋”,就是往井里面注水,使井里不再充滿鉆探出的淤泥,這樣就能使破碎的頁巖從鉆頭上被清洗下來。鉆頭確實能夠更輕松地往下鉆了。不過,他們又碰上了一個頁巖的“橋梁”的阻擋,他們必須鉆透這個“橋梁”才能繼續往下鉆。卡倫已經想好了對策,那天很晚的時候,他指揮布朗將鉆頭用作打樁機,先拉起來,再讓它墜下去砸在杰克遜頁巖的“橋梁”上,努力用這個方法打穿它。他持續地把水注入到井里面,好讓鉆頭更自由地往深里鉆。雖然花了好幾個小時,但這個主意很管用,到午夜的時候,當卡倫在鉆井平臺旁邊躺下想補補覺時,他們穿透了地下泥雪覆蓋的含油層,這正是備受歡迎的母馬砂層。4個小時后,卡倫聽到布朗大叫道:“醒來,卡倫,我覺得它要噴了!”
在黎明前微弱的亮光下,卡倫看到石油和天然氣從井里兇猛地噴出來,連接油井和儲油池的4英尺長的倒流管,在來勢洶涌的噴流中開始松動,然后瘋狂地晃動起來,擊打著空氣。卡倫沖到儲油池,跳到它的上面,然后抓住到處晃動的倒流管,直到他手下把它固定住,這一魯莽大膽的舉動把許多人嚇壞了,可他就是這樣不要命,不怕苦,不怕累,有因難,他找辦法,有危險,他第一個沖去去。多年以后,林恩·米德回想起卡倫的鉆探隊在本德堡縣遭遇的一次危險的爆裂。要是當時冒出一個火花的話,就有可能使他們全部當場斃命,但是本可以坐在自己車里安安穩穩地指揮施工的卡倫,卻堅持在全是鉆井平臺的危險中去指揮。當有個小伙子驚慌地跑開,渾身都是石油的卡倫一把拽住他的腰帶,把他拽了回來。那次,他們花了一整天才把半噸重的水泥頸圈蓋在油井上面,卡倫一直撐到了最后。“這只不過是卡倫為數眾多的壯舉之一,但這卻使那些懂他的人對他更是充滿了仰慕之情,”米德說,“他從來不是直接跟他的手下說‘你們做這個做那個,應該這么做……’的人,如果需要解決某個危險的難題時,他直接跟大伙說,‘跟我來。’”
他的鉆探隊員就愛他這一點,他受到了大家的認可、尊敬和愛戴。在漢貝兒油田舊址地下深處的母馬砂層,卡倫發現了一系列大油井,這不僅打開了這個油田的新生機,也打開了海灣沿岸地區的其他大油田的新生機,一口口的新油田被發現。1935年,匹茲堡大學工程系給卡倫頒發了科學博士學位,以褒獎他在勘探石油領域獲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