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狼瘡性腎炎的病理表現及病理-臨床聯系

制訂LN的治療方案需以腎活檢病理表現作基礎。因此,在治療前應進行腎穿刺病理檢查。盡管腎活檢仍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譬如有時取材不夠造成診斷偏倚,但是它仍是非常有用的檢查手段:①腎活檢能對LN進行正確診斷和病理分型。②可對LN腎組織的活動性和慢性化程度進行半定量評分,預測腎臟病變的可逆性。③通過重復腎活檢,能動態地準確了解LN的轉歸(緩解、轉型及慢性化)。上面這一切對于指導LN的治療都非常重要。
一、狼瘡性腎炎的病理表現

(一)免疫病理檢查

LN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有多種自身抗原-抗體形成的免疫復合物,所以其成分及沉積部位也多樣化。免疫熒光或免疫組化檢查顯示,絕大多數LN患者的腎組織均有IgG、IgA、IgM、C3、C1q和纖維蛋白相關抗原(FRA)沉積,被稱為“滿堂亮”(full-house)現象。免疫沉積物除能沉積于腎小球系膜區和毛細血管壁外,也可同時沉積于腎小管基底膜和小動脈壁。

(二)光學顯微鏡檢查 1.腎小球基本病變 (1)細胞增生及浸潤:

活動性LN都有不同程度的腎小球固有細胞增生及循環炎癥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等)浸潤。腎小球固有細胞增生以系膜細胞最常見,輕者呈節段性增生,重時呈球性增生,并且伴系膜基質增多。LN明顯活動時,內皮細胞也常伴隨系膜細胞增生。足細胞增生有時也可見。

(2)新月體形成:

早期為細胞新月體,見于LN高度活動時,細胞新月體主要由壁層上皮細胞及單核巨噬細胞構成,足細胞也能參與。若不及時治療,則將迅速進展成細胞纖維新月體及纖維新月體,變成不可逆性病變。

(3)纖維素樣壞死:

常見于LN明顯活動時,壞死常累及腎小球毛細血管袢的某個節段,該處毛細血管正常結構消失,并有纖維蛋白沉積。

(4)毛細血管內透明血栓:

透明血栓充填于毛細血管腔中,HE染色呈紅色均質結構。常見于活動性LN,多與纖維素樣壞死并存;也常見于SLE伴抗磷脂抗體陽性患者。

(5)核碎裂及蘇木素小體:

可能與抗核抗體作用相關,見于LN活動時。

(6)嗜復紅蛋白沉積:

腎小球中多部位出現嗜復紅蛋白沉積是LN的常見病變。內皮下大塊嗜復紅蛋白沉積被為白金耳樣沉積物,也是LN活動的標志。

(7)腎小球硬化:

是LN的慢性化病變,可表現為節段性硬化或球性硬化,并常伴球囊粘連。

2.腎小管及間質基本病變

LN常見腎間質炎性細胞(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等)浸潤及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慢性化時出現不同程度的腎間質纖維化腎小管萎縮。這可能由腎小球病變繼發,但是也可能由免疫反應直接導致,后者的腎小管間質病變嚴重程度與腎小球病變不平行,常相對較重。

3.血管病變

活動性狼瘡可出現血管炎病變,表現為免疫復合物于血管壁沉積,管壁出現纖維素樣壞死,并可伴管腔透明血栓。

(三)電子顯微鏡表現

電鏡下可見腎小球內多部位電子致密物沉積,包括內皮下的大塊高密度電子致密物(與光鏡下白金耳樣沉積物一致)。有時還能見到如下特殊結構,對LN診斷也有一定參考價值:①蘇木素小體(hematoxylin bodies):細胞器完好,細胞核染色質濃縮和邊集,核膜完整,與凋亡細胞相似;②電子致密物中的指紋狀結構(fingerprint configuration):為含有磷脂成分的結晶產物;③管泡狀小體(tubulovesicular bodies):為一種直徑20nm的中空的微管狀結構,常見于內皮細胞胞漿內,也可見于腎間質的小血管內皮細胞內,屬于一種變性的糖蛋白,可能為細胞內質網對病毒性感染的一種反應;④病毒樣顆粒:是LN常見的現象。

(四)LN的活動性和非活動性病變

LN的腎組織病理檢查,除明確病理診斷及病理分型外,還必須注意腎臟病變有無活動,以指導臨床治療及判斷疾病預后。LN的活動性與非活動性病變已列入表3-1-1。
二、狼瘡性腎炎病理分型的演變
LN的病理分型有一個不斷完善的演變過程,歷史上重要的病理分型標準包括:197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制訂的標準,1982年WHO及兒童腎臟病國際研究組織(International Study of Kidney Disease in children,ISKD)制定的標準,1995年WHO制訂的標準,及2003年國際腎臟病學會(ISN)與腎臟病理學會(RPS)制定的標準。現將2003年ISN/ RPS標準與應用較廣的1982年WHO/ISKD標準的病理分型作一對比(表3-1-2),這兩種標準都主要依據LN的腎小球病變來作分型,不過ISN/RPS標準強烈推薦病理報告要描述腎小管間質病變及腎血管病變。
表3-1-1 狼瘡性腎炎的活動性和非活動性病變
表3-1-2  1982年WHO/ISKD標準與2003年ISN/RPS標準的對比
續表
注:LN.狼瘡性腎炎
2003年ISN/RPS分型更強調了臨床和病理的緊密聯系,它具有如下特點:①免疫病理、光鏡和電鏡檢查均正常的腎活檢標本,不再診斷LN。②Ⅲ型和Ⅳ型LN都強調要區分活動性病變(A)及非活動性(C),Ⅳ型LN還強調要區分節段性病變(S)及球性病變(G)。③明確指出Ⅴ型LN可與Ⅲ型或Ⅳ型重疊,此時應診斷為Ⅴ+Ⅲ型或Ⅴ+Ⅳ型。④Ⅵ型LN的球性硬化腎小球比例必須超過90%。
另外,2003年ISN/RPS分型還明確界定了LN的活動性病變和慢性病變。
三、狼瘡性腎炎病理類型的轉換
不但不同病理類型的LN可以互相重疊,如Ⅴ+Ⅲ型或Ⅴ+Ⅳ型,而且不同類型的LN還可能隨疾病活動和治療緩解而互相轉換,例如病變較輕的Ⅱ型,可因疾病活動而轉化成病情嚴重的Ⅳ型;而Ⅳ型彌漫增生型LN,經過治療隨病情緩解又能轉換成Ⅱ型或Ⅴ型。LN的慢性化過程可由多次反復發作的急性病變累積而成。所以,LN在病情變化時(活動或緩解),若必要則應進行重復腎活檢,以準確掌握腎臟病變變化,制定相應治療措施。
四、狼瘡性腎炎的病理-臨床聯系
LN的病理分型與臨床表現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Ⅰ型LN常無腎損害臨床表現。Ⅱ型LN腎損害表現輕,常僅出現少至中量蛋白尿。Ⅲ型LN患者除呈現蛋白尿及血尿(腎小球源血尿)外,約30%患者有腎病綜合征,15%~25%患者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并可出現高血壓。Ⅳ型LN常出現于SLE高度活動的患者,臨床上除呈現腎炎綜合征表現(血尿、蛋白尿、水腫及高血壓)外,還經常伴隨出現腎病綜合征,且腎功能常急劇壞轉。Ⅳ型LN是腎損害最嚴重的類型,但是如能及時治療,將SLE活動控制,受損的腎功能也常能顯著好轉或完全恢復。Ⅴ型LN常呈現大量蛋白尿及腎病綜合征,血尿不顯著,血壓及腎功能也經常正常。另外,此型LN與特發性膜性腎病相似,容易發生血栓栓塞并發癥。Ⅵ型LN患者已進入終末腎衰竭,此型并不多見,只有長期存活的LN患者才可能逐漸進入此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安县| 平凉市| 淮阳县| 布拖县| 沽源县| 蓬溪县| 长海县| 平顶山市| 通江县| 栾城县| 抚顺县| 阿勒泰市| 托里县| 乐都县| 巴塘县| 二连浩特市| 葵青区| 崇仁县| 简阳市| 井陉县| 定西市| 牡丹江市| 贡觉县| 湖州市| 延川县| 河间市| 汶上县| 塔城市| 北流市| 霍城县| 开化县| 宁河县| 翼城县| 防城港市| 洛南县| 饶阳县| 东安县| 浮梁县| 呼玛县| 定结县|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