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官家,我想練兵
- 宋曙
- 卷毛與花貓
- 2545字
- 2021-04-22 15:15:14
尚鐵回家后,翁翁和夏叔胡叔三人又在講兵法。
他站在臺階上扎馬步。
或許在翁翁看來,夏叔胡叔兩人武功已經出師,該教一些理論知識了。
夏叔還好,翁翁說的還能想到點子上,胡叔基本就是十萬個為什么。
按照翁翁的說法,夏叔未來能領一軍,胡叔,還是專心做個先鋒。
胡叔為此沒有生氣,反而還沾沾自喜。
“翁翁,上次你說要先給宋軍建立自信,倘若建立自信后,我們怎么和遼夏交戰?”感覺扎馬步的時間夠了,尚鐵靠坐在臺階上問道。
聞言,尚煉北躺在搖椅上思量,夏嚷嚷靠坐在搖椅上的身子坐直了些。
胡咧咧的鼾聲有些大了。
尚煉北拿起茶壺,壺嘴塞到嘴里嘬著,然后又把茶壺放在桌子上。
緩緩說道:“其實打仗和我給你們教的砍刺擋躲跑沒什么區別,這支軍隊建立了自信,就要維護好這份自信,至少,和遼人的第一仗不能輸。”
尚鐵和夏嚷嚷靜靜聽著,翁翁的下一句就是重點了。
“我們要派小股軍隊,二百人到五百人之間,人數少了沒威懾力,人數多了機動性不好,這個數字間最好。”
尚煉北停頓了一下,罕見地坐起來。
“打遼人,一開始也要找人少的,怕就怕人少咱們也打不過。”
尚煉北陷入沉思,語氣有些沉重道:“當年我去西夏,和我們一起的軍士有三百多人,那年也是我入軍第五年,大場面見過不少,小場面數不勝數,同夏軍交戰也有十六次。”
“我們三百多人當時剛經歷過一場戰爭,就在荒地上架鍋燒飯,飯還沒做好,就聽到東北處有馬蹄聲,聲音不密集,我們當時認為是西夏斥候,也沒在意。”
“只是隨著馬蹄聲越來越近,我們朝聲音處看去,一隊騎兵奔騰而來,人數大概在三十左右,他們越來越近,我們意識到有些不對勁,直到前面的哨騎和他們快要接面,如砍瓜切菜一樣被他們砍了腦袋。”
尚煉北又停頓了一下,不知道是在組織語言,還是沉浸在回憶中。
胡咧咧不知道什么時候醒了,認真的聽著。
“反應過來的哨騎跑回來,大喊遼軍來了,我們沒來得及想遼軍怎么到了西北。三百多人也不是沒遇到過這種情況,當即迎戰,遼人騎馬在我們陣型中來回穿插,把我們切割成一塊一塊,他們只有三十多人,駕馬就在我們結成的陣型里奔騰,吆喝,耍刀。”
“很快,開始有人跑了,有了一個人,就有第二個,跑的時候,遼騎就在后面跟著,一會沖上來砍幾個腦袋,一會又勒馬站在原地,事后要不是進城。我們這三百多人可能就沒了。”
“尚叔,那你們死了多少人?”胡咧咧問道。
尚煉北現在還記得很清楚。
“五十七人。”
或許是知道胡咧咧什么想法,尚煉北解釋道:“三百多人,死了五十七個已經很多,要知道我們和夏人打仗,有時候一場下來死的人還不過十個,這才是真正的戰爭。小的你來我往,互相砍幾個頭,大的,就像好水川之戰一樣,死個上萬人,遍地尸骸,打掃戰場的人得清理五天五夜。”
“所以說,遼軍人數少的,我們可能也打不過,最好,最好是能碰到落荒而逃的遼軍,我們才有機會。”尚煉北說出這句話時,好像把自己都逗笑了,落荒而逃的遼軍,有那么好找?
“組織起的這支兩百到五百間的軍隊,同遼夏打的時候,要牢記,敵駐我打,敵追我跑,敵返我擾,就是不和他們起正面沖突,這樣打個兩三年,這支軍隊就可以擴建,逐漸獨當一面。”
這和游擊戰好像,尚鐵忍不住問道:“翁翁,這是你想出來了。”
“哪能,”尚煉北搖了搖頭,“當年一同僚想的,他腦袋已經被夏人砍了十幾年了。”
翁翁今天的話,讓尚鐵心里有些癢,他突然很渴望翁翁描述的戰場。
于是第二天,尚鐵進宮了。
值守的太監進去通報,趙禎在垂拱殿一旁的小苑子里召見。
等尚鐵到了的時候,趙禎正躺在搖椅上小憩。
王中正仰起脖子,示意這搖椅是他托人造的。
“坐吧。”趙禎指了指旁邊的石凳,躺在搖椅上睜開了眼睛。
“你給我寫的條例,朕這幾天試著做了,效果不錯,頭暈的癥狀好了許多。”
尚鐵笑著回答:“官家,倘若在多走走路,效果更不錯。”
趙禎點點頭,記住了,又問道:“你進宮來可是問和談的事?”
尚鐵搖頭,對趙禎說道:“官家,臣有十足的把握西夏會稱臣,這次進宮倒不是為了這事。”
趙禎很欣慰,尚鐵越不在意,就證明他越有底氣。
“臣是想向官家討個條件,倘若臣同夏使和談的事官家到時候覺得臣辦的不錯,希望官家能應允我今天提的條件,臣若辦砸了,官家不必理會,也可以治罪。”
趙禎沉默了,治罪倒是不至于,他只是有些失望,這事還沒辦好,尚鐵就想著討個封賞了嗎?
難道,大宋只能有一個狄青。突然想起還在西夏的狄青,趙禎又有些傷感。
“說吧。”趙禎語氣冷淡不少。
尚鐵整理了一下言辭,然后一字一句道:“昨晚我家翁翁說了不少邊境戰事。”
“你家翁翁當過兵?”趙禎突然問道。
尚鐵自然不會說翁翁曾經當過兵,北宋當兵是一輩子的事。
“只是我家翁翁以前謝土聽各家說的。”
趙禎點點頭。
尚鐵繼續講道:“臣想請求官家,允許臣帶一隊兵,人數三百就好,糧草馬匹兵器等,都由臣自己出錢負責,這支兵也受官家統制。”
尚鐵有這種想法不是頭腦一熱,因為在未來的慶歷四年十月,遼夏就會爆發河曲之戰。
如果有了這三百人,尚鐵有把握能完成一件大事。
“你要帶兵做什么?”趙禎問道。
尚鐵起身,拱手。
“臣只是想為大宋出一份力。”
三百人能干啥?大宋軍政推行強干弱枝,汴京周邊屯兵數十萬,而且都是禁軍。
各地作戰士卒由禁軍加廂軍,加上不斷調防,兵不識將,能確保汴京的安全。
所以三百人什么也干不了。
趙禎這樣問,也只是出于一個皇帝該有的戒備。
想象中的討個封賞,換來的只是尚鐵想要帶兵,目的也只是為大宋出力。
趙禎突然多了些感慨,原來,大宋的狄青不會只有一個。
趙禎從搖椅上站起來,說道:“不用了,這議和本就不是你該摻和的,倘若失敗了朕也不怪你,朕從禁軍里調給你三百人,但由你指揮,只要不進皇宮,繞著汴京城跑都可以。”
趙禎想過尚鐵會不會帶兵,但不在意,三百人而已,大宋這么多兵,還在意三百人?
尚鐵喜形于色,來之前都已經想好了官家怎么斥責他,結果官家同意了。
還同意的很痛快。
準備告退的時候,趙禎又把尚鐵叫住,好像是有什么事情想要說,可又猶豫不決。
“尚鐵,你想好了,要領這三百禁軍?朕之前已經替你想好其他封賞。”
尚鐵轉過頭,看著趙禎,不明白什么意思。
趙禎最后一次問道:“你可想好,是要做武人?”
頓時,尚鐵恍然大悟。
宋朝的武人低賤啊!
外出領兵,通常都是要派文人做指揮的,武夫,只能沖鋒陷陣。
再不濟,總是要派個內侍監軍。
想到這里,尚鐵對趙禎長拜,彎腰,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臣,尚斯年,愿做大宋的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