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易經與中醫學
  • 黃紹祖
  • 827字
  • 2021-02-26 14:47:35

馬光亞先生序

掃一掃,進入課程

《易》為五經之一,難知也,難言也。有謂《易》為卜筮之書,然乎哉?《易》始于數與象,其最高價值在于明理。宇宙萬事萬物,皆有其理。今日科學之進步,一日千里,其所以能不斷發明者,必先知其理也。謂《易》為卜筮之書者,是不知《易》之為易,而將其神化矣。

《易》由太極而兩儀,太極者一也,兩儀者陰陽也,一者事物之真理,陰陽者相對之象,推之衍之,真理乃得顯焉。明張介賓氏著《傳忠錄》,首言為醫須明理,明理須審陰陽,不明理不足以為醫,由此揭示中國醫學乃以《易》為根基。今日社會仍不少淺見者流,謂中醫不科學,而不知中醫之所本,中醫之所能,有高出科學之上者。有人焉患疾,求之于現代醫學之執業者,以最新之儀器查之,得其病實質上之乖異,常有不能治之者,若求之于中醫,可一藥而愈,因中醫明陰陽之道及盈虛消長之理也。同是一種疾病,甲患者邪盛為實,乙患者正衰為虛,用藥時,甲可攻之瀉之,乙則須補之養之,如此,甲乙皆得霍然,是醫之上工也,豈可視為不科學哉?

何謂盈虛消長?《系辭傳》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相推,由靜而動,由常而變,遂有過與不及之象。如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醫者本陰陽之理,補其偏而救其弊,熱者清之,瀉其有余;寒者溫之,補其不足,得其中和而愈矣。宇宙生生不已,如但重物之體,忽于生之動與變,則不知病之先機,不識病之轉歸盈虛消長之理,宜乎臨床時束手之處甚多。中醫知病有虛實寒熱之不同,治有補瀉溫清之異,故無往而不驗,此其所以高出科學之上也。

中國醫學以《易》為根基,“中國醫藥學院”董事長陳立公,闡揚傳統醫學,扶植醫藥事業,厥功甚偉。前年指示增辟易學課程,并請紹祖兄擔任講授。紹祖兄學富五車,有著作三十余種,哲學及大學各方面,皆顯淵博,近于授課之余,撰有《易經與中醫學》,以張介賓著《醫易義》為骨干,參考朱程等儒家有關《易經》之著作,闡析《易經》與中醫學之義理,綱舉目張,易讀明知,對中醫學貢獻之大,匪言可喻。余敬佩之,樂為之序。

馬光亞

一九八九年十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西县| 商城县| 无锡市| 贡嘎县| 合阳县| 宁远县| 仙游县| 沁源县| 泽普县| 灵武市| 津市市| 兴安盟| 株洲市| 长阳| 兴安县| 漾濞| 铜山县| 海伦市| 建德市| 崇州市| 新河县| 克什克腾旗| 从江县| 乌苏市| 通化市| 民县| 方正县| 肇源县| 贺兰县| 永昌县| 河北区| 左云县| 明溪县| 昌吉市| 大化| 乡城县| 兴仁县| 亚东县| 沧州市| 门源|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