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企業管理賦能時代的到來

什么是賦能

賦能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流行語。

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曾說:“未來組織最重要的不是管理與激勵,而是賦能。”那么賦能一詞的含義究竟是什么?

從表面詞義看,賦能的意思是賦予能力(EnabIing),它是一個相對泛化的含義。

賦能一詞最早源于積極心理學,旨在通過言行、態度、環境的改變給予他人正能量,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才智和潛能。

顯然,這里的賦能意指創造環境、激發個人潛能,不僅僅是賦予能力,從外部賦予個體能力,更是激發能量(Empowering),激發出個體內在的潛能。

拉里·佩奇所說的賦能,顯然更接近激發能量的含義。將積極心理學中的概念應用在企業管理領域,意指創造一個能夠充分釋放員工潛能的組織環境。

這樣的組織環境顯然有別于傳統組織環境。《重新定義公司》一書揭示了拉里·佩奇的管理之道,那就是“聚集一群聰明的創意精英,營造合適的氛圍和支持環境,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快速感知客戶的需求,愉快地創造相應的產品和服務”。

這正是本書所定義的賦能含義,它應用于企業管理領域,其核心是創造全新的組織環境,激發一線團隊與員工內在能量,敏捷適應環境變化。

賦能組織中的個體與團隊,把組織轉變為一個賦能型的組織,這是當下管理與組織變革的潮流。

全球企業都在進行著相關探索:

谷歌在“重新定義公司”

戈爾公司探索一個“沒有老板的扁平化網格化組織”

GE則致力于打造一個“無邊界的組織”

美國全食超市的基層團隊執行著自治制度

海爾在進行“人單合一”的組織變革

韓都衣舍積極推行“產品小組制”實踐

永輝超市成功建立了基層合伙人制度

京瓷公司的“阿米巴經營模式”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學習與模仿

益海嘉里在進行著“渠道賦能”的營銷組織創新模式探索

……

那么,賦能究竟是一個時髦的概念,還是代表著管理未來的趨勢?

為什么賦能

我們認為賦能代表著管理的未來趨勢,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其一,VUCA時代,組織需要提高敏銳度。

任何組織要想有長遠的發展,既要做正確的事,又要將事情做正確。做正確的事是方向,將事情做正確是效率。傳統管理擅長將常規工作做出效率,卻不善于根據環境變化調整新的方向。

傳統組織管理的主要特征是科層制、職能分工與集權管控。這樣的組織管理體制下,追求的是做事的精準度與效率。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環境變化可預測,由少數管理層決策方向,通過指令控制與管理激勵讓大多數人執行落地,這樣的組織管理模式是成立的。

然而,近年來環境劇烈動蕩,傳統組織管理模式的弱點就充分暴露出來。在VUCA時代,做正確的事比將事情做正確更為重要。如果方向錯誤,做事的效率再高又有什么用?而做正確的事的核心是對環境的敏銳感知與迅速反應,這一點恰恰是傳統組織管理的弱點。

在傳統組織管理模式下,大部分一線員工及基層管理者是執行者,少數高層管理者是決策者。面對客戶與競爭對手,對環境具有直接感知的是一線員工,但他們卻沒有決策權,高層管理者則忙于各種類別的管理會議,無法真切感知外部環境的冷暖。在信息從一線層層上報的過程中,由于利益與公司政治的因素,信息往往被打折扣與曲解,基于這樣的信息的決策就會失誤偏頗。組織自然會遲緩笨拙。

傳統組織管理的另外一個問題是職能分工,將一件事情通過分割成不同的部分,由不同的部門承擔,以提升做事的效率。然而,這種做法的問題在于形成了部門墻與流程斷點,各部門追求自己工作的最優化,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整體目標卻被忽視了。

其二,人與組織關系的重新定義。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交流快速便捷,社會分工及外包趨勢成為潮流,這就為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這種趨勢下,個體在崛起,個人主義替代集體主義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共識。對于“90后”新生代職業人來說,重要的不是為組織盡忠,而是追求自己的人生夢想,實現自身的充分發展。

此外,知識經濟時代,關鍵人才的個人作用越來越重要,尤其是特定行業的創造性人才,成為各家企業追逐的目標。陸奇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當他離開百度的消息傳出之后,百度市值大幅下滑:很明顯,個人地位在上升,組織地位在下滑。

個人與組織的關系需要重新定義。

《聯盟》一書作者里德·霍夫曼就充分意識到這一趨勢,并重新定義了組織與個人之間的關系,即“從自上而下的雇傭關系,轉變為平等互利的聯盟關系”。

這個趨勢下,諸多傳統管理思想受到挑戰。

人是人力資源嗎?是組織實現目標的要素嗎?為實現組織分工的要求,人應當成為被物化的工具嗎?

康德“人是目的”的思想觀念,在組織管理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

人并不是完成組織目標的資源與工具,人本身就是目的。人的充分發展與自我實現,正是組織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前提。

不是先有事、再有人,而是先有人、再有事。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這是一個趨勢,還是一個特例?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為我們做了解答。

其三,人工智能推動人類創造性時代的到來。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并開始進入我們的日常世界。

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開始進入各行各業。與人工智能相比,人類在固定目標的重復性工作情境下是無法與之抗衡的。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重復性工作將被人工智能替代。自動駕駛技術會替代人類司機,工業機器人會替代操作工人,財務人工智能會替代大量的一線會計與審計人員。

在這種情形下,什么樣的工作會留下來?

李開復認為:“在這場人工智能摧毀工作的浩劫中,唯有創造性工作才能從中全身而退。人類將面臨的最大考驗并非失去工作,而是失去生活的意義。在所有重復性工作上,人工智能都將高出人類一籌,但我們并非因為擅長重復性工作而為人,是愛定義了我們的人性,愛使我們有別于人工智能。”

的確,創造性與關愛型的工作是人類未來的轉型方向。

目前組織中大量的崗位都是執行型的、無腦的重復性工作。如果這樣的工作崗位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剩下的是創造性與關愛型的工作,那么組織管理模式必將出現顛覆與重構。

對于從事創造性與關愛型工作的人來說,管理與激勵是沒有作用的,他們工作是基于興趣、熱愛與使命,是為了尋求自我生命的意義。

賦能時代到來了。

賦能管理新思潮

事實上,賦能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思想。在管理思想史上,它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思潮。

德魯克在1946年出版的《公司的概念》一書中,研究了通用汽車公司分權管理實踐,并發現了工人對工作意義價值的認識,對生產效率提升具有巨大作用。他提出了“自我管理”的理論,包括“自我衡量的目標管理”、“積極引導的協助式管理”、“分權體制下的創新管理”,以及“適應組織多元需求的學習成長型管理”。這是賦能管理最早的思想萌芽。

道格拉斯·麥格雷戈1960年出版了《企業的人性面》,大膽地挑戰了以泰勒制為思想的管理教條,即將員工視為懶惰的只能用金錢激勵的人,他將之命名為X理論。道格拉斯提出了Y理論,認為員工是能夠自我驅動的,對工作是充滿興趣的。

加里·哈默在《管理的未來》一書中提出,傳統管理壓抑了員工無限的創造力與激情,需要根本性的變革,并以全食超市的授權基層、戈爾公司的無領導管理等案例深度解析了管理變革的未來趨勢。

尤里奇等人則識別出傳統科層制企業內部的壁壘與斷點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大型組織的反應緩慢、行動遲鈍。在《無邊界組織》一書中,他們以GE無邊界組織的變革為例,提出了拆除組織垂直壁壘與水平壁壘,打造無邊界組織的具體方法。

VUCA時代需要什么樣的管理新思維?丹娜·左哈爾提出了量子管理學。她認為,牛頓思維重視定律、法則和控制,強調“靜態”“不變”,是適應穩定環境的傳統管理思維。量子思維重視的卻是不確定性、潛力和機會,強調“動態”“變遷”。在VUCA時代,如果企業仍用牛頓思維來管理,強調集權、員工只需聽令行事,那就會陷入困境。企業需要新的量子管理思維,將每個員工看作特殊的能量球,放手讓員工集體發揮創意,“由下而上”地為公司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可以看到,無論是管理界還是實踐界,盡管大家的視角與觀點存在差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傳統組織管理需要變革,變管控為賦能,創造全新的組織環境,充分點燃與釋放員工的內在激情與能量,打造一個真正的賦能型組織。

如何賦能團隊

暢銷書《賦能》的作者斯坦利曾任駐阿富汗美軍司令官,他描述了駐阿富汗美軍將大型軍事組織拆解成無數小型的戰斗團隊,打造應對不確定性的敏捷軍隊組織的方法。

《賦能》一書的英文書名是TEAM OF TEAMS,意指賦能組織變革的方向是由“無數小團隊組成的大團隊”。這個“小團隊”無疑是賦能型組織的核心單元,我們在本書中將之命名為“賦能團隊”。

美軍中的“戰斗小組”,谷歌的“產品開發小規模自治團隊”,京瓷公司的“阿米巴”,韓都衣舍的“產品小組”,海爾的“創客與小微”,華為的“客戶鐵三角”,益海嘉里的“一線生意聯合體”,均是賦能團隊。

賦能團隊成為賦能組織的主角不是偶然的。

賦能組織放棄了傳統管控加激勵的管理模式,將權力、資源、信息、利益下放,創造無數賦能團隊,讓賦能團隊自我驅動,自主敏捷應對環境的變化,以達到激活組織、提高組織環境適應力的目的。

在這樣的組織新生態中,組織的形態是倒金字塔形的,傳統管理層變身服務支撐平臺,而在市場一線拼殺的是大量的小型“賦能團隊”。這些小型賦能團隊自然成為整個賦能組織的主角。

對賦能團隊的研究無疑會成為賦能管理領域的核心問題。

“賦能團隊”與“傳統團隊”是有根本區別的。

在傳統組織內部,基層團隊沒有自主權,僅僅是執行決策層的工具而已。傳統團隊需要外部指令與激勵,團隊通常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于是,傳統團隊通常表現出被動懶惰、僵化保守、思想固化的特征。

賦能團隊則掌握自主定義目標與策略路徑的決策權,依靠自我驅動而非外部指令,團隊處于主動的狀態。賦能團隊通常表現出自我驅動、創新共識、敏捷進化的特征。

不同的團隊打造方式自然不同。

傳統團隊是管理思維,是組織如何你們應當如何的“WE YOU”邏輯;賦能團隊需要領導思維,遵循個體到團隊到組織的“ME WE US”全新邏輯,運用“激發、共創、迭代”的團隊領導模式。

全新的團隊形態對當今的領導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戰。領導者只有突破傳統思維,掌握賦能型團隊領導技術,才能塑造出適應新時代的賦能團隊。

幫助VUCA時代的領導者建設全新的賦能團隊,這正是我們寫作本書的初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州市| 西城区| 金塔县| 宾川县| 通化县| 芒康县| 惠安县| 达孜县| 武乡县| 丰城市| 六枝特区| 宣威市| 宝山区| 炉霍县| 红桥区| 丰镇市| 绍兴市| 会同县| 麻栗坡县| 成安县| 烟台市| 禹城市| 临澧县| 兴国县| 汶上县| 宝应县| 辽中县| 大邑县| 宜宾市| 鹤山市| 同江市| 叶城县| 巧家县| 广东省| 乾安县| 陇南市| 大新县| 万宁市| 星座| 岳池县| 扬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