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永生的機會

在查理曼大帝時代,經濟緊縮,貨幣的使用和流通處于微弱狀態。

中世紀早期,是一個善惡二元、黑白對立的無情社會。就像教會曾經對高利貸者們說:選擇吧,錢袋或永生。二者你只能選一樣。

但隨著商業革命的發生,情況變得日益復雜。不僅勤勞樸實的農民在借貸,商人在借貸,甚至國王、國家和教堂也在借貸,圣殿騎士提供的許多金融服務就具有借貸性質,羅馬教廷持有不少債券。

歷史文本對高利貸的指控全面而且徹底。商人、銀行家的日子很難受,除了要承受世俗的偏見,還要忍受死后墮入地獄的精神折磨。

在達蒂尼集團的資本運作中,我們可以發現,有關高利貸的禁令,對民間融資形式產生了巨大影響。但這并不能阻止歐洲的商人、城市和國家頻繁利用各種金融創新,也不能阻止歐洲民眾使用儲蓄工具。

當商人眼中的時間和教堂眼中的時間發生沖突,如何彌合這種裂縫,過程注定是痛苦且漫長的。直到今天,爭議仍在持續。不過,為了逃離地獄的詛咒,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家和銀行家、統治者們一起,在不斷尋找和創造機會。

他們急切需要一場意識形態領域的思想解放。

第一個機會:節制。

實踐中,教會從未控訴過一切形式的利息,合同中規定的利率是被允許的。從1000年左右到13世紀,33.5%的利率被認為是最高上限。確實,教會只是明確地懲罰了那些過分的高利貸者們。比如,公元1215年,教會第四次公會對猶太高利貸進行了指控,提及的只是“沉重和過分的”高利貸。

因此,節制的放貸人有機會從撒旦漁網的網眼中逃脫。

第二個機會:煉獄。

煉獄雖然痛苦,但煉獄的出口只有一個:天堂。海斯特爾巴赫的凱撒利烏斯在《關于奇跡的對話》中,列舉了高利貸者的煉獄過程:一個高利貸者死了,但他的妻子通過施舍、禁食、祈禱和守夜來平息上帝的怒氣,最終,丈夫的靈魂獲得了永福。

意大利銀行家達蒂尼臨死前捐出全部身家,就是想盡快贏得天堂的入口。煉獄的出現,為高利貸者眨了一個曖昧的眼神。錢袋和永生,似乎皆可兼得。

第三個機會:新理論。

從14世紀開始,在面對高利貸指控時,人們有了越來越多的辯解理由。

一是損失發生。因延誤償還而產生了損失,借貸者可獲得補償。

二是工作報酬。商人跋山涉水、參加集市或者管賬,調換錢幣,也都是一種勞動。像所有的工作一樣,也應該有工資。

三是利潤補償。高利貸者本可以將他手上的金錢用于其他投資,并獲取相應利潤,但他卻借給了他人,為此,他可以通過適當利息得到利潤損失補償。將資本的替代性用途作為收益基準的概念,這是資產估值工具的關鍵方面。

四是本金風險和不確定因素。1234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認為,借貸給商業冒險是可以收取高利息的,因為銀行家可能會面臨失去本金的危險,或者面臨其他不確定性因素。這種風險溢價的概念,也是現代資產估值模型的基礎。

商業革命興起,在生活借貸的基礎上,商業性、生產性借貸日益增加。

為了管理這兩類不同性質的借貸,教會一方面將高利貸法系統化,繼續禁止生活性的有償借貸;另一方面,通過各種理由將生產性和商業性的借貸視為高利貸法的例外情況,允許其有償借貸或利息合法化。

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高利貸者有機會進入永生。資本的啟蒙人,就是那些銀行家,他們是商人,是時間的商人。

在擺脫地獄的束縛后,意識形態的枷鎖轟然打開。從此,經濟和社會在朝著“相信未來”的資本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

16世紀時,生活在瑞士的加爾文重新詮釋《圣經》,他說,如果所有的放貸都被譴責的話,人們的良心會被加上更沉重的枷鎖,這不是上帝所希望的。他質疑,為何壓榨一個貧窮的農奴在道德上被接受,而要求一個富翁為他用于某項商業活動的貸款進行付息卻不能被接受?加爾文一步步證明,圣法并不禁止高利貸,放債是幫忙,任何勞動都應得到報酬,錢并非不能創造財富。

加爾文認為,不能僅憑《圣經》的一段文字武斷,而應本著公平原則。他大聲疾呼:“不要讓錢閑著,讓它生利。”這就是貸款的法則。

加爾文的新教理論在瑞士、英國和荷蘭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些國家先后廢除了高利貸禁令。今天,現代瑞士銀行業的興盛,似乎可以追溯到當年加爾文的宗教觀點。荷蘭、英國相繼發生的資產階級革命,加爾文的理論功不可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宁陕县| 鹤峰县| 石阡县| 黎川县| 明溪县| 两当县| 陆川县| 将乐县| 广东省| 香港 | 曲阜市| 阿瓦提县| 洱源县| 寿阳县| 襄樊市| 醴陵市| 武鸣县| 汤阴县| 遵义市| 宝鸡市| 墨竹工卡县| 徐汇区| 长兴县| 柏乡县| 陕西省| 龙南县| 扎鲁特旗| 泽库县| 金坛市| 班戈县| 芜湖市| 乃东县| 前郭尔| 洪洞县| 周宁县| 府谷县| 梨树县| 民权县| 城固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