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5000年:資本秩序如何塑造人類文明
- 彭興庭
- 1185字
- 2021-01-29 11:30:50
第七層地獄
當腓利四世攻擊圣殿騎士的時候,但丁正在寫他的《神曲》。
《神曲》中,35歲的但丁身陷中年危機,處于道德崩潰的邊緣,幾近自殺。在這意志消沉的時刻,他誤入了一座黑暗森林,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帶領下,兩人展開了一段地獄之旅。地獄形似一個上寬下窄的漏斗,共九層。中心在耶路撒冷,從上到下逐漸縮小,越向下所控制的靈魂罪惡越深重。
第七層是地獄的重點,占《神曲》篇幅的1/3以上。第七層分為三級。外面一環是留給殺人者和暴君的,他們在沸騰的血水里蒸煮。中間一環是自殺者,任何觸碰都會使他們感到痛楚。
被放置在第七層最里面、最恐怖一環的,是那些違背“自然本性”和“違抗上帝”的人。包括同性戀,以及違抗自然法則的高利貸者。
他們半死不活地放置在燃燒的沙地上,頭上火焰雨從天而降。對同性戀的懲罰,但丁表示可以理解,但他不明白放高利貸為何有罪。在這里,高利貸不僅指收取高額利息的放貸行為,利率適當的也包括在內。今天,某個人把錢存在銀行,銀行進而把這筆錢再按相應利率放貸出去,那么所有銀行的工作人員,都會犯下但丁所理解的這項罪惡。
為了闡明其中的道理,維吉爾認為,人類若要繁榮和取得收獲,必須通過自然或技藝,要么耕種土地,要么靠自己的雙手勞作。然而,放貸者“走了另外一條道路”,違背了上帝對于人類的安排。維吉爾的話看似簡單,但背后卻是中世紀以來上千年的理論架構。
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倫理學》中認為,貨幣主要是為了進行交易的目的而發明的,所以,金錢的固有用途在于被花掉或被轉讓。因此,對放貸的錢財收取高額利貸利息,是非法的,是反自然的。
公元300年左右,基督教教規開始禁止神職人員放高利貸。800年左右,查理曼大帝通過立法來禁止神職和世俗人員放高利貸。
13世紀的時候,神學家阿奎那在閱讀了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后說,錢不能自我生產,“葡萄園天然地產果,但沉睡的金錢不產生任何果實”。
在巴黎國家圖書館,有一部13世紀的手稿,名叫《范例表》。
從中我們可以讀到以下句子:
利息是對時間價值的發現,對這一點,經院哲學家們并不否認。但他們認為,時間只歸上帝所有,只屬于他一個。
高利貸者并沒有賣給債務人任何屬于自己的東西,他們不顧所有者的意愿,出賣的只是屬于上帝的時間。他們出賣白天和黑夜,出賣光明和休息。所以,他們不應當擁有光明和休息。這就是運用于高利貸者身上的地獄邏輯。
作為時間的盜者,高利貸是上帝財產的小偷。他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但丁明白這一點后,他不再提出異議,而是跟著維吉爾繼續他的地獄之旅。
在第八層,他看到了蓄意欺詐和背信棄義之徒。在第九層,他看到了許多叛徒,布魯圖、卡西烏斯、猶大……他們被懸掛在撒旦的血盆大口中。
當然,并非所有的高利貸者們者都不可救藥,他們還有一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