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新疆發展與開放
- 王宏麗
- 3334字
- 2021-01-22 20:10:47
二、建設行動與進程成效
新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既是國家戰略的西北體現,也是新疆構建開放型經濟、尋求更大發展空間的重大機遇。根據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近期目標,新疆在一系列規劃和方案推動下,以一批重大標志性、示范性工程和項目為抓手,全面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
重點項目為引領。新疆圍繞“五中心、三基地、三通道和十大進出口產業集聚區”的重點任務,認真篩選《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優先推進項目清單》,加快推進重點項目。2015年完成重點項目投資3759.6億元,190個在建重點項目和51個新開工重點項目進展順利。2016年確定優先推進項目352項(類)、總投資超過3.26萬億元。“五大中心”和“十大進出口產業集聚區”的在建項目包括庫爾勒至格爾木鐵路(疆內段)、哈密至額濟納鐵路、中巴公路(國內奧依塔克鎮—布倫口段)、G7明水(新甘界)至哈密高速公路、富蘊機場遷建、和田機場改擴建、霍爾果斯國際物流園、新疆喀什進出口貿易加工區(含保稅倉庫)、會展醫院、高鐵醫院、喀什中央金融商貿區等;2016年新開工項目有烏魯木齊集裝箱中心站、G3012墨玉至和田段高速公路、庫爾勒機場改擴建、哈密機場改擴建、烏魯木齊長征空港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吐魯番空鐵聯運物流產業園、中亞文化交流中心、新疆科技信息服務中心等。“三基地、三通道”的在建項目有新汶礦業伊犁一號煤礦、天池能源準東煤田大井礦區南露天煤礦、國電哈密電廠、國網能源哈密電廠、慶華伊寧55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等;新開工項目有浙能阿克蘇紡織工業城熱電廠、新疆潞安準東電廠、哈密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等。(10)
平臺建設為支撐。以烏魯木齊市、霍爾果斯市和喀什市等三地的經濟開發區及阿拉山口市的綜合保稅區為重點,積極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支撐平臺,全力打造新疆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源。烏魯木齊市加快推進陸路港建設,新疆電子口岸在烏魯木齊市正式啟動并上線運行;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正在組織申請國家正式驗收;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已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審定《新疆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服務試點方案》,推進烏魯木齊市申報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全力推進國際物流體系建設,開工建設烏魯木齊海關多式聯運監管中心;打造烏魯木齊國際門戶樞紐機場,推進“空中絲綢之路”建設。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整車進口口岸通過國家驗收,實現進口整車零突破。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進展順利。截至2015年年底,累計完成基礎建設投資115.78億元(不含兵團),其中喀什經濟開發區70.63億元,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45.15億元。注冊企業達到1643家(不含兵團),其中喀什經濟開發區1246家,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397家。招商引資企業完成投資229.74億元,其中喀什經濟開發區72.49億元,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157.25億元。加強新疆同歐洲國家直線鐵路多式聯運開發,首發中國新疆—德國(往返)西行國際貨運班列,霍爾果斯鐵路口岸簽證辦公室正式運營。
向西暢通有突破。新疆大力做好西行班列相關工作。新疆國際貨運班列境內發運站由烏魯木齊、庫爾勒、奎屯等多個中心站組成,國際貨運班列采用“五定班列”方式運輸出口貨物,即定點(固定始發站和終到站)、定線(固定運行線)、定車次、定時(固定始發、運行時間)、定價(一口價)。新疆國際貨運班列采用“一次報關、一次查驗,全線放行”的通關模式,運輸出口的貨物在始發站一次報關查驗,沿線國家不再重復關檢,全線放行。全程運輸時間不到3天,比原有運行模式縮短了12天以上,大幅提高運輸效率。新疆面向中亞主要城市的國際貨運班列成功開通并實現常態化運行,2016年上半年,新疆—中亞國際貨運班列已開行70列(11),每周穩定開行1~2列,主要運輸的貨物是建材(大理石、瓷磚)、機械設備、汽車配件、機電產品、特色輕工、服裝百貨、鋼材等。新疆率先在全國打通中國—西亞、中東鐵路直通大通道,成功組織開行了新疆—格魯吉亞貨運班列(奎屯—第比利斯);成功組織開行了新疆—俄羅斯貨運班列(石河子—車里雅賓斯克、烏魯木齊—莫斯科);成功完成了新疆—土耳其國際貨運班列(庫爾勒—梅爾辛)測試工作;成功組織開行了烏魯木齊至阿拉木圖(終點到達莫斯科)跨境電商郵政集裝箱貨運列車。
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經過近四年的籌備、醞釀、落實和發展,各類規劃基本完成,建設理念、建設思路以及建設路徑均已清晰。在頂層設計和項目帶動中,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已經進入實踐性推動階段,建設進程如期推進,建設成效不斷顯現。創新發展成為引領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重中之重。
2017年新疆繼續以重大關鍵性、標志性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
開放平臺構筑外向型經濟體系。新疆致力于打造開放型經濟載體。2017年,新疆有國家級開發區、海關特殊監管區22個,其中包括經濟開發區2個、經濟技術開發區9個、邊境經濟合作區4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3個、跨境經濟合作區1個、綜合保稅區3個。(12)截至2017年9月,新疆已與全球192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交往,有54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來新疆投資興業,新疆企業“走出去”在53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投資合作。新疆對外貿易額中80%為過境貿易。自2014年新疆首列西行貨運班列開行至2016年12月底,新疆已累計開行358列。新疆—中亞貨運班列已實現市場化運行并達到每天1列的規模,新疆—俄羅斯貨運班列步入常態化運行,新疆到德國、格魯吉亞、土耳其貨運班列成功運行,新疆到歐洲、西亞、高加索地區的鐵路通道全部打通,中歐(中亞)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初步形成。與此同時,渝新歐、鄭新歐、義新歐等“中歐班列”紛紛借道新疆,擴大與沿線國家的經貿交往。烏魯木齊陸路港、綜合保稅區建設加快推進。
民營企業外向拓展初現成效。新疆繼續深化在農業、能源、金融等領域的外向型發展之路,大力支持企業通過集群式發展、產業化經營“走出去”。截至2017年6月,新疆有境外投資企業558家,中方協議投資總額88.93億美元,其中,產能合作項目43個,中方協議投資額43.99億美元。項目分布在50多個國別方向,主要集中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中亞五國和中國香港。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為塔吉克斯坦能源項目以及其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涵蓋電網、電源建設的成套項目,使特高壓輸電成為繼高鐵、核電之后的第三張國家名片。2017年8月,特變電工在安哥拉承建的超大型輸變電項目正式竣工。新疆廣匯石油有限公司在哈薩克斯坦齋桑、南依瑪謝夫開展油氣田項目。新疆三寶實業集團在哈薩克斯坦東哈州開展畜禽養殖項目,新疆中泰新絲路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在塔吉克斯坦開展棉紡產業一體化項目,新疆元坤金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哈薩克斯坦開展農產品流通項目,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金風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增資德國金風風能有限公司項目,華菱集團在格魯吉亞興建工業園區和國際經濟特區,成為格魯吉亞投資規模最大的外企之一。新疆美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中歐班列整車向世界最大化學品生產企業巴斯夫所在的德國路德維希港出口液體化學品,使新疆石油石化產業正式打開了歐洲市場。中外運新疆公司中巴貿易車隊于2016年11月首次成功穿越巴基斯坦西部,實現中巴經濟走廊的真正貫通。一大批有實力、有活力的新疆民營企業借助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開創了更加廣闊的市場。
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引人矚目。新疆提出要進行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建設。這個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科技部、深圳市和中科院四方合作、共同建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旨在借助“創新驅動發展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兩大建設,以“一區多園”的形式,對烏魯木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市、哈密市和克拉瑪依市的國家級園區,通過科技創新、道路創新、模式創新、機制創新及差異性政策,形成新疆產業轉型升級高地和核心競爭力高地,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引領示范區、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新興產業集聚發展中心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2017年,五地七區《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總體實施方案》基本完成,出臺了《新疆試驗區先行先試改革若干政策意見》《關于支持工業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關于大力扶持科技型企業發展促進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旨在降低企業成本、創新創業環境的文件,并在項目推動、改革措施及創新型龍頭企業引領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 衡陽經濟社會發展藍皮書:2015-2016
- 走進長江三角洲:探析區域一體化發展路徑
- 產業集群互動機制研究:以長三角化學醫藥為例
- 平臺經濟與上海的轉型發展
- 沿海發展研究(2017年第2期/總第4期)
- 互聯網+背景下的經濟特區發展與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研究:以深圳與故宮的合作為研究中心
- 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 混合所有制經濟研究(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中國的國民收入分配與擴大內需:基于財稅政策視角的探究
- 四川經濟結構性改革研究
- 縣域經濟發展及結構優化的理論與實踐
- 城市彈性的測度與時空分析:以四川省為例
- 中國西部地區低碳發展與能力建設研究
- 寧夏生態文明建設報告.2021
- 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質量研究:“五大發展”理念與民族地區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