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博茨瓦納:非洲的法蘭西

博茨瓦納是一個內陸國家,南部與南非接壤,西部和北部與納米比亞接壤,東部與津巴布韋接壤。它的氣候干燥,大部分地形都是由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構成的,所謂的布須曼人(Bushmen)曾經在那里的游牧區過著狩獵采集者的生活。這個國家和烏克蘭、得克薩斯州、法國、西班牙或肯尼亞一樣大,但人口稀少,只有200多萬。他們大多生活在與南非和津巴布韋接壤的較為肥沃的東部邊緣。

博茨瓦納被視為非洲的成功故事之一。它保持著高水平的經濟增長,主要是由于鉆石礦藏的發現和開發。然而,與整個非洲大陸和世界其他礦產出口國形成對照的是,博茨瓦納對鉆石的依賴并未導致由尋租的專制精英所造成的與“治理不善”相隨的“資源詛咒”[60]。相反,博茨瓦納政府沒有腐敗盛行,自1966年獨立以來一直實行民主選舉,并且能夠避免普遍存在的沖突,更不用說武裝沖突了(Robinson and Parsons 2006;Handley 2017;du Toit 1995;Samatar 1999)。

至少按照非洲的標準,博茨瓦納通常被認為是一個族群同質的國家。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同質性促進了經濟增長和公共物品供給(La Porta et al.1999;Alesina and La Ferrara,2005;參見第七章)。博茨瓦納是否因為絕大多數人口都說茨瓦納語而能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這種解釋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茨瓦納人內部分化為一系列較小的族群政治群體(du Toit 1995:18;Binsbergen 1991),類似索馬里講索馬里語的不同宗族。

此外,博茨瓦納在20世紀30年代比現在更加異質。從前殖民主義的過去繼承的強有力的集權的各小土著國家,那時起通過融合和同化到政治上占主導地位的茨瓦納文化和語言來使這種多語言景觀達到平衡。由于歷屆政府所追求的國家建構計劃具有合法性,獨立后博茨瓦納的語言和身份同化不斷加速。換句話說,博茨瓦納的國家形成和國家建構的非凡歷史解釋了為什么大多數博茨瓦納人今天說同一種語言,而不是相反(更全面的分析,參見本書第七章)。

我認為,國家建構計劃是成功的,因為有效和公平的公共物品供給允許統治精英擴大其在整個領土上的政治聯盟和支持網絡。那么,在某種程度上,博茨瓦納的故事類似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當時由于中央政府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學校、醫院、道路、福利等,講普羅旺斯語、阿基坦語、巴斯克語等的各地區農民群體被同化為法蘭西民族。《農民變為法蘭西人》(Peasants into Frenchmen)是尤金·韋伯1979年出版的著名書籍,該書描述了這一過程。如果描述博茨瓦納,《部落人變為茨瓦納人》(Tribesmen to Tswana)可能是較為貼切的類似書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名山县| 旬邑县| 汾阳市| 同德县| 政和县| 长武县| 林西县| 封开县| 浮山县| 涡阳县| 咸丰县| 沿河| 舞钢市| 乐至县| 江油市| 丹阳市| 双牌县| 汉寿县| 深圳市| 太康县| 平武县| 宾阳县| 资兴市| 新邵县| 仙桃市| 遂昌县| 菏泽市| 祥云县| 小金县| 广河县| 云霄县| 依安县| 高安市| 宁蒗| 酉阳| 巫溪县| 云南省| 苍梧县| 邳州市| 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