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年代的經濟增長與結構變遷
- 劉霞輝 張平 張鵬
- 469字
- 2021-01-22 15:47:21
2.8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轉換步伐
一國經濟結構與其經濟增長的階段高度相關,中國現處在一個下凹形的增長曲線上,必須努力利用好這一趕超時期做好轉型,否則會因為原有的趕超路徑的扭曲性制度安排鎖定了未來的方向,導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銀行,2008),即人均GDP達到3000-5000美元條件下進入衰退和長期停滯,如拉美國家20世紀70年代后“失去的十年”那樣。
發達國家正逐步從集約型的增長模式向創新的增長模式過渡,資源配置的模式也更多地向以人的知識創新獲利的模式過渡,即人力資本投資、知識產權、健康、環保等服務業發展,人成為經濟的創新主體。創新獲得的“知識租”成為新的獲取利潤的核心,并以此展開經濟要素配置的創新增長模式。中國正處在從要素積累的經濟增長模式向集約型的增長模式過渡,應強調要素優化配置的效率,同時由于中國過剩農村勞動力的大規模存在又不可避免地繼續沿著要素積累的方向前行。中國當前優化經濟結構的主要任務是改變經濟發展方式,激勵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提升國際競爭能力,調整相對價格體系,加速要素價格的市場化改革,使中國能進入到一個更穩定和持續的發展路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