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年代的經濟增長與結構變遷
- 劉霞輝 張平 張鵬
- 740字
- 2021-01-22 15:47:20
2.7 結構優化
按國家“五年計劃”階段,我們計算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需求貢獻,依據可變價格計算的貢獻率可以發現(見表2.8):從增長、消費率和投資比率上能看到大的發展輪廓,1981-1990年經濟增長率平均為9.74%,“六五”和“七五”消費率為68.89%和57.86%,消費占絕對的帶動地位,投資率為34%和31%,出口貢獻為負,消費主導著經濟的增長;1991-2000年的兩個五年計劃中,“八五”期間投資率上升很快,但依然為消費主導,1993年的投資過熱引起了較大的波動,到“九五”期間,投資加出口已經超過了消費,外資和對外依存度顯著提高,為了抵御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國家的積極財政政策不斷提高著投資比率;“十五”期間投資率超過了消費率,高達51.1%,成為主導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笆晃濉逼陂g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達到頂峰,“十二五”時期一個顯著變化就是消費超越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表2.8 經濟增長貢獻的分解(%)


我們再從國際比較上看(表2.9),2015年中國消費比重僅有51.1%,遠低于任何可比組,而資本形成比重高達45.4%,高于任何可比組。外貿進出口量與中等偏上收入組相匹配,中國外貿依存度逐步降低,2012年我國外貿依存度是45.2%,2017年一步降至33.6%。中國需求結構長期偏離常態,顯示出了趕超的特征,即大規模積累和大規模出口,但近年來已有所減弱,需求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越來越大,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質量逐步提高。
表2.9 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的國際比較

從中國需求結構的變動看,21世紀與20世紀90年代相比,消費減速,投資加速,出口加速明顯,這一特征與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相仿(表2.10),只是高增長條件下各要素速度變化與中等偏上收入組不同。
表2.10 中國需求結構變動的國際比較(1990-2015年幾何平均增長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