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心理學漫畫Ⅱ(全6冊)
- 讀客小學生閱讀研究社·心理組
- 831字
- 2021-01-18 17:39:00
5 容易依賴爸爸媽媽
最近爸媽都很忙,在家的時間不多,小飛就經常把家里弄得很亂,比如換洗的衣服亂丟,吃完的碗筷也亂放。有時,小飛也意識到家里太亂,并產生要收拾整齊的念頭。可很快他又會打消念頭:我還小,就先不管了,反正爸媽會弄好的,等長大以后我再干家務活兒!就這樣,小飛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碰到什么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推給爸爸媽媽。
糾正訓練與總結
1. 錯誤做法:凡事都依賴爸媽
小結:當然,很多事情我們做不了主,也沒有能力去做,只能通過爸媽的幫忙實現,但這不意味著自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哦。過分依賴爸媽,會讓小伙伴的動手能力變得更弱。有些最基本的家務,如果自己能做,就應該自己動手啦!
2. 先嘗試自己做,不行再尋求幫助
小結:遇到困難尋求幫助與完全依賴爸媽,是兩回事哦。很多家務小事自己動都沒動,就一下子全部推給爸媽,只會把自己變成大懶蟲,行動力越來越差。其實,自己是可以先嘗試的,不行再尋求幫助。
3. 讓爸媽扮演督促的角色,動手還得自己來
小結:自己嘗試行動前,可以先聽取爸媽的意見,在爸媽的指導下動手做。把事情完成之后,再讓爸媽幫忙驗收,看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和心理學博士聊聊天
每一個嬰兒和自己的媽媽之間都有一個生理上的臍帶,隨著他們的出生,臍帶就會脫離。可是,我們依然能看到很多同學身上仿佛還有一個臍帶—心理臍帶:他們無法離開父母,從未和爸爸媽媽“心理斷乳”,總是喜歡縮在被爸爸媽媽照顧的“安適區”中。退回“安適區”中可能真的能讓我們輕松,但也會錯失很多成長的機遇。
我們已經是小學生了,很多時候可以想象一下:爸爸媽媽不在家時我們應該怎么做。這是每個同學都要面對的人生,也是我們成長的必經之路。生活本身充滿了不確定性,從來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唯一能確定的,就是我們需要學會獨立。正如作家龍應臺所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所以,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對我們來說,負責任的愛就是讓大家學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