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稼軒居士
- 夢回籌邊樓
- 本人錦官舊人
- 1071字
- 2021-03-23 00:04:40
肖一茗的話匣子這是又打開啰:
“辛棄疾其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JN府L城縣人。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史書上其生平準確到了日子,公元1140年5月28日出生,于公元1207年10月3日去世。此人辛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后被主和派排擠,退隱山居。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在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后‘累于族眾’,無法南下,遂仕于金國。盡管如此,辛贊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他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同時,辛棄疾也‘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辛棄疾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養成了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時,辛棄疾于紹興三十二年也就是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這一段夜奔取叛賊首級之事是最為讓人血脈噴張的。
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以及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辛棄疾初來到南方時,對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縮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贊許過他的英勇行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所以在他南宋任職的前一時期中,曾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如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盡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贊,廣為傳誦,但朝廷卻反應冷淡,只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干很感興趣,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負責治理荒政、整頓治安。
到了淳熙七年,也就是公元1180年,已經四十一歲的辛棄疾再次任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時,擬在一地建園林式的莊園,安置家人定居,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莊園。他根據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辟田’的莊園格局,并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他把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并以此自號‘稼軒居士’。這也就是你看到的那首詞尾章上的名字。并且他也意識到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所以早已做好了歸隱的準備。果然,同年十一月,由于受彈劾,官職被罷,帶湖新居正好落成,辛棄疾回到那里,開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閑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間,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提點刑獄和安撫使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