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后發國的工業革命
——從幕末開港到日俄戰爭

從原始積累到工業革命

幕末開港的沖擊

在進行機械化大生產之前,工業化其實就在手工業中開始了。可以說,日本在江戶時代就出現了工業化的萌芽。19世紀中葉,以紡織業為中心的批發式家庭手工業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在一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工廠手工業。

但是,這些都僅僅是帶有“工業化之前的工業化”意義的原工業化。原工業化也被稱為“原始工業化”,是美國經濟史家富蘭克林·門德爾斯(Franklin Mendels)在開展有關18世紀的佛蘭德(Flandre)研究時提出的概念。日本真正的工業化是在幕末開港、與歐美列強接觸后才開始的。

1853年,美國海軍提督佩里率領艦隊來到日本,史稱“黑船來航”(因為當時艦船的顏色為黑色,所以被稱為黑船)事件。1854年,日本與美國簽署了《日美親善條約》(又稱《神奈川條約》);1858年,又簽署了《日美友好通商條約》。之后,日本被迫放棄鎖國政策并開放港口。

當時,英國穩居“世界工廠”的地位。日本在與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強國直接接觸之后,才清醒地認識到與這些國家在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方面的巨大差距。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日本與這些國家簽署友好通商條約,被迫接受資本主義強國對司法權的侵害(單方面的領事裁判權)和關稅自主權的喪失(實行協定關稅制)。

其中,協定關稅制“使日本成為世界上少有的自由貿易實踐國,剝奪其關稅自由”(1)。直到1911年,日本與美國簽署《日美新通商航海條約》,這才基本收回了關稅自主權。

幕末開港帶來的最大政治影響,就是它成了尊王攘夷運動的導火線,最終導致德川幕府的垮臺和日本封建制度的完結。關于1868年明治維新的歷史意義,直到現在仍存在著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是明治維新的意義可媲美世界歷史上的市民革命,都促成了近代國家的成立;另一種則認為明治維新只不過是一場誕生了半封建絕對主義王權的變革。

本書站在第一種觀點的立場上,更關注明治維新帶來的一系列制度變革的重要意義。通過這一系列變革,進行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契約的自由、營業的自由、遷移和職業的自由等得到了保障。1873年開始的地租改革以及其后的秩祿處分改革,確立了日本近代的土地所有權制度。

原始積累的進展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幕末開港給日本社會帶來的重大影響是加速了原始積累。原始積累是指支撐資本主義發展必不可少的兩大要素,即資本和以工資為生的勞動力。

明治維新之后,原始積累仍在繼續。在大隈財政和松方財政帶來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沖擊(2)下,農民階層的分化日益加劇,原始積累迎來了大結局。1882年日本銀行的成立,象征著原始積累的兩大要素之一,即資本積累已初步完成。

在1880年前后的日本,股份制大型企業紛紛成立,其中主要包括:1879年成立的東京海上保險、1881年成立的日本鐵道、1882年成立的大阪紡織。

這些開創性企業的成功,增加了人們對股份公司制度的信任,在1886年至1889年的4年時間里,日本掀起了成立股份制保險公司、鐵路公司、紡織公司等的熱潮。這段時期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企業勃興時期。這場企業勃興熱潮雖然因1890年爆發的經濟危機而遭遇了挫折,但是,日本的工業化亦是實打實地得到了全面的推進。

后發國家——日本的工業革命

在企業勃興時期后,1890年日本發生經濟危機,這也意味著日本全面開始了資本主義生產。如果從整個國家層面確立了資本主義才能稱為工業革命的話,那么,日本的工業革命比英國晚100多年,也就是始于19世紀80年代。

日本作為一個后發國家,在進行工業革命時,一方面能夠利用先發國家開發的新技術,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必須在來自先發國家的進口壓力之下實現工業化的問題。

在后發國家,由于勞動力成本較低,勞動密集型輕工業承受的壓力還不算大,但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則飽受先發國家的巨大進口壓力。

因此,后發國家要想完成工業革命,必須實現以下三點中的其中一點:

(1)不僅要在纖維工業等輕工業領域進行機械化大生產,還要在重工業領域實現機械化大生產;

(2)將輕工業變成出口型產業,以確保重工業產品的穩定進口;

(3)確定將重工業產品國產化的時間表。

關于(1),1883年,大阪紡織會社(以下簡稱“大阪紡織”)旗下擁有1.05萬個紗錠的大型工廠正式投產。這成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關于(2),1897年棉線的出口量超過進口量,1900—1905年生絲出口迅猛增加,成為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關于(3),1904年日本國營八幡制鐵所的高爐正式投產,到20世紀頭10年就滿足了造船業和兵器制造業對鋼鐵的需求,形成了鋼鐵自給自足的局面。

就這樣,日本的工業革命在20世紀頭十年就已經完成了。

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日本經歷了兩次戰爭,即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和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經過這兩次戰爭,日本的財政規模迅速擴張,財政資金被投放于諸多領域。

首先,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后,日本于1895年占領中國臺灣,并相繼推行了如下政策:1896年,擴充軍備,制定《航海獎勵法》和《造船獎勵法》,成立國營制鐵所;1897年,日本以從清朝獲得的巨額賠款為資金后盾,確立了金本位制,并成立特殊銀行(3)(日本勸業銀行于1897年開始營業,各府縣農工銀行于1898—1900年開始營業,北海道拓殖銀行于1900年開始營業,日本興業銀行于1902年開始營業);推廣電信電話;等等。

1906年,在日俄戰爭之后,日本擴充軍備,實行鐵路國有化并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還推行了擴建國營制鐵所和電信電話事業等諸多措施。在此之前,1905年,日本占領庫頁島南部;在此之后,1910年,日本吞并朝鮮半島,開始殖民活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黑水县| 汉沽区| 南涧| 忻州市| 瓦房店市| 铅山县| 讷河市| 会昌县| 郓城县| 秦皇岛市| 桂东县| 望江县| 河北区| 西畴县| 三明市| 明水县| 巩留县| 扶绥县| 手游| 宜城市| 贡山| 瑞昌市| 麻江县| 昆山市| 荥阳市| 岢岚县| 江西省| 犍为县| 格尔木市| 日照市| 梅州市| 宜宾县| 色达县| 宜兰市| 涿鹿县| 监利县| 临泉县| 梅州市| 厦门市|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