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從驕子到礦工

  • 楓樹坳紀事
  • 一夫
  • 5763字
  • 2021-01-19 17:16:19

我坐在搖搖晃晃的汽車上,已無心欣賞一路的山川風景。農村孩子上大學,非常樸素的愿望就是走出大山溝,撲向美麗的城市,在一個開放、繁華的都市里,體面掙得面包的同時,還能受到尊重。想想四年大學生活、車水馬龍的城市、平整的水泥大道,還有長長的公交電車、霓虹閃爍的街區,內心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想想我們這些處于轉折時期大學生的命運:我們處于一個由計劃經濟變革為市場經濟的時代;集體企業、三資企業,還有私營企業在全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電視劇《外來妹》的故事撥動每一位青年的心。這是一個人人開始思變的年代。畢業分配也變為自主擇業與國家分配相結合,能被分配進國家機關、科研院所的名額少之又少?!皶r代的弄潮兒”這樣的稱號又不屬于我,為了穩妥起見,我回到了生我養我的江南某縣。那里有一個叫獅里坑的山溝,山溝里有一個處級編制的礦山。

這個地方是我從小走親戚經常路過的小鎮——獅里坑鎮。公路從東盤山進來,再向西蜿蜒盤山出去。這里雖然是一條山溝,地無一里平地,但其繁華不亞于江南某縣縣城。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這里隨處可見上萬元的賽車型摩托,據說還有了不少私人轎車,酒吧、歌廳、舞廳,一到晚上,燈紅酒綠,一派沿海開放城市的氣息。小時候經常看見該礦山的汽車到我們村去運公糧,看見司機穿著黃色翻毛皮靴子、藍色的工作服,工作服上印著×××礦,真是羨慕。被分配到這樣的地方自己還是動了心思的,不料卻被打發到一個原始的山溝。前路漫漫,心事萬千。想起了父母早已去世,哥嫂臉朝黃土背朝天,靠頂著烈日與暴雨辛苦掙來的微薄收入和借左鄰右舍的錢供自己上完這四年大學。理想很豐滿,現實真骨感,想起未來的夢,心里是無比惆悵。

坐上縣際客車,轉乘四個縣,經過上千里的跨越后,眼前出現一條彎曲的大河,應該到了。面前的河叫秀江,遠遠地看見河中竹排上的鸕鶿跳上跳下,忙著為主人捕魚。主人只是悠閑地叼著煙,接收鸕鶿嘴里叼來的魚。秀江縣依山傍水,從南往北跨過大橋就進入縣城中心,遠眺北邊是一座連綿不斷、綠樹成蔭的山巒,真是水潤山翠,山清水秀,好一道靚麗的風景。

一位中年婦女把我帶到了楓樹坳礦辦事處,辦事處設在該縣最高檔的寧鳳賓館內。走進接待室,一個叫小曼的姑娘接待了我,并簡單地安排我吃了中飯,交代下午有發往礦山的客車來接我。她一直忙于這事那事。我吃過午飯,無聊地翻了翻報紙。小曼姑娘終于有點兒空,很有興致地為我介紹當地的一些風土人情。通過她我才知道,該縣有著悠久的歷史與革命傳統。很快客車就到了,車的外觀還很新,但有幾處凹凸不平,里邊是硬板座,一邊兩座,一邊三座。我一上車,售票員就讓我坐在最前邊的副駕駛的座位上。這個座位視野好,又是一人座,順便也能看看一路風光,這可能也是我人生中幾次特殊待遇之一。

車很快坐滿了,車頂上也放滿了行李,司機爬上車頂用網繩捆好,說了聲“走了”,汽車便開動了。車上還是吵吵嚷嚷的。售票員叫棗小虹,她一邊指揮乘客落座,一邊調節行李的安放,一邊售票。我是礦山職工,所以就不用買票,車票主要是賣給沿途或礦山附近村莊農民的。售票員小虹長得真一般,個頭不高,身材魁梧、結實,一口雪白的牙齒,兩只眼瞪得老大,臉很黑,像包公似的。車上滿滿的,擠得水泄不通,因為是夏天,人們身上的汗味很快充滿了整個車廂。

開始時,車走在沙石路上,還比較平穩,慢慢地,我便睡著了。半小時后,我感覺到車好像東搖西晃的,便睜開雙眼,發現汽車已行駛在崎嶇的山路上。路面既不是水泥路,也不是沙石路,坑坑洼洼的,多為依山就勢而建,依水蜿蜒,面壁臨淵。山與路貼近,形成一種壓迫感,似乎要將車與人推向山谷。連續上下急彎、陡坡,車上人步調一致,左搖、右晃、前傾、后仰,就這么幾個動作,讓車上有人時不時對著窗外嘔吐,此時想呼吸一口未被嘔吐物污染的空氣都難。在這樣的路上行駛,對司機、對乘客都是一種考驗。

就這樣不知翻過多少道山梁,車到了一個開闊地停了下來。說是一個鄉駐地,與外面的世界相比,就一個小山村而已。這時陸續有人下車,取行李,同時又有人上車。突然有兩個要上車的人同小虹吵了起來,結果被小虹一腳踹了下去,汽車揚長而去。原來棗小虹的外號叫包公,其原因有三:臉黑、方臉、很少看見笑容。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她鐵面無私,據說連她父母坐車都得買票,當地一帶的小青年也懼她三分。

車繼續搖搖晃晃地向著大山駛去。江南大部分山都是綠樹成蔭的,可進入這個山谷,山上樹木稀少,只有山石嶙峋的間隙中頑強生長著一些小灌木。遠望這是一個“V”形山谷。

下午五點,我們抵達一個叫坳下村的小村莊。村前是一條清清的小河,河邊有一開闊地,像是農村的曬谷場,此時卻長滿了青草,邊上還安裝了一個籃球架。唯一特別的是邊上停了一輛吉普車,平增添了點工業化氣息。我一愣,這就是我要來工作的礦山?正思考著,小虹叫我一聲,“小柳,到了”。我下了車。

這里沒有廠房,只是一個普通的村莊,村里的建筑參差不齊地散落在山溝里,有茅草泥土砌成的草屋,有古老歲月沉淀的青磚房,很少的幾棟新的紅磚房格外顯眼。曬谷場右邊就是一棟紅磚房,紅磚房的門兩邊掛著兩塊匾,一邊寫的是“楓樹坳礦”,一邊寫的是“楓樹坳礦黨總支委員會”。這個地方原來是坳下村村委,因兩年前楓樹坳礦開發需要,將房子租給了礦山。

這時,從房子里走出三個人,前邊為一個30出頭的年輕婦女,穿著深藍色的職業裙裝、高跟鞋,長相還可以,但抹著口紅,與周邊環境極度不協調;后邊跟著一位戴著眼鏡、禿頂的小老頭,看上去50歲左右;最后面的是一個大腹便便的家伙,身高1.85米以上,突牙,一張豬肝色的臉掛滿了橫肉。三人都笑嘻嘻地迎上來,并做了介紹。年輕婦女叫牛香蘭,辦公室接待兼文書,禿頂的是覃礦長,大個子是鹿書記。他們對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我隨他們走進屋內。此房結構為三大間,中間為會議接待室,兩邊對稱共有八間房,設有礦長室、書記室、行政辦公室、總支辦公室等,會議接待室后間為財務室。這大概就是臨時礦部了,其他工作人員都散落在百姓家里。寒暄之后,他們領著我來到后面一個古老的中間天井式青磚房的院子。一張八仙桌上已擺上了熱氣騰騰的飯菜,還有兩瓶浮蕓白酒,酒桌旁還站著兩人。這兩人分別是行政辦李主任、總支辦公室謝主任。我們一到,大家便入席了。席間,聽口音知道鹿書記、李主任為當地人,覃礦長和謝主任為獅里坑人。他們本想大喝一場,試試我的酒量,結果因我不喝酒讓他們很掃興,只打開了一瓶酒,四位領導一人一杯后,吃了點飯,草草地就結束了。

行政辦李主任將我送到了住處——就在進礦路上的榨樹坡。一棟混凝土平頂二層小樓顯得很特別,小樓依山而建,底部是倉庫,二樓為五個房間。說是樓,其實不用樓梯就能進房間,靠山的一面,一個踏板就能到二樓陽臺。進入房間,里邊已住了兩人,都是測量專業的,一個叫李相安,一個叫劉水明,窗的兩邊被他們占了,我只有守著門口了。他倆很熱情地幫我打開行李,并鋪好床。

忙完這一陣,我才感覺到柴油機的隆隆聲。小樓的右邊是沿路依山而建的柴油發電廠,臨時用來供采掘坑口生產用的。左邊是一個叫榨樹坡的小村。近水樓臺,只有我們的照明用的是電廠自發電,燈特別亮。透過窗口望去,對面只有半山腰有幾處燈光在閃爍。通過同室的同事了解,那半山腰處是我們礦的采掘坑口。山頂似乎有一處微弱的亮光,據說那里有一座神廟,由于楓樹坳礦的開發,電燈也接了上去。

我們住的這樓號稱科技樓,住在這里的都是土建、地質測量、電機工程師,還有基建科科長,多少體現了對技術人員的重視。另外,考慮我們這些大學生剛從大城市回到山溝,住村民家不適應,才特意留了兩個床位給我們。同室的劉水明也是才來的大學生,工程測量專業,也是從獅里坑礦過來的,比我早到兩天。他領著我去發電廠循環水口打了點熱水。我洗了洗,早早就睡了。

第二天,因初入此地,睡眠不好,我早早就醒來,下樓圍繞小樓轉轉。樓前就是進山的土路,南邊是散落的小村莊,叫榨樹坡,也就十幾戶人家;北邊應該是礦山建設的柴油機房與入住的小樓房,抹著白色石灰,與南邊的村莊房子相比特別顯眼。道路的兩邊,有七八棵樹葉已變成老綠色的楓樹,楓葉掛滿露珠,非常漂亮。

不一會兒,劉水明叫我去食堂吃早飯。我拿著大學用的鋁飯盒跟著劉水明,順著公路靠山邊走著。走出電廠區域,突然一副黑黑的棺材出現在眼前,我本能地嚇了一跳。劉水明卻哈哈大笑:“這有什么可怕的,你真個是膽小鬼?!?

可我內心卻抱怨他不告訴我一聲,我從小就害怕棺材,因為它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特別是因父母的離世,棺材在我心中就是抹不去的陰影。我問劉水明:“棺材從哪兒來的?”

“就是我們住的樓下挖地基挖出來的?!彼卮鸬馈?

他告訴我,樓下一共挖了八副棺材,其他的因時間長,棺木已腐,只挖出來幾根爛木頭。這些先人們有后人的,都被后人撿了尸骨,另選地方重新安葬了。這副棺材聽說埋了不到一年,這里有規矩,入土不到一年者,再次入土時,非常慎重,吉日重選之前只能放在路邊,并在第二年農歷七月前要重新入土,因為七月是陰間的春節。這更讓我增加了幾分恐懼。

吃完早飯,回小樓的路上,我仔細看了看周邊的環境。從北往南望去,村莊高低不平地散落在“V”字形山谷中,蜿蜒的小路若隱若現,將其串聯。嶙峋的青巖之間散落的小土堆種著玉米與紅薯,不少墳墓高高在上,爭奪這點土地。只有接近河谷兩邊的低凹處有點梯田種著水稻,這就是當地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山溝里流傳著一個笑話,一個村民下雨天戴著斗笠去耕地,一共九塊地,到了目的地時雨停了,他順手把摘下的斗笠往地上一放,便開始干活。干來干去,他發現少了一塊地,找了一上午就是沒找著,無奈拿起斗笠準備回家,才發現他的斗笠蓋住了一塊。這棟小樓不到100平方米,挖地基就挖出八座墳,看來死人也得湊合擠一下。吃過飯回來,我雙眼緊盯著棺材,并從離它最遠的一邊快速通過。

今天的工作是接受安全教育,因礦山才初建,對安全培訓也沒有正規礦山那么重視。安全調度員對我講了一下單位概況,以及下礦井時要注意的一些安全知識,不到一上午時間就結束了。

房間里的另一同事李相安,三十七八歲,身材精干,一般不在食堂吃飯,都是自己做,所以在窗臺下多放了點灶具,還有兩個鐵皮水桶。下午,李相安帶我到一個老鄉的家里見到了技術科科長何向華。科長個子不高,身材消瘦,有點駝背。和他握手時,感覺他的手很粗糙,好像我的手被割了一刀。寒暄之后,也沒有什么工作,只是講了建礦初期,條件艱苦,要克服困難,單位前景非常美好;同時科里相同專業人員少,地、測、采三個專業加起來共四人,采礦專業由科長自己兼做,另外測量兩人,地質專業就我一個人,所以今后現場干活不分專業。因科長是采礦專業,還不是科班出身,對地質專業也就略知一二,因此也沒安排我做什么,我很快就回到房間。房間就是辦公室。

后來了解到,我住的床位是科長讓出來的。他考慮到我是才來的大學生,怕住老鄉家不習慣,所以將地方騰出給了我。他也是從獅里坑礦來的,說是科長,在獅里坑礦卻不是在編的科級干部。他父親是獅里坑礦的老工人,母親是農村戶口,他高中畢業后,學了一段時間獸醫,父親在獅里坑礦因工死亡,單位照顧他,便讓他接了父親的班。當時的高中生很了不起,才來到礦山,礦山就安排他到礦井一線的技術組工作,于是他順理成章成了技術人員。他有三個孩子,妻子兒女都在農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較大。因為在哪兒工作都是兩地分居,到楓樹坳礦工作,離家是遠點,但在這里每天還有2.5元的補貼,所以他申請來了。他更遠大的目標是希望哪一天單位建成投產了,他便成了礦山建設功勛人士,再碰碰運氣,看看國家有沒有政策,能夠帶家屬轉戶籍。他的手掌如此粗糙,就是因為每到農忙季節他必須請假回家干農活。

新建礦山,本來工作就不多,有時上午一起下井,與測量同志放放導線。給我的專業資料也就是一套地質隊的勘查地質報告與一套礦山設計書,專業上的事情真不多,但現場的活一個人真做不了。閑來無事我就看看小說,放放錄音帶里的歌。

一天下午,禿頭覃礦長突然來到辦公室,說是來看看我們大學生的工作業務開展情況。劉水明因有李相安老同志帶領,業務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我來了一星期了,除了幫他們測量,本專業的事一點也沒做,也無從下手。礦長先考驗我削鉛筆的功夫,從4H、2H、H、2B,按0.1mm、0.2mm、0.4mm、0.5mm的筆尖分別削好。測繪圖件需要這個基本功,好在我在做大學畢業論文時,削了無數次鉛筆,用不同毫米級的鉛筆芯,在白紙板上繪出不同的地質界線,重建的古生物標志、沉積體系的古地理特征、古地磁與古地理、層序、巖相古地理分析,勾勒出數億年的滄海變遷。所以削鉛筆這樣的考查,我可以應對自如。接下來就是考查我在白板紙上繪坐標網的功底,因為測量專業就是要在這樣的底圖上制作實測工程圖。繪坐標網主要是測量專業繪制,地質人員只要在他們的實測工程圖上標注地質素描信息就可以了。但礦長要考查,我就做。說實話,干這活要認真仔細,不小心就可能不是直角了,10厘米網格內合格標準是誤差不超過1厘米。我極其認真地完成了。可礦長也極其認真地用尺來量誤差,最后笑了笑說,還馬馬虎虎。這就是我進單位后的第一次專業考核,馬馬虎虎就馬馬虎虎吧。

因為同室三人都熟了,考慮到吃飯還得來回走兩里地,所以我們兩個才來的大學生加入了李相安的伙食,很少再去礦部的食堂了。工作上一星期只要坐車到對面山上礦井下做三四次工作,而且多數上午就能結束。業余生活與大學比,有極大的反差,實在無聊就跟著李相安種菜,有時去摸摸魚。

李相安的生活很有規律,一般晚上十一點半睡覺,早上天不亮就出去了,還帶著兩個水桶。晚上從十點半至十一點半你肯定找不到人,而且每季度必須出去三五天。后來才知道,工作生活之余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習武。他練的功夫叫鐵布衫,是硬氣功的一種。每天傍晚與清晨都要做功課,晚上出門既帶手電,又帶火柴,還有一根香。每次練功需要燒完一根香的時間。早上順便把水就提回來了,這可就省我們的事了,不用特意到河谷提水。

他為人低調,但功夫了得。有一次出去釣魚,在我的再三要求下,他一掌就將河邊的卵石劈開。我是羨慕有加,從《少林寺》《武當》再到《霍元甲》,英雄豪杰情結永駐我心,想不到英雄就在身邊。我多次求他教我幾招,他起初就是不同意,最后,才讓我跟他出去練了兩次。結果我的手是青一塊、紫一塊?;竟褪菍⑹终拼蛟阼F沙袋上,就這點苦我也吃不了,此事也就此打住,我的又一個夢想破滅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沽源县| 定兴县| 枝江市| 磐安县| 孙吴县| 萨嘎县| 卓资县| 肇东市| 武邑县| 三江| 洪洞县| 繁峙县| 紫阳县| 灵武市| 阜康市| 长白| 滦平县| 襄汾县| 五寨县| 大荔县| 桂平市| 九江市| 迁西县| 红原县| 济宁市| 交口县| 永福县| 防城港市| 霍山县| 同德县| 天长市| 泗洪县| 二手房| 怀集县| 伊春市| 延川县| 四平市| 荆州市| 凤山市| 金湖县| 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