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跨越(新手篇):從業務高手到優秀主管
-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 2189字
- 2021-01-25 14:39:14
誤區二:管理者得讓下屬滿意vs.管理者得讓上級滿意
管理者得讓下屬滿意嗎
讓下屬滿意,也是管理者獲得團隊認可的方法。但如果一味追求下屬滿意和喜歡自己,管理者就會表現得像溺愛孩子的母親,過于放任和縱容下屬。下屬可能會樂意被這樣的上級管理,但這樣做對團隊績效和人員成長不利。
走進這種誤區的管理者,通常會用以下兩種方式取悅下屬。
一種方式是讓下屬盡量少吃苦。談判能力較強也不太害怕沖突的管理者,會選擇跟上級討價還價。一方面盡量不接費力或有挑戰的任務,另一方面盡量爭取更多的資源支持。這時管理者通常不會主動去突破目標,而且會對職責外、邊界模糊的工作極為計較。埋頭苦干型的管理者則會選擇自己多做。累自己而不累下屬,把最苦、最累的任務分給自己,然后讓團隊分享更多成果。
另一種方式是濫用物質獎勵。這一類管理者在給團隊布置額外的任務或提出新要求時,都會給予對應的獎金激勵。管理者在用一種“計件制”的方式做管理,只相信“錢”才是員工工作的主要動力。
但諷刺的是,這兩種方式其實都不會令員工真正滿意。
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研究了影響員工工作滿意度的因素,發現兩類因素的作用是不同的。一類是保健因素,這類因素如果沒有得到滿足,員工的滿意度會降低,但當得到滿足時,員工也只會有一種“不是不滿意,也不是滿意”的中性態度。只有另一類因素——激勵因素被滿足時,員工才會真正滿意并積極地工作。
公司政策、管理措施、工作條件、工資福利等都屬于保健因素。激勵因素包括成就、賞識、挑戰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責任,以及成長和發展的機會等。你會發現,管理者盡量讓員工少吃苦的做法,反而是在減少激勵因素,減少了下屬的工作挑戰、成就感以及發展機會。凡事論物質獎勵的做法,只是滿足了保健因素,下屬不會不滿意,但也不會滿意。
然而,如果下屬本來是覺得工作有趣或有挑戰性的,管理者用獎金這種外部激勵的方式,反而會破壞下屬的內在動機,讓下屬不再對工作本身感興趣,也不再有成就感了。心理學家狄西和萊恩在197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外在激勵會破壞員工的內在動機。
新手管理者走進這一誤區后,會在過渡管理角色時更為糾結和困難。在分配任務時,如果面臨時間緊迫、任務具有挑戰性的狀況,你會因擔心造成員工不滿意而難以把任務分配下去。如果下屬在接受任務時表現得很為難,你可能會不太敢提要求,或是會避重就輕、含混帶過。因為在意下屬對自己的評價和態度,你可能也不太能對員工做出負面評價,會選擇回避問題,因而沒法指導員工改進。
管理者想用討好迎合的方式讓員工滿意,其實并不能如愿,還會使團隊沒有挑戰和成長。雖然管理者可能會借此取得團隊的認可和信任,但會在開展管理工作時舉步維艱,得不償失。
管理者得讓上級滿意嗎
有一種觀點認為,管理者要讓自己的上級或公司滿意,通常就會讓下屬不滿意。因為管理本身就是在約束下屬的行為,要對下屬提要求,自然就不會令員工滿意。
持有這種想法的管理者,容易走入的誤區是:
第一,忽視員工的感受和主觀能動性,以嚴格控制和冷冰冰的方式管理下屬。
第二,變成“唯上”的管理者,只關心上級是否滿意,圍繞著上級開展工作。
這樣的管理者不在乎團隊對自己的認可和信任,因為他們認為只有上級手中握有的權力和資源,才決定了誰能成為管理者,以及以后的升遷和發展。在他們看來,下屬會盡可能偷懶和逃避工作,工作只是為了賺錢,因此需要被管理約束和控制,用金錢來激勵。
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從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2016~2019年的敬業度調查中可以看到,員工一直有接受挑戰的意愿,且從2016年開始還有增強的趨勢,從68.37%上升到76.37%(見圖5-1)。就像雙因素模型所揭示的,挑戰性的工作更能激勵員工和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員工并非沒有進取心和只想偷懶。

圖5-1 個人敬業度指標三年對比
資料來源: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2018~2019中國企業敬業度報告,2020。
在現代的商業和組織環境中,相信員工有自我管理和成長的能力,用更人性化的方式管理,會有更多的創造力和活力。反之,如果你以完全“唯上”和忽視員工的方式管理,你個人的發展將會大為受限。上級的每次變換都會對你產生極大的影響。你管理的團隊會缺少凝聚力和戰斗力,人員會不斷地更換,只有聽話、被動的員工會留下來。你將無法在開放、靈活的組織環境中工作,也帶領不了有想法和需求多元的員工。
讓客戶滿意,對績效負責
管理者工作不是為了讓上級滿意,也不是為了讓下級滿意,而是為了讓客戶滿意。以客戶為目標,本質上是在對績效負責,這才是管理的最終目的。
為了獲得更好的績效,管理者需要指出下屬的問題,并讓下屬改進,還要挑戰下屬不斷超越和突破。想要迎合下屬的管理者,會不敢挑戰員工。一味“唯上”而不在意下屬感受的管理者,則可能會過度或粗暴地挑戰員工。這兩類管理者都缺少對下屬的支持和輔導,都不會獲得期望的績效。為此,你需要做的是:
第一,對員工的各種反應都有所準備。有高成就、高挑戰意愿的下屬,可能會欣然接受你的挑戰,而其他下屬則可能會有抵觸或畏難的表現,甚至吐槽或抱怨你。
第二,不要去考慮或想象他人會如何評價自己。始終關注真正的客戶,以及績效目標。確保自己的每一項決定和行動都是服務于客戶和績效的,而不是為了回應他人的評價或證明自己。
第三,相信下屬可以被激發和改變,用正確的輔導方式幫助有差距的人提升,挑戰優秀的人突破。
把團隊帶向成功,讓下屬成長。這才是你與團隊建立信任關系的牢固基石,也是你能從管理中得到的最大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