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1章 定難軍李家

由于晚唐之際吐蕃帝國的入侵,陜西兩路蕃部生、熟戶和漢民雜處。

光是處理好蕃部蕃民這一件事,就耗費了東京朝廷近百年的經營,但是最后還是引發了黨項部落李繼遷的割據以及李元昊的立國。

黨項人也好,吐谷渾人也罷,或者是其他的吐蕃人部落,這些漁牧民族因為彼此風俗相近,而與漢民的風俗大異,向來是近蕃人而遠漢人的。

因此西北之地往往是一姓部落起兵禍亂,臨近的蕃人部落多起兵應和。

之后北宋建立后,經過一朝又一朝的守臣安撫,沿邊的蕃人部落才逐漸歸心依附。

北宋中晚期甚至出現了蕃將家族,比如飛毛腿將軍劉光世,他就出身于蕃人大姓,是五代將門出身。

李繼遷能夠屢次被宋人擊敗,屢次逃入地斤澤,還能聚集人心,就在于蕃人的依附性。

如果東京朝廷能夠早一步讓蕃人收心,未來未嘗不能讓西北提前安定下來。

“既然你心里已經有了謀劃,你父親也同意了,那我也沒有什么借口阻攔你。”楊廷璋沉思片刻緩緩問道:“不過你準備走哪條路?”

“敢叫楊伯父知曉,我在潞州和閭丘從事已經商議過了。便宜大隊人馬行進的大道都已經被偽漢的石州、晉陽等地阻斷,因此我這次北上就只能先從晉州出發,繞道隰州。”

“嗯,”楊廷璋聞言連連點頭,思量片刻斂須道:“那你就是想從隰州西渡黃河了,而石樓縣的渡口臨近偽漢石州,聽說你帶了百余人馬隨行,這百余人想必難以掩藏蹤跡,分散渡河又恐怕不太安全。”

“既是如此,我看你這個小子應該是準備從隰州西北的永和關渡河,進入延州,再取道綏州,沿著無定河谷,再轉向東北而行。”

“楊伯父所說的大體不差,不過其中應當是會有些波折,延州乃大周守臣所據,自然是不在考慮范圍。這定難軍李家和麟州楊家,我等路過的時候少不得被鞠問一番。”

“豈止是定難軍和麟州,即使是延州一地,也少不得蕃部襲擾,顯德三年,李彥頵壓迫蕃人太甚,導致蕃人圍城,多虧了救兵及時趕到,否則兵亂之下,這延州都難免要殘破。”

聽著楊廷璋介紹著延州蕃人動亂的往事,李守節心里不由得吃了一驚。

相對于陳橋兵變這些大事件,類似延州這種一州一地的騷亂小事他還真是不太了解,但是他細想一下又很容易理解。

“如今西北遍地蕃種,而鎮守一方的守臣大多是武臣出身,只是因為這些人勞苦功高,才得以領一州之地。其人一旦上任,在民事上貪鄙無能,而又侵刻百姓太甚,就是漢民都不能安撫,何況是風俗與漢人不同的蕃部。”

“若是人人都是曹彬那一大家那般出色,上馬能行軍,下馬能安民,該多好。話說曹彬這個時候估計也該得到命令了,我是不是該派人通知他到晉州這里來募兵,等我從府州歸來。”

不管怎么說,李守節此番北上,最需要擔心的還是定難軍李家。

定難軍李家起家于黃巢起義,在唐廷無力北顧之際發展了起來,又靠著一代又一代的家主審時度勢,實力不斷強大。

李家起家的過程,跟大部分的節度使起家過程類似。

貞觀十年,由于吐谷渾與黨項的聯盟關系出現不諧,黨項拓跋部首領拓跋赤辭帶著部眾歸附唐朝,拓跋部正式接受了唐廷的敕封。

在開元中,隨著吐蕃人的勢力不斷增強,向東擴展,西北之地風云再起。

為了避免吐蕃人的侵擾,黨項首領上書唐廷請求內移,被唐廷安置在了靈州與夏州之間。

之后天寶年間爆發了鐵勒部叛亂,唐廷擔心黨項人心不穩,所以又將黨項人再次移至銀州之北,夏州以東。

經過唐廷兩次安置后,居慶州的黨項人稱為東山部,以居夏州的稱為平夏部。

咸通時,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占據了宥州,自領刺史,被唐廷不喜。

黃巢起事后,拓跋思恭通過立誓討賊,獲得了權知夏綏銀節度使,身份洗白。

之后拓跋思恭領兵討伐黃巢叛亂,因為屢敗屢戰,唐廷嘉獎拓跋氏,拓跋思恭正式取得了“夏州節度使”的名號。

黃巢之亂被平定后,唐廷因拓跋思恭討賊有大功,加封拓跋思恭為太子太傅,襲夏國公,復賜姓“李”。

從此,夏州拓跋氏自稱李氏,轄銀、夏、綏、宥四州之地。在后漢時期,定難軍李家又獲得了靜州,成為了延州北部的強鎮。

定難軍傳至第三代李彝昌的時候,牙將高宗益等人作亂,節度使李彝昌被殺。

時李氏族人李仁福為蕃部指揮使,被夏州軍吏迎立為帥,李仁福在任上抵抗住了河東節度使部將周德威的進攻,保護了定難軍五州的安定。

在李仁福病歿后,次子李彝超繼承了定難軍的主帥之位。

后唐明宗聽說后,準備通過移鎮的方式,消除定難軍的獨立性。

唐明宗下詔以李彝超為延州留后,而以延州節度使安從進為夏州留后。

后唐朝廷擔心李彝超不從命,同時下詔邠州節度使藥彥稠、宮苑使安從益等人率兵護送安從進赴鎮。

對于朝廷的詔命,夏州定難軍果然采取了對抗態度,李彝超據城對抗唐軍。

在夏州城堅固的城池下,唐軍碰了個頭破血流,而城外黨項部也開始截斷唐軍糧道,最終唐軍無功而返,李彝超守住了定難軍的家業。

在定難節度使李彝超死后,其兄弟李彝殷成為新的定難軍節度使,而李彝殷正是未來西夏國主李元昊的高祖父。

李家自從李彝超開始對東京朝廷毫無順從之心,更是時不時地暗中聯絡西北藩鎮,暗中反叛朝廷,并且從中獲利。

李家對東京朝廷都沒有多少效忠之心,何況是盤踞十州之地的北漢,所以定難軍李家對北漢的效忠程度肯定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如今的延州節度使留后李萬全乃是太祖麾下舊將,與我有舊,我與你書信一封,你到延州后,可交給李留后,讓他為你斡旋一二。”

“若是定難軍接受了你的借道,你再借道綏州、銀州也就安全了不少,如何?”

李守節起身朝著楊廷璋拱手道:“如此就有勞楊伯父了。”

“這樣我也對得起你這句伯父了,哈哈,你且等著,我去去就來。”說罷,楊廷璋便轉入后堂,去準備書信。

望著楊廷璋的背影,李守節連連感嘆:“能夠混到節度使一職的人,其身后的人脈真是不容小覷。”

臨近午時,楊廷璋便留了李守節和荊嗣在府上吃飯。

楊廷璋對于李守節再次來到晉州還是很高興的,他舉著酒杯笑道:“往昔,你說你酒量不行,如今和符家的女兒成婚后,你酒量又如何了?”

被楊廷璋說及之前的擋酒借口,李守節老臉一紅,笑著回道:“楊伯父說笑了不是,今日但凡是楊伯父的敬酒,我一概飲盡。”

李守節拍著荊嗣的肩膀,想讓荊嗣待會多敬楊廷璋的酒,替他打掩護,他用眼睛一個勁的暗示,可惜后者沒有理會他的意思,反而是點頭道:“某也是,楊節帥的酒,某也不敢推辭。”

“得,兩個人站著進府,得躺著出府。”

酒過三巡,楊廷璋一手搭在李守節的肩膀上,一手搭在荊嗣的肩膀上,語氣微醺地說道:“這大周遲早還是你們這伙少年人的天下,我這把老骨頭,只能為你們掠陣了,你們盡管往前沖,剩下的事情都交給我。”

“是,楊伯父(楊節帥)!”

楊廷璋聽到了想要的回答,繞了半圈又回到了自己的位子,笑著問李守節:“怎么樣,符家的小女兒可是合你的心意?”

“六娘溫婉動人,正是小侄心里的良配。”

楊廷璋微瞇著眼睛,似醉未醉地指點道:“那就好,大丈夫既然已經娶妻,那就不要沉迷夫妻閨房之樂,早些把心思放到正事上來。”

楊廷璋這一番話,倒是讓李守節有些驚醒:“難不成楊家在昭義軍有間者?應該不會,而且也沒必要,他在隰州都沒有間者,說明此人的進取心不足,更不會往潞州派出探子的。”

“再說了,這探子打聽什么不好,會打聽我沉迷女色?而他又會因為這個還主動暴露了間者的存在,這也太不劃算了,因此楊伯父他頂多就是隨口一提罷了。”

其實李守節不知道的是,楊廷璋少年之時,家境一般,少年早慧,因此往往能夠識人、知人。

就像他姐姐當初不愿意嫁給郭威,也是他當面見過郭威后,覺得郭威氣度不凡,所以才勸他姐姐答應了郭威的求婚。

李守節說及符六娘的時候,臉上的笑意蓋不住,楊廷璋覺得少年初經人事難免無法自拔,而且回到潞州后,李守節居然在潞州呆了半個月,肯定是天天陪著符氏,在閨房之中磋磨了不少時日。

因此出于長者的好意,不忍心李守節一直耽于女色,所以他才出口勸誡,不曾想倒是讓李守節多想了一層。

李守節清醒后,就決定把馬蹄鐵的事情告訴了楊廷璋。

他這次被北上沒準會被夏州的黨項人學過去,還不如提前告訴楊廷璋,讓他準備一二。

而且技術的傳播肯定是需要時間的,經過河東方面的使用,再傳入到遼國的時間只可能更晚。

聽著李守節的陳述,楊廷璋連連點頭:“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我還以為賢侄你……”

“楊伯父,你說什么?”

“沒什么,不提也罷,稍后你回去的時候,我讓工匠前去觀摩一下。”

“好。”

在楊廷璋府上吃過午飯后,李守節便從楊廷璋的府上離開了,在幾名建雄軍親軍的護衛下,返回了城外駐地。

他們這行人準備在晉州補充給養,明日就北上前往隰州,再伺機渡河進入延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阴县| 西平县| 当阳市| 嵩明县| 青铜峡市| 和田县| 英德市| 肥东县| 庄浪县| 方城县| 盘锦市| 富民县| 石台县| 麻栗坡县| 禄劝| 漳浦县| 军事| 长乐市| 贵南县| 咸丰县| 洪洞县| 永新县| 蒲江县| 通海县| 大名县| 南通市| 庄河市| 分宜县| 文成县| 大港区| 淮南市| 乌拉特后旗| 巫山县| 泰安市| 望城县| 涟水县| 彰化市| 阿克陶县| 武威市| 无棣县| 巴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