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女道士

對武曌來說,最懂她的人,非母親楊夫人莫屬。母親是父親的第二任夫人,父親死后,母女二人受盡了兄長們的冷眼,正因為如此,武曌千方百計到手的權力,只有母親能明白它的意義。

母親與世長辭,武曌痛苦難當,任誰安慰都無濟于事。這幾日,皇上只要一下了朝,便來到武曌這里,寸步不離。

皇上走到武曌身旁,將她手中的奏折放下,說:“媚娘,身體要緊,奏折你就不要看了。”,武曌用她那雙動人的大眼睛看了看皇上,又將奏折拿起,說:“媚娘不愿辜負了皇上對臣妾的信任。”

皇上:“朕始終都是相信媚娘的,絕不會因為媚娘幾日的空閑,就此改變,媚娘大可放心,還是去休息吧。”

武曌:“那么,皇上的意思是,打算親自批閱剩下的奏折嗎?”

皇上看了一眼桌上的奏折,堆得像座小山坡,話到嘴邊又咽下了。

武曌看出皇上的心思,笑了笑,說:“皇上先去歇息吧,等媚娘批閱完奏折,自會休息的。”

皇上皺眉說道:“可這些日子,因為楊夫人,媚娘你……”

武曌的神情顯得不自在,皇上也只說了半句話。

這一年,太平不過八歲。八歲的大唐公主,是武曌和皇上最小的女兒,也是唯一的女兒,武曌曾有個女兒,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因此,武曌對八歲的太平,寵愛有加,這是兒子們比不上的。

忙完政事的武曌,一刻也沒閑著,來到了太平的宮里。太平見到母親,開心得不得了,一個箭步就沖到了母親的懷里,八歲的小女孩兒,還貪戀母親溫暖的懷抱。

片刻后,太平對著母親一通牢騷:“母后,你是不是不喜歡女兒了?為什么好久好久都沒有來看女兒,父皇可會經常來看我呢!上次父皇還給女兒帶了些好玩兒的過來,可母后卻……”

武曌溫柔的摸摸太平的頭,露出慈母的微笑,解釋道:“太平,你可不能這么說母后啊!母后生的所有孩子里,就你最得母后的歡心了,你那幾個哥哥,是沒法兒和你比的!”

太平嘟囔道:“那母后為什么都不來看女兒?”

武曌:回答:“太平,母后和你父皇不同,有許多的奏折還需要母后去處理。”

太平反問:“那母后為什么不讓父皇去處理呢?把事情都交給父皇去做,不就行了嗎?”

武曌對這話題頗為敏感,她問太平:“怎么?太平也覺得,母后不該管奏折的事?”

太平用力搖頭,拉住武曌的手,說:“不!母后比父皇能干多了!”

武曌趕緊捂住太平的嘴,對她說:“太平,這話以后不可以再說!尤其不能在你父皇面前說,知道了嗎?”

太平:“知道了,母后是怕父皇聽了這話,會生氣。”

武曌又問:“那么太平不覺得,女人不該插手朝堂之事嗎?”

太平再一次搖頭,“女兒不覺得,在女兒看來,男人女人都一樣,女人怎么了?像母后這樣的女人,沒幾個男人能趕得上!”

武曌開心的笑了,這還是楊夫人離開后,她第一次露出會心的笑容。

“既然如此,太平為何還要讓母后把政事交給父皇呢?”

太平緊緊抱住武曌,在武曌懷里撒著嬌,“女兒只是希望,母后可以多陪陪女兒。”

武曌:“好,是母后不對,母后日后一定多來陪太平。”

太平拍手叫好,“太平就知道,母后對太平最好了!”

武曌:“太平,還記得嗎?從前你總是跟著母后,去你外祖母那兒。”

太平想起外祖母,不由得難過起來。

“可以后……就沒有外祖母了。”

武曌:“太平啊,外祖母對你好嗎?”

太平:“當然好啊!”

武曌:“那太平可愿意為外祖母祈福嗎?”

太平不住的點頭,“太平愿意!”

就這樣,太平開始出席道教慶典,為楊夫人祈福。

慶典那日——

太平盛裝出席,所有儀式完成,回宮途中,太平從轎子里探出頭來,瞧見一個面容俊朗的少年郎,她看的出了神,久久沒有放下轎簾,直到那少年郎已經發現了她,少年郎十分聰穎,只大致打量了一下,便意識到太平的身份。

少年郎深深一鞠躬,稱呼太平:“公主。”

太平將轎簾放下,深呼吸一口,腦中卻再次浮現他的臉。

回到宮中,太平對著貼身宮女追問,宮女告訴太平,那少年郎名叫薛紹,是城陽公主的兒子,太平細細琢磨,城陽公主和當今圣上一樣,都是長孫皇后所生,是皇上的親妹妹,也是太平的姑姑,這么說來,薛紹正是太平的表哥。

幾年后,太平已經十二歲,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

此時的大唐,接連在幾次戰斗中敗給了吐蕃,吐蕃拿下大唐幾座城池。

盡管如此,吐蕃人也明白,他們的國力始終不如大唐,因此,他們想到用和親來緩和關系。

這對于急需休整的大唐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吐蕃明確提出,想要求娶太平公主,這就讓皇上和武曌犯了難。

眾所周知,太平是武曌最疼愛的孩子,吐蕃路途遙遠,太平年紀尚輕,她怎么舍得把太平送往遙遠的吐蕃呢?

可這事,讓人無法拒絕,若是直接拒絕吐蕃的和親請求,好不容易緩和的關系,又會變得水火不容。

大臣們的奏折內容,不用想也知道,他們是支持和親的,在他們眼里,公主的幸福不算什么,如果能犧牲公主,來穩定雙方關系,他們是求之不得。

武曌看著這些奏折,難以入睡。

皇上:“媚娘,朕舍不得太平。”

武曌:“那就不讓太平走。”

皇上:“可是媚娘,這么做……”

皇上欲言又止,他何嘗不想讓太平留下來。

一夜未眠,武曌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計策。

當武曌向皇上說出這計策時,皇上不由得提高音調,反問道:“什么?讓太平去做道士?”

武曌肯定的點點頭,又解釋道:“皇上,您可還記得?太平幾年前曾做過女道士,當初是為了替臣妾的母親祈福,如今只要讓太平再做女道士,便可解了眼前的困境,就讓太平帶發出家,臣妾會命人替太平趕修一座道觀,如此一來,吐蕃人也無法強娶太平了。”

皇上沉思片刻,緊皺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臉上露出笑容,對著武曌連連點頭,“媚娘,這辦法可行!”

隨著道觀的迅速建成,太平最終進入這座以她名字命名的“太平觀”,穿上一身女道士服,吐蕃人只能敗興而歸。

太平也明白,父母親并沒有打算,讓她一輩子都待在道觀里,女道士的身份不過是為了躲避遠嫁的擋箭牌,因此,太平也就開開心心的進了太平觀。

剛進太平觀時,太平對任何事都充滿了好奇,小到身上穿的道士服,大到太平觀的整個布局以及道士們每日需要做的事情。

可是,新鮮感也只是一時的,等到太平熟悉了周邊的一切,她便整日盼望著回宮去了。

令太平萬萬沒想到的是,她被遺忘了。

太平離宮沒多久,皇上的病情復發,頭痛的厲害,再也無心打理朝政,武曌自然而然的獨攬朝政大權,朝堂中也開始分出兩個明顯的派系,一邊是支持皇上的,他們認為女人不能當政,這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女人就應該老老實實在后宮待著,;另一邊則是支持武曌的,這類大臣多是后起之秀,大多是武曌提拔起來的,他們眼看皇上的身子每況愈下,為了將來打算,自然是跟著武曌更長遠。

皇上和武曌,再一次生了嫌隙,父母親忙著朝堂上的事,哪還有心思理會太平呢?

太平心中苦悶。

這日,她再也不愿忍受孤獨,脫下道士服,整理好妝容,就要出太平觀。

隨身侍女冬月勸阻道:“公主,您還是不要輕易出這太平觀的好。”

太平推開冬月,生氣的說道:“我若是再不出這太平觀,我便要悶死在這兒了,我可不想一輩子待在這里,就做個女道士,我可是堂堂的大唐公主!”

冬月問道:“公主,您這是要去哪兒呢?”

太平:“我得去長安城里溜達溜達,都說長安城繁華,我也有好幾年未見過了,幾年前匆匆忙忙,也未曾真的去走動過。”

冬月再次阻攔道:“公主,萬萬不可啊!外面何其兇險,還是等奴婢先稟告天王天后吧。”

一提起天王天后,太平頓時怒火中燒。

“你別多事!父皇母后哪里還有閑情逸致來管我這個女兒呢?他們早已經把我忘得一干二凈了!”

“怎會呢?宮中人人皆知,天王天后最疼的,就是公主您啊!”

太平轉身,惱怒至極,“那我問你,我在這太平觀,他們為何不來看我?又為何不讓我回宮,這都多久了?”

冬月嚇得不敢說話。

太平再次說道:“無論如何,我是非去長安城中玩玩不可!”

冬月攔不住太平,只能跟隨在太平身后。

長安城的夜晚,無盡繁華。

太平剛剛來到這里,就被這滿目繁華吸引了,小攤販的手中,顯擺著各式各樣的好看玩意兒,太平走到一處,見一個木工,正在雕刻一只兔子,太平看的出了神。

不一會兒,太平的身邊多了一位俊俏的公子哥兒,他掏出錢幣,遞給木工,說:“這兔子我要了。”

太平心里不是滋味,下意識去看她身旁的這位公子,卻沒想到這臉竟然越看越熟悉。

公子留意到太平正盯著他看,他正視太平,問:“姑娘為何直盯著我看?”

太平覺察到不妥,迅速收回目光,轉身就走。

不知為何,她會如此慌張,連話也不說一句,掉頭就走,她走的好快,冬月小跑著追趕她。

好不容易追上來,冬月問太平:“公主,你是不是認出薛公子了?”

太平疑惑,“薛公子?”

冬月點頭,“是啊,剛才那人不就是薛公子嗎?”

太平努力回想,終于想起,年少時記憶深處的那張俊俏面容,而這段記憶卻不知何時封存了,直到今日,她才重新浮現。

太平迅速回頭,薛紹卻不見了蹤影,她又大步返回,她著急的問木工,“剛才那位公子呢?”

木工有些遲疑,問:“姑娘問的可是買走兔子的那位公子?”

“對!就是他!他走了?去哪兒了?”

木工無奈答道:“那位公子已經走了,至于去哪兒了,我又怎會知道呢?”

太平悵然若失,冬月對太平說道:“薛公子一定是回家去了。”

是啊,他定是回家去了,年紀尚小時匆匆一見,沒想到再見時,兩人都已是如此年紀。

太平喃喃自語道:“他一定早忘了吧。”

冬月沒太聽清,她問:“公主,您說什么?”

太平搖頭,“沒什么。”

來來往往的人群中,太平呆呆站在原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巴南区| 响水县| 安新县| 剑河县| 咸丰县| 朝阳区| 若尔盖县| 广水市| 阿拉善左旗| 江孜县| 交口县| 潼南县| 伊金霍洛旗| 武山县| 大洼县| 常山县| 临武县| 金乡县| 琼结县| 江川县| 黎平县| 青州市| 鄄城县| 沅江市| 泸水县| 合作市| 蒲江县| 胶南市| 望江县| 中西区| 长白| 布拖县| 大安市| 尼木县| 泰兴市| 台东市| 城口县| 二手房| 布拖县|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