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出好選擇
- 馬華興 王鵬
- 3412字
- 2021-01-08 09:55:34
在中小家族企業該如何發展職業
中國大約有一半的企業是家族企業。這個數字初看很驚人,但仔細想想就發現在情理之中。一個人,創業開了一家公司,公司慢慢發展,后期需要擴大規模,對于多數受東方“家文化”思想影響的人來說,顯然家里人最可信。于是他開了夫妻店,把在鄉下的遠親叫來負責財務。然后他們有了孩子,孩子長大,他們老去,就要考慮把這家公司交給孩子。
所以,如果就業進入的是一家家族企業,這很正常。但是這種情況下問題就來了,作為非家族成員,在這樣的家族企業里,似乎存在天然的瓶頸,非家族成員到底該怎么發展呢?
典型的建議也涇渭分明:
選擇一:跳槽,選擇二:變成家里人。
中小家族企業一般沒有職業經理人的容身之地,所以如果想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在家族企業長期發展非常困難。網絡上關于家族企業的新聞基本都千篇一律:這個家族企業發展遇到了瓶頸,于是請了外部職業經理人,結果職業經理人做了半年就走了,于是再請,再走……直到這個經理人成了他們家的上門女婿。
這個講法聽上去不靠譜,但有它的合理性。其實我們的鄰國日本,家族企業更多,而且都存活了幾百年,他們的做法就是類似的“女婿改姓”。
但大多數人顯然既不能入贅,也不能改姓,那該怎么考慮這類問題呢?
下面我從三個角度來給你分析。
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說的是這個企業的價值導向和工作方式,它如同彌漫在這個公司的空氣。如果員工不接受也不認同這個公司的企業文化,他一腳進入這家公司就會皺眉,覺得呼吸不暢,可能也待不久。
一千家企業有一千種企業文化,但大致可以分成四類。
第一,軍事化文化:這類組織高度結構性,等級分明,規則清晰,開放性低,組織保守封閉,指令往往來自老板一個人。不少傳統制造業企業很像這類文化。
第二,經理人文化:這類組織高度結構性,有等級,講規則,同時組織開放性高,內部的高管和專家都有一定的決策權。這類企業文化在歐美企業比較常見。
第三,合伙人文化:這類組織不太講規則,重要決策都是討論制,組織內部也比較開放,只要員工有能力,就能主導項目。合伙人文化的典型組織是咨詢公司和電影媒體公司,大家合作完成一個項目或拍一部劇,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
第四,幫會文化:這類組織也不太講規則,但企業開放性低,保守封閉,幾乎一切決策命令都得聽老板的,而幫會文化的典型組織就是中小家族企業。
家族企業文化有兩大特點:
企業的各種決策、規則、命令都來自老板,漸漸會形成一言堂的局面。同時,家族企業會有典型的“家人”和“外人”之分。
請注意,任何文化都沒有好壞之分,它們各有優缺點。比如,老板“一言堂”的文化雖然獨斷,卻有效率優勢。企業生存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快”,一言堂執行力強,能提升效率。
而企業任用“家人”的價值就在于天然的信任和忠誠。一家人做企業,目的一致,價值一致,更容易取得成功。
因此,外人想順利在家族企業適應并成長的前提是:了解并接受家族的企業文化。
如果一個人能接受家族企業的文化,當老板的思路和自己的思路不一致,就會轉變思想;當自己手下有幾個不能干活的“家族成員”時,也知道尊重和包容。
企業的不同階段
無論擁有什么文化,企業歸根結底都是企業。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宗旨,就是服務好客戶,并從客戶手中賺到錢。
因此,無論是家人還是外人,能服務好客戶,為企業盈利,一般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但是,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為企業盈利”的重視程度卻并不一致。相當多的家族企業會空降外部主管經理,但這些主管經理工作一段時間后總會發現,當他提出某個企業改革項目時,沒人支持;他想重整團隊,開除某個家族員工時,老板阻撓;半年后,還會因為自己業績不達標而被迫離職。這就是因為忽略了企業發展的階段。
一個企業的發展往往是一條條的S形曲線(見圖1-1)。

圖1-1 企業發展曲線
1.初創期
企業初創,人少事多,老板腦子里盤算的一切都是找到好項目,有收入,活下來。老板最想要“能人”。這個人值不值得信任,是不是“家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開拓業務。
如果在初創期進入這家公司,公司里還沒有很多其他的家族成員,大多數人根本意識不到這是個家族企業。此時,你的職業發展策略就和初創企業一樣,做事為主,從0到1,結果導向,能和企業一起發展就是最好的職業規劃。
但是一般來說,很少會有“外人”,特別是“職業經理人”想進入初創期的家族企業,因為風險太大。
2.高速發展期
當企業抓住某個產品或業務,能有穩固的現金流,開始出現每年增加50%以上的業績時,就意味著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此時,企業業務規模、市場規模和人員規模會迅速擴張。老板內心最想要的是接到好項目并盈利。專業人才能快速把公司規模做大,實現業績增長,懂行的專業人才成為主力。當然,這個階段,老板也自然會把“家人”納入自己公司的某些關鍵部門。公司人變多了,出于安心的目的,老板就得在關鍵位置上放置“自己人”。
多數專業人士和職業經理人會在這個階段進入公司。此時,公司和所有員工的關系都是最直接的“交換”關系。員工出結果,老板給待遇。企業內部的人際斗爭、家族關系并不明顯。因此,往往這個階段的員工,都會感覺自己成長很快,一兩年內都會快速升職加薪。這個時候的職業發展策略就是做事有目標、有結果、有業績,追求升職加薪就好。
3.停滯期
沒有一個企業能持續高速發展,因為競爭對手、業務瓶頸、市場飽和等多個因素,企業都會在高速發展到某一個階段后進入停滯期。此時,老板的內心又會發生變化。
我們總說創業者要有格局,但是現實是,想“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的老板并不多。反而多數家族老板把公司做到某個規模之后,就會認為目的已達成,公司戰略也從“開拓”變成“守成”。此時公司如能再發展,只能靠外部力量的推動,比如外部融資;或者由內部催生出變革,比如老板的內心變化。否則,多數企業處在“維持”狀態。有固定的客戶,穩定的業務,不變的利潤,家族成員們也開始變現,平穩的好生活就這么降臨了。
了解歷史的人會知道,打天下時皇帝需要勇將,守天下時,勇將反而是威脅,皇帝更需要忠臣。此時,老板不害怕外部競爭,反而最害怕內部出現競爭對手。如果一個能干又有實力的員工跳槽去競爭對手公司,或者單獨做業務,威脅比外部對手還嚴重。因此,此時老板想要的人就未必是“能人”或“人才”了,他要忠誠于自己的人,甚至他要的是“能力一般,同時忠誠自己”的人。
此時,如果一個“外人”,在停滯階段的家族企業工作,開疆擴土,做出業績就不是職業規劃第一要務了。站對立場、建立信任,讓大老板放心才是重點。
4.衰退期
停滯期過后,家族企業會分成兩類。一類是破繭成蝶,受到外部和內部力量的推動,市場引擎又一次啟動,進入到了新的高速發展期。
但也有一類家族企業會不幸進入衰退期。在遭遇一系列事件之后,市場持續萎縮,競爭對手大幅擴張。此時,家族企業的老板有點著急了,他希望能恢復市場,重啟業績。
我們一般會以為,衰退期等于新的“初創期”,活下來才重要,這是一個完美的誤解。經歷過發展和停滯的家族企業,跟初創期相比,架構、士氣和情感都發生了變化。當不少家族成員在公司里擔任要職,老板在此時反而更信任家人,任何一個負面事件,都可能成為內部猜忌的導火索。
所以,在這個階段,要么留下,站對立場,保持忠誠;要么默默離開,再開“新服”。
但是,此時最忌諱的是在公司內抱怨,傳播負面情緒。也許這個人抱怨的內容都是事實,但是在老板耳朵里,就會產生各種不太合適的聯想。
避免多個老板
最后再說一個在家族企業工作的建議。
家族企業的特點是老大說了算。但隨著家族成員的加入,會出現多個老大的現象。典型如:家族二代和一代的戰略方向有分歧,甚至矛盾。
能發展好的家族企業都會盡可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一種選擇是分家,分成兩家財務人事都獨立的企業;另一種選擇是快速統一思想,聽一個人的決策。如果既不分家,也不統一的企業,不要說“外人”,“家人”也會面臨“站隊”的選擇。如果站錯隊,自己在這家公司的發展也到頭了。
所以,一個“外人”最好的策略是:避免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
如果你正在這樣的家族企業工作,在工作時提前發現跡象,及早做出選擇;如果尚未進入這家企業工作,提前觀察一下,避免讓自己成為犧牲品。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