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出好選擇
- 馬華興 王鵬
- 4047字
- 2021-01-08 09:55:34
考上公務員該怎么發展職業
公務員一直是大學畢業生最主要的就業方向。相比在企業打工,公務員的工作穩定,有著旱澇保收的優勢。
但是,新問題也隨之而來。我給不少公務員做過咨詢,發現他們總有強烈的職業倦怠感。經常可以從他們嘴里聽到這些話:
“老張就坐我對面,他是一級主任科員,快退休了,看著他,我好像就看到了我退休時的樣子?!?/p>
“本來以為公務員很清閑,真進入這個行業才發現根本不是這樣。每天要寫各種材料,面對各種檢查,我還是窗口崗位,每天要面對好多群眾。遇到大事還要天天加班,一點不比那些996的人輕松?!?/p>
“工作是穩定,但收入也很穩定。我干了5年,剛來時全年各種收入全算上一共6萬元,現在是7萬元,可我那些在企業里的同學都至少年薪10萬元了,我們還是在同一個城市?!?/p>
……
公務員不同于其他工作,在你覺得要考公的時候就應該想好職業發展規劃。否則,即使真考上了,進了機關單位事情會變得不如你所愿。
性格適合很重要
在企業里工作,性格適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企業要的是能幫企業解決問題,帶來價值的人。性格適合,能給企業帶來價值,升職加薪當然沒問題;性格不適合,只要做得好,也能給企業帶來價值,同樣可以升職加薪。
但是做公務員就不能這樣想。因為公務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環境決定了大多數公務員的待遇只能排在所在城市的中等位置,并且沒有快速升職加薪的捷徑。因此,如果工作內容自己都承受不了,情緒就會不好,變得非常壓抑。時間一長心理也會出問題。
所以,性格的匹配在公務員工作中,就顯得十分重要。有兩種性格的人適合做公務員:
一是細節控:做任何事都關注細節,能把各種細節考慮得極為周到。我曾經給一個畢業生做咨詢,印象特別深,他就是一個典型的細節控。咨詢準備材料時,他列了20個問題發給我,每個問題都寫得特別具體。咨詢前的半小時,他每隔10分鐘就用微信和我確認一次,提前5分鐘到咨詢室。自己把所有材料都打印出來,裝訂成冊,還帶了筆記本電腦。咨詢過程中,他一邊聽一邊寫記錄。這樣的同學就特別適合做公務員,因為公務員的大量工作都涉及很多方面,普通群眾、同事、上級領導,種種千頭萬緒的細節,這對細節控而言,就不是難題。
二是操心命:特別愛操心,做什么事都會先想著別人,最后才想到自己。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客戶,對我這個咨詢師滿眼都是關切,咨詢過程中,我的茶才喝了一半,他就悄無聲息地給我續上,會讓人覺得他特別親切,這類人也適合做公務員。因為公務員的本職工作就是“為人民服務”,公務員有大量窗口崗位(社保、就業、稅務、扶貧),這些都是服務崗,愛操心的人才能坐得住,并堅持下來。
當然,如果一個人兼顧“細節控”和“操心命”,那公務員崗位簡直就是為他而設的。
反之,如果一個人特別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敢于冒險,結果導向,從事公務員這類比較單調且需要關注細節的工作會非常難受,堅持不了很長時間。這類人最好的去處是企業或者創業。
所以,如果你有去當公務員的想法,要先思考自己的性格和行為方式,是否適合當公務員。如果不知道自己更適合什么工作方式,不妨反著想,哪種工作方式、工作環境,自己很討厭,肯定做不久。如果這種你討厭的工作方式有這些特點:細致、整理、服務、操心、單調重復,那你就別考慮公務員了。
公務員晉升的三條路徑
很多考公者設想的職業道路是這樣的,先考市直的公務員,等入職后再想辦法通過調動和晉升進入省直單位,或者一步步升職到副科、正科。這是一個美好的想法,但現實會給予你殘酷的打擊。
公務員這個組織看似覆蓋整個國家,按照極端邏輯說,上升無止境,一個人存在上升到國家級的可能。但真實的組織環境是,市直、省直、部委是一個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在市直生態系統里摸爬滾打的小魚們,其升職空間一般僅限于本級行政系統;省直提拔干部,會先考慮本系統內的后備干部,很少會從市級提拔,更別提縣級了。
所有公考同學也都清楚,公務員的提拔有一個前提條件是年限。年限不夠,很難破格晉升。所以你會看到,全國幾百萬公務員,按部就班晉升到退休的,最后都是“副科級”。
假如一個公務員晉升得比較快,排除靠非正常因素的提拔之外,正常提拔有三個渠道:
1.被直屬領導信任,得到提拔機會
這是最普遍的提拔渠道。一般來說,能得到直屬領導信任的員工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能解決直屬領導的最大難題;同時保持長期忠誠可信;最后,這個直屬領導自己還得有被提拔的機會。領導能升職,才能空出位置。
2.遴選考試
遴選是在公務員體系中的一種可以跨政府層級、跨部門、跨地區的競爭性選拔。這其實是相對來說最公平的機會。如果你通過了中央遴選考試(遴選考試包括筆試、面試、考察三大關),可以直接進入中央部委。這就是公務員內部俗稱的“鯉魚躍龍門”。
既然叫“鯉魚躍龍門”,就意味著遴選考試難上加難。在鄉鎮、市直的公務員,考了四五年還過不去的比比皆是。
3.被上級部門借調
我有一個讀者是省直公務員,之前只是互加了微信。有一天來北京非要請我吃飯,而且點名要請我吃北京銅鍋涮肉。吃飯時我才知道,他寫的幾篇時政類文章發表到國家核心期刊,被部委的一個領導看到并認可。部委正好成立新部門,迫切需要有能力的人,于是就把他借調來了北京。這是他來北京工作第一周,他請我吃飯是來感謝我寫的書對他有啟發。
后來我們在微信上又有幾次交談,他說借調到期后被上級部門留下了。還說北京房價太高,居大不易,但能在部委有一個位置,也算是鯉魚躍龍門了。
如此看來,公務員晉升實屬不易,那具備什么能力的公務員才能走上這三條“龍門”之路呢?
抓住三大核心能力
1.寫作能力
公務員的機關文稿寫作可以說是第一能力。
平時工作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寫各種材料。領導的最大難題也是寫稿,如果在基層工作,能寫各種宣傳稿、新聞稿、講話稿、重要文件,一來能幫領導解決他的最大難題,容易得到信任;二來有機會被上級部門領導看到,得到借調機會。
即便不說工作,在公務員的遴選考試里,案例分析、公文寫作、大作文、時政評析都是主要考題,如果你的公文寫作能力強,在遴選考試中也會優勢大增。
2.專業能力
公務員崗位可以分為兩類:業務崗位和行政崗位。
行政崗位就是大家熟知的機關類崗位,比如:公檢法、組織部門、宣傳部門、統戰部門、社保部門……
業務崗位就涉及專業業務的方方面面了,比如:衛健委、稅務局、水利部門、氣象部門、檢驗檢疫部門、審計部門、信息化辦公室……
這兩類崗位的工作任務有顯著不同。行政崗位更側重于民生服務;業務崗位更側重于專業服務。因此,背后對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相比行政崗位,業務崗位就更需要專業知識技能。比如:衛健委需要有醫學、預防科學的專業人才;稅務局需要統計、財政專業人才;水利部門需要水利水電、水文學及水資源專業人才;氣象局需要大氣科學類的專業人才……更為重要的是,近幾年的公務員招考崗位更多為國家和各省的業務崗位,純行政崗位的招考人數越來越少。
這就意味著,如果一個人業務能力很強,在這個業務崗位上就有不可替代性,上級領導提起這項業務,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他,那他就存在被提拔的可能性。
以衛健委為例??赡茉谶^去,衛健委的各級負責人還存在行政崗位,不需要專業知識。但經過這次疫情,相信會有一大批具備預防醫學專業知識,有預防醫學業務能力的人逐漸承擔起更重要的崗位。
3.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八面玲瓏,而是能在會議、匯報等公開場合,有理有據地分析問題,提出清晰解決方案的同時,照顧到在場所有人感受的那種語言能力。
2009年的時候,我曾經參加過某省的一個信息化業務會議。當時來自政府、運營商的幾十位專家領導,就某些規章條目,討論得熱火朝天,但就是得不出一個結論。這時一個省通信管理局的干部開始發言,把多位專家的觀點都歸納了一遍,有理有據地給出了分析和建議,并且還能照顧到現場多位專家的情緒,在場參會人員沒人反對他的建議。在他的組織溝通下,領導們當場就確定了這個項目的方案,會后很多領導都和他交換了名片,希望能進一步交流。這背后就彰顯了這個干部的表達能力。
創造意義感
其實很多有時候,一個公務員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專業能力都很強,也未必能快速得到提拔。和企業相比,公務員的提拔,依然需要更多外部條件,而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一個公務員如何做好自我激勵,在紛繁蕪雜的事務性工作中持續投入熱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有一次,我給一個西部省份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的就業部門員工分享職業生涯規劃。講課之余和各個地市的人保局干部聊天,我問了他們一個問題:“你們面對的就業人員很多,多數是返鄉人員,學歷普遍不高,給他們做就業輔導應該不輕松,你們在工作時是怎么激勵自己的呢?”
他們有個老師回答:“因為能看到返鄉人員在接受了業務培訓后,再次走上了工作崗位,這讓我特別欣慰。我曾經給一個返鄉人員做就業輔導,之后他去學了西點烘焙,三個月后他在我們那個城市開了一個特別小的面包店。我經常會去他家買面包,每次買面包時,看到他謝謝我,我就覺得自己做的這個工作很有意義。”
任何一份工作都會帶給我們兩個感受:價值感和使命感。
價值感,因為這個工作能帶給工作者回報,比如錢、名聲、穩定等。
使命感,因為這個工作能帶給客戶收獲,比如讓別人更好、讓環境更好、讓產品更好等。
工作,不能只追求價值感,而是需要追求價值感和使命感的平衡。
公務員工作能帶給人的價值感很明顯:穩定、生活平衡、安全感,但如果僅僅追求這份價值感,公務員的工作會倍感空虛,所以一定要給這份工作增加一份使命感。其實,我們國家早已給每個公務員賦予了一份神圣的使命感,那就是——為人民服務。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