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新基建提出一周年后的三個風向標

2019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2019 年12 月12 日落幕,與往年一樣,其決議將成為新的一年國家經濟工作的風向標。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會議文件僅有4000 多字,但每個關鍵詞背后都有豐富的含義。2018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新基建的概念,并將5G、物聯網納入其中,從2019 年相關領域的實際運作情況來看,在以下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

從2019 年6 月6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給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四家運營商發放5G 商用牌照,到10 月30 日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正式啟動5G 商用,中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5G 產業生態,超出了2018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的“加快5G 商用步伐”的預期。

2019 年一年中,中國工業互聯網也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在一次會議中總結2019 年工業互聯網的成果時提到,除了國家層面頂層設計,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近30 個省區市已經出臺或即將出臺本地區的工業互聯網發展策略,央地協同、上下聯動,“全國一盤棋”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落地形式,中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已形成“東西南北中”的格局,截至2019 年12 月5 日,標識注冊量達到13.7 億。2019 年11 月22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印發《“5G+工業互聯網”512 工程推進方案的通知》,5G 與工業互聯網加速融合。

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明顯的推進,三大運營商已建成超過70萬個NB-IoT 基站,面對規模化應用場景的網絡深度覆蓋和優化不斷完善,多個行業的NB-IoT 連接數已突破千萬級;LTE Cat 1 商用再次提上議程,承接2G/3G 中速率物聯網連接的遷移;物聯網平臺接入門檻進一步降低,各類物聯網平臺AI、大數據能力不斷提升;各領域主導廠商紛紛布局邊緣計算平臺,云、網、邊、端協同已成為業界共識。

可以看出,2018 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議中提出的重點工作,在接下來的一年中都得到較好的落實,政策引導下的產業快速發展態勢非常明顯。因此,2020 年相關領域是否能夠快速落實,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議中一些關鍵詞可見端倪。

1.2.1 首次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與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議相比,2019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當然,數字經濟并非第一次出現在重大會議中,在過去幾年中數字經濟也作為各地政府的一項重大工作來推進。在中央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數字經濟將成為著力點,因此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著重提出。

數字經濟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其發展背后是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支撐,可以說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底層基礎設施。阿里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指出,數字經濟是從底層對原有的經濟體系進行深層變革,重塑全球經濟新圖景,如圖1-1 所示,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各方面都進行深刻變革。

img

圖1-1 數字經濟歷程

(來源:阿里研究院、畢馬威)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 年)》,2018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 萬億元,同比增長20.9%;2018 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崗位為1.91 億個,占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4.6%,同比增長11.5%,顯著高于同期全國總就業規模增速。分省來看,各省市數字經濟增速均在10%~25%,顯著高于同期各省市國民經濟3%~10%的增速;各省市數字經濟占GDP 比重均超過20%。

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大部分。其中,數字產業化主要指數字技術和產品的生產,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信息通信業、互聯網和軟件服務業等;而產業數字化則是指國民經濟其他各行業使用數字技術和產品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在過去幾年中,國內物聯網已形成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形成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從圖1-2 的物聯網產業生態全景圖譜來看,“端、管、邊、云”這四個層面屬于數字產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這一層形成的各類物聯網應用方案為國民經濟各垂直行業帶來產業數字化的效應。近年來物聯網產業也是以超過20%的增速發展,直接成為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數字經濟已成為高質量發展重要保障的背景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預計未來幾年數字經濟將交出更加令人滿意的答卷,這個過程中,5G、物聯網新基建的作用將功不可沒。

1.2.2 穩步推進通信網絡建設

在當前形勢下,通信網絡建設首要的就是5G 網絡的建設,與2018 年年底提出的“加快5G 商用步伐”不同的是,2020 年需要“穩步推進通信網絡建設”。從“加快”到“穩步”的轉變,一方面印證了中央對于整體經濟工作“堅持穩字當頭”的總基調,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國家對于5G 發展的態度。

在已經過去的2019 年,我們看到各國將5G 作為科技競爭戰略制高點展開競爭。然而,作為最新科技商用的代表,5G 商用并不是一時高下得失之爭,而是一個對綜合國力提升的長跑過程,過于激進的推動方式反而有可能造成整體產業扭曲發展。

img

圖1-2 物聯網產業生態全景圖譜

(來源:物聯網智庫)

在2019 年10 月30 日運營商宣布5G 正式商用后,我們也看到了5G在國內快速發展的態勢。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19 年1—12 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9 年12 月國內5G 手機出貨量達到541.4 萬部,占手機總體出貨量比例近18%,這也意味著每出貨100 部手機就有將近18部是5G 手機,此前業界普遍認為晚些時候才可能出現的“5G 手機換機潮”或將提前到來。

不過,為千行百業賦能的5G 物聯網的落地并不像手機產業一樣形成快速規模化發展,畢竟千行百業有數十年形成的發展規律和利益格局,5G 在各行業物聯網方案的落地還需穩步推進。另外,當前5G 網絡建設也面臨不少挑戰,包括成本、技術、運維等方面,不可能快速部署一張全國覆蓋的網絡。

在筆者看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步推進”包含多重含義,包含網絡建設與技術進步、產業生態、行業應用、商業模式相協調的要求,5G是手段,千行百業轉型升級、數字化變革才是目標。

實際上,2019 年5G 推進的各類政策和事件中,已經開始體現“穩”的理念。舉例來說,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開展5G 網絡共建共享的合作,顯示了運營商對于網絡建設節奏和成本節約的深入思考;通信設備廠商通過各類手段,提升5G 單基站覆蓋能力和自動化運維能力,給穩步推進網絡建設提供技術保障;5G 應用產業方陣、5G 確定性網絡聯盟、工業互聯網聯盟等各類產業生態組織不斷推動5G 在各行業的試商用,先行探索技術可行性和商業可行性;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綻放杯”5G 應用大賽,通過ICT 廠商和十多個行業自發的創新,發現5G 可能落地的應用場景。可以看出,5G 網絡建設的節奏是在技術進步、產業生態、行業應用、商業模式等逐步明晰的過程中同步推進的。

另外,筆者認為“穩步推進通信網絡建設”也包含了對待現有網絡用戶和存量網絡用戶的策略。比較典型的是2G/3G 減頻退網的策略,既不影響現有用戶體驗,又能夠分階段、有節奏地騰退出優質的頻譜、站址資源,為5G、物聯網基礎設施所用。諸如此類的工作,或許會納入“穩步推進通信網絡建設”的范疇中。

當然,2019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期間,新冠疫情的影響還未開始蔓延,在當時的背景下,5G 這一新基建領域的推進應該是以“穩”為主。但在“疫情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下,5G 網絡建設加速也是正確的決策,當然技術、生態、應用等方面也需要加速。

1.2.3 加強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等建設

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和“穩步推進通信網絡建設”出現在同一重點工作類別的是“加強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等建設”。為什么要將這三個領域作為關鍵點呢?筆者認為這三個領域一方面恰好是目前物聯網落地的重要領域,可借此進一步加快物聯網的應用,另一方面也能體現5G 和物聯網為傳統基建賦能的定位。

根據蘇寧財富資訊研究人員的分析,在投資領域,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是逆周期調節的重要工具。2019 年,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所代表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以及“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三大基建領域的投資都恢復正增長。2020 年,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下,基建將發揮更大的逆周期調節作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推動高質量的發展,需要加快市政管網和城市停車場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但新增基礎設施一定不是傳統粗放式的建設,要為未來精細化管理和運營打下基礎,因此智能化成為不少新增基礎設施建設的標配。目前,業界已有大量成熟的市政管網和城市停車物聯網解決方案。眾所周知,在過去幾年中,NB-IoT、LoRa 等低功耗廣域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水務、智慧燃氣、智慧停車、智慧井蓋等領域得到了規模化推廣和落地,其解決方案的延伸正是為市政管網和城市停車場建設提供數字化技術和手段,加快這兩個領域的智能化進程。

冷鏈物流更是一個與物聯網具有密切關系的領域。過去10 年中,中國的快遞業務量增長了42 倍,快速增長帶來的壓力只能依靠技術手段提升效率來緩解,因此物流業成為自發驅動應用物聯網技術的主要行業。冷鏈物流由于需求的驅動,成為近年來該領域的新賽道。

由于不同的貨物有不同的冷鏈需求,儲藏溫度也不同,從圖1-3 冷鏈物流溫度帶劃分可以看出,一般冷鏈至少有常溫、冷藏、冷凍三個溫度帶劃分,有的是五個溫度帶劃分。以農產品為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主要包括農產品的低溫加工、低溫存儲、低溫運輸/配送及低溫銷售四個環節。若要打造高質量、連續的冷鏈物流體系,需要解決產品的復雜性、高成本、組織協調性及信息的實時性等問題,此時就需要使用物聯網的手段進行冷鏈環境的采集、傳輸、監控、分析等工作。

img

圖1-3 冷鏈物流溫度帶劃分

(來源:中國冷鏈物流網、招商證券)

近年來,阿里、京東、順豐等巨頭對于冷鏈物流投入巨資,同時也采用物聯網手段在冷鏈信息化上下了很大功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提出冷鏈物流建設,接下來的數年中這一領域將迎來進一步快速發展,這個過程也是“物聯網+冷鏈物流”落地的重大機遇,同時形成以物聯網提升新基礎設施建設的示范效應。

以上三個關鍵點,不僅體現了2020 年中央對于這些領域工作的重點和決心,也隱含了接下來一年中與此相關產業的推進節奏。總體來說,我們從數字經濟、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這三方面的關鍵詞中不難發現5G 和物聯網的機遇和挑戰。中央對大形勢的判斷從“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轉變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5G 和物聯網作為新基建,依然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南县| 子长县| 嵩明县| 拉萨市| 汕尾市| 徐汇区| 博客| 潼南县| 阳城县| 连州市| 满洲里市| 盐边县| 江山市| 德昌县| 五家渠市| 章丘市| 赫章县| 保康县| 乌什县| 法库县| 明水县| 天等县| 蒲江县| 犍为县| 米林县| 香河县| 勃利县| 福清市| 天全县| 宿松县| 石狮市| 东乌珠穆沁旗| 合水县| 界首市| 望城县| 禹城市| 山阴县| 大英县| 余姚市| 顺平县| 南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