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紡織廠的蒸汽機在晨霧中嘶吼,理查德·克勞馥的領結已被汗水浸透。他第三次掏出懷表——距離女校承諾的技術支援還剩十分鐘,而他的五臺新型紡紗機依然在瘋狂震顫,仿佛隨時會解體。
“老板!三號機又停擺了!“技工滿臉油污地跑來,“這回是傳動軸...“
“讓我看看。“清亮的女聲穿透蒸汽轟鳴。莉莉安·霍爾帶著工具箱站在廠房門口,深棕色的工作服上別著女校徽章,金線繡的齒輪在煤灰中隱隱發光。
克勞馥目瞪口呆地看著這個二十歲的姑娘跪在機器旁。她取下耳環——竟是程易特制的微型聽診器——貼在震顫的鋼板上聽診:“共振頻率偏移了15赫茲,需要加重基座。“
當莉莉安用廢棄的火車輪軸改造出平衡配重塊時,整個車間的震顫奇跡般平息。工頭盯著儀表盤上驟降的能耗數據,突然扯著嗓子喊:“見鬼!這丫頭讓產量提升了30%!“
整個車間的人都不約而同的將目光聚焦在莉莉安身上,不少人都在心里反思自己的妻子,女兒是否還有另一種可能。
威斯威爾斯公爵夫人的沙龍今夜奏響別樣樂章。
海倫娜的蒸汽閥模型被安裝在鋼琴內部,每當琴鍵敲擊,黃銅閥門便隨旋律開合,蒸汽驅動著雕花譜架自動翻頁。艾麗絲站在窗邊,手中的軟尺像指揮棒般劃過空氣:“根據拋物線公式,這樣裁剪的裙擺最省布料——足夠給童工多加件冬衣。“
最震撼的當屬《淑女畫報》主編埃德娜夫人。這個向來譏諷“女人不該碰機油“的老派淑女,此刻正戴著蕾絲手套操作改良印刷機。當滾筒印出首張無瑕疵的彩頁時,她突然紅了眼眶:“我父親當年說,活字印刷是男人的藝術...“
公爵夫人輕撫著燙金邀請函——這次賓客名單破天荒加入了紡織女工代表。她看著洗衣婦之女蘇珊用凍瘡未愈的手演示“防皺熨斗“,突然吩咐管家:“把明天要燒的過季絲綢送到女校當實驗材料。“
女校地下室的折疊課桌在煤氣燈下泛著暖光。九點整,二十三個不同年齡的女人擠進教室——她們的手指或帶著紡織廠的棉絮,或沾著面包房的焦糖,此刻都虔誠地撫摸著程易編寫的《基礎機械學》。
“今晚教大家算這個。“瑪麗敲了敲黑板,上面畫著復雜的織機傳動圖,“怎么讓腳踏板的力度減少三分之一?“
洗衣婦瑪格麗特突然舉手:“像擰床單那樣分散力道?“她在草稿紙上畫出改良杠桿,歪扭的線條卻暗合工程原理。三個月后,這個設計被紐西蘭五家紡織廠采用,女工們的靜脈曲張就診率下降了40%。
格蕾絲翻閱著賬本,令人動容的是抵學費的“貨幣“:懷孕的女侍應生帶來餐廳剩菜,成了實驗室小白鼠的飼料,老裁縫貢獻出祖傳剪刀,湯姆將其改造成精密量具,甚至有位妓女偷偷塞來情人們落下的懷表——如今這些零件正驅動著女校的蒸汽鐘
議會廳的水晶吊燈在激烈爭吵中搖晃。老議員斯通揮舞著《圣經》,唾沫星子濺在莉莉安的專利證書上:“讓女人搞發明?下次是不是該允許母雞打鳴了!“
財政大臣溫斯頓慢悠悠起身。他展開的羊皮卷軸上,金色墨水勾勒出震撼的數據:“去年女性主導的技術革新,“他頓了頓,“創造的經濟價值相當于建造三座圣克萊爾大橋。“
斯通的臉漲成豬肝色。他沒注意到,議會旁聽席上,六個女校畢業生正用速記法記錄辯論——這是格蕾絲新開的課程,學生包括首相的速記員遺孀。
畢業展當天,海德公園的晨露還未散盡,人潮已如沸騰的蒸汽般涌動。
瑪格麗特改良的自動灌溉裝置正在演示。這個曾經雙手皸裂的洗衣婦,如今用帶著老繭的手指調節閥門:“根據土壤濕度自動補水,菜農每天能少挑兩百桶水。“
蘇珊的浮標在人工湖面起伏,內部裝有程易設計的鹽度檢測儀。老漁夫盯著浮標上閃爍的磷光,突然掏出口袋里所有的銅幣:“給我留五個!今年鯡魚群...“
最令人震撼的是瑪麗帶領設計的“無菌助產包“。當接生婆南希演示如何用蒸汽消毒器械時,圍觀的女人們突然集體沉默——她們中太多人失去過姐妹。
公爵夫人站在人群外圍,看著海倫娜與艾麗絲共同調試一臺紡織機。貴族小姐的手帕和裁縫女的軟尺纏在一起,像某種新生的共生植物。
“再加五十金磅。“她對管家說,“不,一百。”
公爵夫人很敏銳的感覺到這女校已經不是一個小打小鬧的小玩意了,出于政治敏感度,她在這里面嗅到了一種氣味,勝利的氣味,權力的氣味,她一定要追加投資,必要的時刻,她有必要在其中挑選一個合伙人。
假如,假如有一天,整個學校靠在她身后,或許,她可以成為紐西蘭史上第一個掌握實權的貴族。
為什么不呢?
同公爵夫人想法一樣的人不在少數,在無數個貴族的沙龍中,在掌握政權的貴族們的家庭里,無數的女性都在影響她們能影響的人和物,為被壓抑數千年的人格權利奔走呼喊。
三個月后,《紐西蘭女性教育法案》艱難通過。議會門口,被女工們拋向空中。她們高喊著“三十小時工作制“,因為莉莉安的新型紡織機讓輪班成為可能。
紐西蘭的理查德·克勞馥又來了。這次他帶來二十個學徒名額,還有一箱金鎊:“請女校開設‘工廠管理課’——我的男技師們集體要求進修。“
夕陽西下時,夏華在實驗室發現一張便條。程易潦草的字跡爬滿紙背:令人震撼的你的世界!!
窗外,最后一班夜校生提著煤氣燈走向工廠區。她們的身影投在磚墻上,仿佛無數轉動的齒輪,正在重塑這個時代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