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揭秘建文帝的最后蹤跡(上)

永樂2年(公元1404年),建文帝在楊應(yīng)能、葉希賢和程濟(jì)三位大臣,以及李方一家人等人的保護(hù)下離開云南,去了四川和湖北。8月底,建文帝等人來到吳江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原翰林院侍書史仲彬的家,然后只住了3天就離開了吳江縣,九月,建文帝等人來到浙江省天臺縣的天臺山,隨后建文帝等人離開天臺山,又去了四川、貴州、湖北、江西和云南等地方,此后建文帝等人主要在云貴川一帶躲藏,其中永樂9年(公元1411年)建文帝等人在云南浪穹(今云南省洱源縣)的大喜庵(今潛龍庵遺址)和觀音寺里居住了21年的時間,是建文帝待過最長的地方。

自從建文帝等人成功逃出南京后,永樂皇帝朱棣就不斷地派大臣去民間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先后派錦衣衛(wèi)都指揮使紀(jì)綱和戶部給事中胡濙等人去云南尋找建文帝,朱棣又派五年(公元1407年)起朱棣派禮部尚書胡濙連續(xù)14年受朱棣之命在外暗訪建文帝蹤跡。永樂2年(公元1404年),朱棣又派太監(jiān)鄭和去云南尋找建文帝,但是這三位大臣在云南都沒有找到建文帝等人的下落。永樂3年(公元1405年)6月,朱棣派鄭和率領(lǐng)龐大船隊出使西洋各國,而且朱棣讓鄭和等人在出使各國的過程中,順便去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永樂5年(公元1407年),朱棣又命禮部尚書胡濙去民間尋找太極拳始祖張三豐的下落,而朱棣實際上是讓胡濙打著“尋找張三豐”的旗號,秘密去云南、貴州、浙江等地尋找建文帝的下落。后來,朱棣還派工部尚書嚴(yán)震等大臣去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永樂10年(公元1412年),建文帝等人在云南浪穹避難時,三月大臣楊應(yīng)能去世,四月另外一位大臣葉希賢也去世了,建文帝含淚和程濟(jì)、李方一家人一起把這兩位大臣埋葬在大喜庵東邊的山墻那里,建文帝把這座墓葬叫做“二忠墓”[1]。

永樂14年(公元1416年),因為建文帝在云南浪穹的大喜庵里得知光嚴(yán)禪院那里朱棣的探子已經(jīng)離開去了其他地方,又因為光嚴(yán)禪院的住持——悟空禪師是建文帝的幺叔祖,所以建文帝等人離開云南浪穹,去四川崇慶州鳳棲山的光嚴(yán)禪院拜訪悟空禪師。

光嚴(yán)禪院,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街子古鎮(zhèn)旁的鳳棲山上,始建于晉朝,原名常樂庵,唐武宗年間,因為“會昌滅佛”的事件被毀,唐懿宗咸通5年(公元864年)由善思和尚重建,改名為常樂寺。后歷經(jīng)多次被毀和重建,永樂14年(公元1416年),為避明成祖朱棣的年號“永樂”的諱,蜀獻(xiàn)王朱椿上奏朱棣把常樂寺改名為“光嚴(yán)禪院”。

朱五六,法號為“法仁”,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幺叔,在朱元璋當(dāng)皇帝之前就去出家當(dāng)和尚了,曾云游西藏和印度等地,同唐僧一樣朱五六也取回了一本真經(jīng),這本真經(jīng)后來被稱為《洪武南經(jīng)》,現(xiàn)藏于四川省圖書館[2]。朱五六回來后轉(zhuǎn)輾到了四川崇慶州的常樂寺,并擔(dān)任寺廟里的方丈一職。朱元璋做了皇帝后,當(dāng)時在成都的蜀獻(xiàn)王朱椿造訪寺廟,得知父親的幺叔法仁在此出家,便上奏朱元璋請賜朱五六徽號為“悟空”,所以后人就稱呼朱五六為“悟空禪師”。

建文帝和程濟(jì)、李方一家人來到這座寺廟后,悟空禪師熱情地接待了他們,悟空禪師是一位仁慈善良的僧人,因為悟空禪師長得像慈眉善目的女菩薩,所以街子人叫他“蠻娘娘”(街子人稱藏民為“蠻子”只是稱呼習(xí)慣不帶貶意,因為法仁從西藏過來,所以加了個“蠻”字)。但是建文帝等人為了安全只在光嚴(yán)禪院里面住了幾天就離開了。

注:[1]??桂林:《尋跡探史:大明建文帝遺蹤線路考察》,東方出版中心,第101頁。

[2]??桂林:《尋跡探史:大明建文帝遺蹤線路考察》,東方出版中心,第114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吉沙县| 南充市| 商丘市| 新晃| 汉沽区| 福泉市| 尉犁县| 鄂尔多斯市| 汉阴县| 崇信县| 贡嘎县| 鹤壁市| 平果县| 乐都县| 福鼎市| 孟连| 福安市| 南和县| 罗源县| 建始县| 香河县| 闵行区| 海盐县| 来安县| 札达县| 乐业县| 长垣县| 郎溪县| 胶南市| 泰州市| 铁力市| 邯郸市| 德昌县| 内黄县| 高邑县| 秭归县| 准格尔旗| 通渭县| 洪洞县| 余干县| 策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