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歐神話:世界開端與盡頭的想象
- (德)保羅·赫爾曼(PaulHerrmann)
- 3508字
- 2020-12-30 18:21:51
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
正如逐漸充足的生活資源使得人們從家庭和家族進一步發(fā)展出早期的組織,人們也從處處可見的鬼神崇拜發(fā)展出了更明確的祖先崇拜。不僅只有近親屬才會以酒食祭祀死者,家族所有人都會如同崇拜神明一般供奉自己的宗族或家族死去的親人。如果某個祖先又有些英勇事跡,祭祖的習(xí)俗就會升格成英雄崇拜:他們首先會被奉為家族的守護神,接著又變成國家的守護神(Schirmherr,希臘文“hērōs”即“受尊崇者”的意思)。俄狄浦斯(Oedipus)想要死后安葬在歐墨尼得斯(Eumenides)的圣林里,以威嚇底比斯人,如果有一天兩國起沖突,也可以幫助雅典對抗底比斯。基督教則以殉教者和圣人取代英雄的地位;他們的遺髑被視為守護城市和國家的象征,如同以前的墳?zāi)购陀⑿奂o(jì)念碑一樣。被埋在地下且豎立紀(jì)念碑的英雄,對日耳曼人而言,也是國家守護神。
人們?nèi)绾螐脑谒勒咚篮髮τ谄湄敭a(chǎn)的關(guān)心發(fā)展出祖先崇拜的,我們可以從以下故事中一窺端倪:
在冰島,年邁的奧德覺得自己大限將至,于是要朋友在他死后把他安葬在斯坎尼山(Skaneyberg):他可以從那里俯視整個暴風(fēng)之國。(H?nsa-Thoris S. 17)
赫拉普難敵歲月的威力而臥病不起,他要妻子在他死后以豎立的方式把他葬在鍋爐房的大門外,好讓他看到他的庭院。(Lax.1;S. 47)
格里姆·康本(Grim Kamban),法羅群島的第一個定居者,在他死后仍“因為大受歡迎”而一直有人祭祀他。(Landn Ⅱ14)
生前聲譽卓著的人,死后往往都會有人祭拜以祈求幫助;但是如果遇到歉收,人們可能會認(rèn)為他們是惡靈或妖怪。(《勇士傳說》Ⅹ211)
有如神明一般的國王,他的血源可能來自諸神,死后也會被尊為神。他的葬禮會很隆重盛大,備極哀榮,被視為英雄或神明。從凡人到英雄或神的轉(zhuǎn)變,也可能以很簡單的方式呈現(xiàn):
維京人伊瓦爾(Iwar)是“毛褲子”朗納爾·洛德布羅克(Ragnar Lodbrok)的兒子,他在英格蘭過世前,要人們把他埋在國家可能面臨侵略者的要塞;他說,敵人永遠(yuǎn)沒辦法在那里登陸。也確實如他所預(yù)言的,侵略者每次推進到他的墳?zāi)骨熬蜁⊥耍髞碚鞣咄诠コ锹缘貢r,就先把伊瓦爾從墳里挖出來,卻發(fā)現(xiàn)其尸身并未腐壞。征服者威廉架起巨大的柴堆火化了伊瓦爾的尸體。如此一來,他成功登陸并且所向披靡。(Ragn. Lodbr. S. 19)
古德蒙(Gudmund)國王去世后,人民把他奉祀為神。(Herv.1)諸神把奧提努斯(Othinus)趕走,改立歐雷爾斯(Ollerus)為王,不僅繼位統(tǒng)治國家,也繼承了他的神性,宛如尊奉為神和選立為王是同一回事。(《丹麥人的事跡》81)
丹麥國王哈丹努斯(Haldanus)在瑞典備受尊崇,人們都認(rèn)為他是雷神索爾之子,因此也尊奉他為神,并且以國家祭典奉祀他。(《丹麥人的事跡》220)
瑞典人崇拜因為不凡事跡而得到永生且成神的人,例如他們的國王埃里希(Erich)。(Ad. Br. Ⅳ 26)當(dāng)瑞典人得知圣安斯卡(Anskar)(5)想到北方傳教,有個男人在魔鬼驅(qū)使下,到處對人說他參加當(dāng)?shù)刂T神的會議,他們要他告訴國王和人民說:“你們一直以來享受著我們的庇佑,并且在我們的守護之下,你們的祖先和家園長期享有幸福、和平及富足,也以獻祭我們作為交換。我們悅納你們的供物。但是現(xiàn)在你們的獻祭卻愈來愈隨便,更讓我們不高興的是,你們竟然供奉外來的神。如果你們還要我們庇佑你們,就必須獻上更多的供品,并且立下更重的誓,絕不奉祀另一個神,尤其是他的教義和我們抵觸;也不可以崇拜或禮敬他。你們?nèi)粽J(rèn)為我們做得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神,我們準(zhǔn)許你們從前的埃里希國王成為我們的一員,所以他現(xiàn)在也成為神。”于是瑞典人為剛?cè)ナ赖陌@锵踅ㄔ焐竦睿桧炃夜┓钏#á? Anskarii 26)
奧拉夫·吉爾斯塔德和“黑王”哈夫丹(Hafdan der Schwarz)的故事也提到國王死后如何被奉為神明:
當(dāng)奧拉夫國王死于蓋斯塔時,人們在他墳頭獻上豐盛的祭品,而他也被尊稱為“來自蓋斯塔的阿爾夫”(Alf von Geirstad)。(《勇士傳說》Ⅳ 27, Ⅹ 212;《弗拉泰島書》Ⅱ 7)
國王哈夫丹被肢解埋在不同的墳丘里以保佑當(dāng)?shù)厝嗣瘢虻ぷ约菏艿饺缟衩饕话愕某绨荨#℉alfds S. 9;Fagrsk. 4)
“阿薩神族”(As)原本的意思是“生命氣息”,正如拉丁文里的死者“靈魂”(anima),后來漸漸變成神化的人類的稱號。戰(zhàn)功彪炳的人,哥特人會稱之為“安薩”(Anse),亦即“半神”。(Jord.13)阿薩神族最初也都是戰(zhàn)績顯赫的英雄,后來被擢升為神,或是死后被尊為神的諸侯。北方的國王會成為北方天空的阿薩神族。他們不完全是神,而只是半神。國王生前被尊為神之子,更得到人民如神明一般的崇拜,他們把已故國王的靈魂尊奉為忠實的守護者和支持者。因此,他們也會想象古老且偉大的諸神會引領(lǐng)他們喜愛的人民回到家鄉(xiāng)。有著神性血源的國王和王子、祖先是古代神族的貴族,當(dāng)他們?nèi)绻。℉adding)一般為奧丁犧牲、如海爾吉一般以自身獻祭奧丁,或者在戰(zhàn)場上英勇戰(zhàn)死,死后都會進入英靈神殿,連同他們的戰(zhàn)爭和殺戮一起被神圣化。以自身獻祭的英雄得到“英靈戰(zhàn)士”或是“阿薩”的光榮稱號,并且在祭祀儀式中以“奧丁之子”的姿態(tài)繼續(xù)存活。他們雖然離開地上的統(tǒng)治區(qū),在天上仍支配并保護著祭祀他們的族人。雖然阿薩和英靈戰(zhàn)士并不相同,但是祭拜且神化祖先靈魂的觀念是一致的。不過后來的人漸漸忘記阿薩神族其實源自祖先崇拜的宗教觀念,到頭來,“阿薩”也用來指稱整個大自然(古諾斯語中的“tivar”)在天上的神圣統(tǒng)治者。
正如這兩個層次的宗教思想相互撞擊也產(chǎn)生了精靈和巨人,以前諸神源自祖先的靈魂,現(xiàn)在則是各種精靈。這種精靈,如自然現(xiàn)象一般,有一部分是人的形象,一部分則是各種動物形態(tài)。具備人的形象的,仍然異于常人,不是比人類矮小(侏儒),就是比人巨大得多(巨人)。我們沒辦法從靈魂信仰直接推論出精靈和巨人,他們是從靈魂信仰到自然崇拜的過渡產(chǎn)物:他們?nèi)狈ι衩魉@現(xiàn)的純潔而美好的人性特質(zhì)。
上面的例子,特別是赫爾加山和奧拉夫王的故事,在在顯示了“精靈”的概念其實源自對偉大祖先的崇拜。或許“精靈”也可用來稱呼死后默默無聞的人們。
死后成為英雄是很光榮的事。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升天,大部分死者都是成群進入山里。若沒有混雜巨人和諸神信仰,應(yīng)該就只有英雄的英靈以及阿薩神族的故事。
巴得(Bard)是巨人國王篤姆(Dumb)的兒子,他遠(yuǎn)離人類社會,住在冰山的洞穴中。比起人類,他的身材和力量都更接近山精(Troll)。附近居民稱其為雪山的阿薩神族,因為他們奉他為神。人們遇到危難時,會向他許愿,而坊間也流傳著許多他如何幫助眾人的故事。(Bardar. 8,6)
斯溫山(Swinfell)的精靈或巨人都被稱為山中的阿薩神族。弗羅西就曾被斥為斯溫山上居民的情人,傳說中,他每天晚上都會變身為女人。(Nj. 124)
索薩族(Thursen)也被理解為英雄。他們并不同于一般住在冥界的死者,而是住在冥界附近。正如被奧丁救活的女先知,全身覆著雪、被雨水淋濕和沾滿晨露,死去的海爾吉也滿頭霜露,身體也濕漉漉;住在冥界附近的索薩巨人或是霜怪(Hrimthursar)也是如此。正如天界的靈魂,他們也無所不知,最早的霜怪也是很有智慧的。他們的祖先,古老的霜怪尤彌爾(Ymir)就被認(rèn)為是“智者”。(《瓦夫蘇魯特尼爾之歌》33,35)但更有智慧的是密米爾(Mímir)。他的首級埋葬之處正好是他的地下墓穴,而頭顱既是靈魂的居所又能提供神諭,因此,他的墳?zāi)故墙凳旧裰I的圣所,甚至曾為奧丁建言。就連命運女神諾恩(Nornen)也是住在地下的霜怪。充滿智慧且威力無窮的諾恩女神的大廳就在世界樹下面。(《女先知的預(yù)言》20)但若索薩巨人是在地下宣布神諭,他們就和所謂的“山怪”(Bergriesen)沒有任何關(guān)系;只有當(dāng)他們被更年輕的神族驅(qū)趕時,索爾才成為大自然力量化身的霜怪的對手。
在墳丘上流連徘徊、能知過去未來的英雄,正如死者的靈魂會以蛇或龍的形象出現(xiàn),或者如藏身在墳?zāi)古缘膭游铮麄儠蝗簧衩氐爻霈F(xiàn)和消失。巨龍法夫尼爾的寶庫是相當(dāng)寬敞的墓穴,死者被埋在一大堆人間財寶中間。西格魯?shù)略?jīng)逼迫巨龍說出神諭。死者的血液甚至有神奇效果:西格魯?shù)履軌蚵牭交蚩吹进B的神諭,也就是以鳥語傳達的預(yù)言。作為看守自己的寶藏的靈魂,巨蛇也是墓穴寶藏的守護者,但是作為英雄,它又有預(yù)言的神通。維京人勇士布伊(Bui)在約魯嘉瓦戰(zhàn)役之后,隨著兩箱沉重的黃金跌落水底。人們都相信他變成恐怖的巨蛇,盤旋在黃金中間,泅游在每個峽灣里:天色將晚時,人們經(jīng)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大蛇。(《勇士傳說》Ⅺ 158)洞穴和死者圣地是惡龍傳說的基礎(chǔ)。此后,巨龍和黃金就密不可分,現(xiàn)在仍然有“貪婪如龍”(Geizdrache)的說法。而在霜怪的地下居處旁,躺在世界之樹樹根的尼德霍格,也是出自這個背景。
(1) 即伊本·魯斯塔(Ibn Rustah),10世紀(jì)的阿拉伯歷史學(xué)、天文學(xué)及地理學(xué)家。
(2) 10世紀(jì)的阿拉伯旅人及作家,所著之旅行報告是關(guān)于伏爾加河地區(qū)的重要史料。
(3) 耶魯節(jié)(Julnacht)為北日耳曼民族的宗教節(jié)日,現(xiàn)代圣誕節(jié)的前身。——原書注
(4) 法羅群島上的城市。——原書注
(5) 圣安斯卡,曾為漢堡不來梅大主教區(qū)之主教,因?qū)⒒浇處狈降膫鹘倘蝿?wù),故亦被稱為“北方的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