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2018年11月7日,農歷2018年九月三十,星期三
袁也強烈要求邱志澤請她吃飯,邱志澤一口答應。
袁也還未來得及驚訝邱志澤反常的好說話,就被他點的菜氣到了,“涼拌菠菜,花生米,你就請我吃這個?”
邱志澤很豪氣地一拍菜單,“再加一個回鍋肉。”
“我成功幫你扭轉惡評,你就這樣報答我?”
邱志澤幫袁也添上水,“話不能這么說!你幫我扭轉了評論沒錯,可你不也進一步向主編證明了自己實力嗎?追根溯源,你是因為我拓展了政府報道的領域,如此說來,你得請我吃飯才對!”
袁也要爭辯,還沒張口你就邱志澤擋了回去,“你等會,我還沒說完。你聲稱幫我扭轉惡評,這話與您之前的教導不符。”
“怎么不符?”
邱志澤笑得狡詐,“你曾說過,視頻事件發展到那種程度,我不可能獨善其身,挨罵時拉著一幫兄弟下了水。這話是你講的沒錯吧?如今民意轉變,受益的也不該只有我一人對不對?”
袁也沒法不點頭。
邱志澤一攤手,“你看,評論扭轉,對咱們是雙贏,但是你贏得比我徹底,主編和讀者對你的認可是完全歸于你個人的。而我,只是被平反的公務員群體中的一個模糊影子。如此說來,你該請我吃飯才對?!?
袁也一時想不出反駁之語,只見邱志澤一揚手,“本想幫你省錢你卻不領情,那我就不客氣了。小兄弟,再加一個香菇燉雞。”
袁也認栽,“沒見過你這么摳的?!?
邱志澤抄起筷子夾菜,“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今天就讓你見識見識?!?
袁也吃著菜,和邱志澤討論,“視頻事件風評逆轉,是個好的開始,我想順著這個思路,更加真實地披露政府員工的工作狀態,進一步為你們平反。”
邱志澤搖頭,“難!”
袁也道,“為什么?我的主編都認為這次試水不錯,是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邱志澤邊吃花生米邊道,“你扭轉風評的關鍵文章,是立意扶貧重在扶志的那篇,那篇文章之所以取得好的效果,源于大家對文章立意的認同,而非對政府觀感的有效改善?!?
袁也道,“正是因為民眾的觀感還未有效改善,我才認為,我們有必要主動作為。這段時間我跟著你,了解到你和你同事的一些事跡,我很感動,也想將這些分享給我的讀者。”
邱志澤道,“主動作為,不會有好的效果?!?
袁也問,“為什么?”
邱志澤道,“設想一下,你的男朋友整天主動跟你念叨他對你多好,為你做了多少事,你的直觀反應是不是煩?”
袁也只交過嚴康寧一個男友,嚴康寧是個從來不會主動突出自己付出的人,袁也沒經歷過邱志澤所說的那種情況,不過在心中對比了下,確定自己肯定還是喜歡嚴康寧那樣的,遂點頭,“沒錯。”答完突然反應過來,“把政府比作男朋友的那個比喻,你也知道?”
邱志澤笑了,“你給鎮長講過后,鎮長覺得形象,分享給我們,用以調整工作心態。”
袁也笑了,笑完又道,“不主動報道,就只能跟在熱點后面被動解釋。但是,能成為熱點的多是政府位于反面的事例?!?
邱志澤點頭,“新聞新聞,鮮少發生的事情才能成為新聞。那些政府形象負面的案例,正是因為少,所以才會引發好奇與關注?!?
袁也道,“這不公平?!?
邱志澤道,“我之前也覺得不公平。但你改變了我的看法。你說服我配合采訪時,曾提到,身邊很多人對政府有種天然的信任,而這些愿意相信我們的人,不見得會在網上發表評論。這話很鼓勵我,做十件好事得到的贊許,雖然沒有一件壞事得到的批評多,但不代表好事沒有給別人留下印象,你所謂的不知源于何故的直觀信任,也許就是來自政府日常工作中對民眾潛移默化的影響?!?
袁也有些郁悶,“照你這么說,我原計劃的系列文章沒有寫的必要了?”
邱志澤道,“我不是覺得沒必要,只是試圖說服你,將視角投向最需要關注的地方。”
袁也來了精神,“什么地方?”
邱志澤緩緩道,“基層治理?!彼畔驴曜?,“基層干部,是政府治理體系中最難得一群人,他們的處境得不到有效改善,對我國的執政根基是嚴峻挑戰?!?
袁也難得見到邱志澤這般肅起神情的模樣,放下筷子,認真聆聽。
“我國的社會治理,在國際范圍內屬于低成本高效率的典型代表,支撐這樣一個治理效率的是什么?是基層干部!主要包括市縣級以下的鄉鎮干部和村社干部。國家許多部門、各種小組的大量政策文件,最終都要靠基層干部實施,他們的工作繁重而多樣,人口、經濟、就業、投訴、環境、扶貧、抗災等等各項任務都有他們負責的部分。”
“這群人,位于行政體系的最基層,接受著體制內很多的要求、責任與監督;又離群眾最近,承受著民眾最直接的不滿、謾罵與詆毀。還要時不時面對各種偏見與質疑?!?
“而這群人,他們的工資有多少呢,許多人只有區區兩三千,村社的干部更低,還有一些崗位,甚至不到一千元?!?
袁也驚訝了,“這么低?”
邱志澤道,“沒想到吧?我以前也不知道。來到基層后,才逐漸了解。視頻事件爆發后,有人罵我,說高學歷人才與社會存在脫節;我覺得這話有道理,高學歷背景的所謂精英確實與社會的底層、基層存在脫節。富裕人群不懂為什么有些人連看一點小病的錢都拿不出來,省委、部委的人也不懂,基層到底有多苦?!?
邱志澤頓了頓又道,“誠然,社會分工中,還有其他人也很苦。工人、農民、士兵、醫生、警察、老師、創業者、企業家等等。但最讓我感到憂心的,是基層干部。他們是執政根基,是政策實施的一線。在低收入、高強度與重壓力的環境下,當老一批干部退休后,我們憑什么吸引優秀人才扎根基層?”
袁也被邱志澤的情緒感染,聲音也低沉下來,“你不用再花力氣說服我,我愿意將選題調整為基層治理。只不過,你講的這些問題,不是報道出來,就能解決的。”
邱志澤道,“即便改變不了什么,為他們多贏得一絲善意和尊敬,也是不錯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