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2018年5月21日,農歷2018年四月初七,星期一
袁也入職自媒體后,成績最好的一篇文章閱讀量也只堪堪過萬,距離公眾號粉絲數量都差很遠,不僅粉絲點開率低,分享率更是極其的少。這樣的成績,導致后續她提交的文章,入選率在公司墊底。
慘不忍睹的工資收入讓袁也痛定思痛,最近一段時間,她一直在認真研讀爆文范例。如何選題、如何起標題、如何布置開頭、如何行文等等,她深刻意識到,寫出一篇爆文,光有不錯的文筆是遠遠不夠的。
周一例會,按照慣例,大家進行選材討論。有兩位同事提到一個同樣的現象:近期網上有一類小視頻特別容易獲得高贊,內容多為幫助貧苦的陌生人。如有人看到賣菜的老人擺攤到很晚主動將剩余蔬菜全部買下,如有人謊稱自己沒吃飯分得環衛工人的一個饅頭卻留下一份多肉多菜的外賣;再如有人看到路邊有農民工負重前行主動停車搭載送到家后感慨于家境貧寒又留下米面等等。
高贊視頻衍生出的討論,有成為爆文的潛力。同事們對于這一選題基本無異議,討論主要圍繞于該以什么觀點進行切入。袁也秉持著學習姿態,認真聽,仔細記。若不是另一位同事提及用一個類似的但較少人知道的現象作為切入點,袁也這次例會應該會一直沉默。
同事談及,在一個偏遠的旅游地區,當地人在景點附近會擺放很多東西售賣,鮮花、草藥、野果、小吃等等,由于成人每日需要勞作,擺攤的任務基本都由孩子擔任。許多游客并不需要這些東西,但看到孩子售賣,依然愿意支付較高的價格采購。同事介紹完后建議,以這個新鮮事件切入,吸引關注;再輔之高贊視頻中的案例,以中華傳統尊老愛幼美德的傳承及弘揚為論點,展開評論,得到大家對真善美的認同;最后倡議大家一起努力推進道德水準的提高。
其他同事紛紛附和,認為這篇文章一定會得到大量的轉發推薦。
袁也在一派祥和的討論氛圍中,開始坐立不安,她抬頭幾次想要開口,又怕資歷淺的自己貿然反駁引來嘲諷,手中的筆在本子上無意識地留下好幾道劃痕。
又有一位同事開口,“我覺得咱們作為粉絲群體龐大的自媒體,三觀正的文章一定要多寫,這對社會價值的引導具有重要作用。譬如現在討論的這個文章,我認為,如果引發可觀閱讀,一定會增加景區小孩們的銷售額,這對于他們所處家庭的經濟會是很大改善。”
袁也聽不下去了,“我不認同。”
討論熱烈的會議被突如其來的不和諧聲音打斷,眾人的目光一瞬間全部投到了袁也身上。一時間,疑問有之,輕視有之,不耐有之。
在這個以文字立身的團體中,文章閱讀量墊底的袁也顯然還未贏得眾人的尊重。夾雜的注視讓她尷尬起來,頗有些下不來臺的感覺。
主編開口打破了局面,“袁也,你有什么想法?”
袁也挺直了肩背,努力抑制著緊張,“我認為若按剛才的說法行文,不是真正的善良。”
這句話,有些犯眾怒。畢竟,討論熱烈的眾人,剛剛秉持著三觀正確引導社會的名義,自我附加了鐵肩擔道義的高尚形象,袁也直白的否定頗有打臉之嫌。這次,連主編也微微皺起了眉頭。
見眾人的不滿更甚,袁也反倒獲得一種不會再壞的坦然,她沒有再次等別人給自己臺階,咬字清楚地說了下去,“一旦景區所在地民眾發現,小孩進行售賣可以顯著增加收益,那么更多的小孩將會被要求去做這些讀書以外的工作,被迫減少學習時間甚至輟學。游客低成本的所謂善良,斷送的可能是很多孩子的未來。”
提議的同事臉上掛不住了,聲音大了起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你沒有孩子,理解不了父母對孩子的拳拳愛心。他們也許會因為這份額外的收入讓孩子節假日進行售賣,但絕不會以孩子的未來為代價。”
袁也被這種無知的論調惹得心頭火起,原本因反對同事提議而生的忐忑,全然轉換成對這種不知人家疾苦還自以為是的憤怒,“你對貧困未免太無知。你知道中國有多少貧困人口嗎?知道這些家庭每年可支配收入多少嗎?知道貧窮會限制人的眼光嗎?知道為什么國家要強制九年義務教育嗎?知道生計艱難的家庭里親情也會被物質裹挾嗎?”
同事的臉通紅起來,會議室一篇寂靜。
袁也從憤怒中冷靜下來,覺得自己過火了。她站起來鞠了個躬,“對不起,我說話不太講究。我理解您的出發點,也非常贊同大家說的文章身負三觀引導的職責。正是考慮到咱們公眾號的影響力,我才更加覺得對于文章可能延伸的后果該有全面的考量。”
袁也的最后一句話取悅了主編,主編開口打圓場,“同事間莫傷了和氣,都是為了工作。大家的說法都有道理,我看不如這樣,兩種觀點分別出兩篇文章,內部比較一下,再做決定。”
散會以后,袁也找到被自己駁了面子的同事,打算再次鄭重道歉,對不起三個字剛說完,對方便不耐煩地打斷了她的話,“我知道你上一份工作的性質,別把耍心機出風頭的惡習帶到這里來,有本事拿筆桿子說話。”
袁也摸了摸鼻子,回到座位上。她想,自己沖動的性子一定得改,新工作也要珍惜,以后說話,還是要多加鋪墊,先對別人多做贊同,再巧妙地承接到自己的觀點。
袁也沒有太多時間為已發生的事后悔,現在最重要的,是在不受歡迎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她打開文檔,敲下標題,“不了解貧窮,也是沒見過世面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