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灤州概況

市委工作概況

2018年,灤州市委在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委決策部署,以“十項重點工作”為總抓手,深入開展“項目建設突破年”活動,事爭一流、增比進位,全市呈現出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民生事業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政治生態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成功獲批撤縣設市,灤州實現了由縣到市的歷史性跨越。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5億元,同比增長18.9%,首次突破20億元大關;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2%、9%。灤州市榮獲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等稱號。

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通過開展“三個看一看”解放思想大討論、中心組理論學習、外出學習考察,以及召開市第一次黨代會、十項重點工作推進會等會議,持續掀起貫徹落實的高潮,達到了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促進發展的目的,開創了灤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對標對表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三六八九”發展戰略和唐山市委“實施四項戰略,打好五場硬仗,狠抓十項重點工作”工作思路,我市第一時間安排,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一是高站位謀劃。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下發了“9+2”工作推進方案,對每項重點工作都成立了領導小組,分別明確了牽頭領導、責任單位、具體任務、完成時限,并與各責任單位簽訂了責任狀,每周一調度、每月一通報,形成了目標引領、分線推進、督導落實的工作體系。二是高標準推進。按照市委“保三爭二沖一”的要求,確立了“定量工作全市前三、定性工作全市一流、總體工作和重點工作全省優秀”的目標定位,以目標引領推動發展實現新突破。三是高效率落實。持續開展“增比進位擂臺賽”,將完成情況進行公開晾曬,月通報、季點評,讓大家看著干、比著干、賽著干,進一步激發了黨員干部的激情,形成了人心思進、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二、抓實抓牢“十項重點工作”,推動灤州高質量發展邁出實質步伐

(一)著力建設生態灤州、實現綠色發展。一是強化政治站位。按照“決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次到位、整治一次達標”的要求,制定出臺《建設生態灤州實現綠色發展的工作方案》《“退二十”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定期召開會議、集中研究調度,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手腕推動各項工作高效落實。二是強化專項整治,深入實施“散亂污”企業整治、揚塵治理等六個專項行動,市、鎮兩級干部分領域、分戰線持續不斷開展夜查、巡查,高標準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和省、市督查發現問題整改,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124家,圓滿完成“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深入開展“一區三邊”專項整治,舉全市之力開展了“三雙”拆違拆遷、205國道兩側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深度整治、“全域治水·清水潤城”行動,累計拆除違建1354處、51.6萬平方米,清理河道垃圾13.7萬立方米。三是強化共治共管,持續開展駐企督導、國土綠化等行動,新增造林面積4萬畝。加大刑責治污力度,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22起。2018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2.5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1.45%和13.58%,優良天數同比增加40天,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空氣質量明顯改善、藍天白云越來越多。

(二)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一是工業經濟轉型提速。確立了“5+4+4”現代產業布局,累計實施企業技改、產業鏈延伸項目56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家,如期完成鋼鐵去產能任務,寶樂智能科技等項目相繼投產達效,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2.7%。二是現代農業蓬勃發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52家、專業合作示范社17家,“吉祥蔬菜”獲評河北省名優產品,唐山友順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唐山臥龍谷生態有限公司被列為河北省林業重點龍頭企業,“灤州花生”入選河北省首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灤州市被列為第三批國家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三是三產服務業加速崛起。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14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4家,滄州銀行在灤州市落戶,新興永和能源科技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三)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牢固樹立“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的理念,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盯著項目干,以項目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在項目推進上,建立健全了領導分包、督導調度、一線辦公等機制,成立了五個重點項目推進專班,全面協調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年謀劃實施重點項目127個,完成投資189.98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3.2%,東海特鋼500萬噸冷軋等戰略項目開工建設,唐山市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主會場設在灤州;經濟開發區聚集效應不斷增強,香河建豐木業等17個項目開工或投產。

(四)著力推進中等城市建設。高標準編制各類規劃20項,我市被列入第二批省級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綜合統籌示范區試點。一是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累計投資21.3億元,實施重點城建項目37個,赤曹國道、遷曹高速(灤州段)開工建設,金鼎中心等項目扎實推進,晨光南里便民市場投入使用。二是城市面貌明顯改善。實施城區凈化、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完成6條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新增園林綠地面積16.15公頃、綠廊綠道4公里,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6.16%、40.92%和12.08平方米。三是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堅持“以克論凈”,著力提升環衛保潔水平,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0%以上,實現城鄉垃圾清運處理市場化運作,灤州市順利通過國家衛生縣城復審,省級文明城創建年度測評位列全省第8位。

(五)著力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編制了《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規劃》,健全完善了《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工作的若干意見》,引領文旅融合發展做深做實。謀劃實施文化旅游產業項目23個,組織召開了灤州古城民俗文化節,及評劇藝術奠基人金開芳評劇藝術研討會,成功舉辦了第七屆中國灤河文化節、2018中國灤州自行車邀請賽等活動,全年接待旅游人數526萬人次,同比增長27.03%。

(六)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認真落實“四最”要求,深入開展“雙創雙服”活動,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實施審批流程再造,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改革,全面推行網上辦理、并聯審批、代辦員代辦等模式,全力打造“投資到灤州、事事都好辦”環境品牌。行政審批事項由302項精簡至157項,市本級262個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壓縮審批時限50%以上。新登記市場主體6371戶,總數達到35337戶。

(七)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注重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以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科技成果的引進和轉化,引進京津科技成果到灤州孵化轉化,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深入實施“雙倍增”計劃,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95家、占任務的169.6%,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2家,烯潤科技被列為市級孵化器(眾創空間)培育企業。灤州市被授予“中國城市發展河北創新基地”,列為第三批河北省創新型縣(市、區)試點。

(八)著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出臺《科級及以上領導聯系服務專家工作實施方案》《關于建立四大班子領導聯系服務專家制度》等政策文件,全市用于人才引進、培訓、獎勵等方面資金880萬元,在清華大學舉辦人才工作者培訓班5期。邀請清華大學、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專家開展交流18場次,全年剛性引進高層次人才200余名,柔性引進1200余名。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計劃,組織開展企業家走進中科院等活動20余場次,達成產學研合作28項,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撐。

(九)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年用于民生和社會事業支出占公共預算支出達到80%以上。圍繞打贏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要求,選派864名科級干部和優秀后備干部開展結對幫扶,精準實施教育、醫療、就業、產業等扶貧扶助措施,全市371戶、1038人實現脫貧。圍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完成39所中小學、幼兒園改擴建和修繕工程,橫渠實驗小學投入使用,二實小開工建設,公開招聘300名教師進入農村教學一線,成功承辦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第三實驗小學榮獲“全國文明校園”稱號,中山實驗學校被評為“十三五”全國重點課題特色學校。圍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改造提升市圖書館、文化館及鎮(街道)村綜合文化站,群眾文化活動日益豐富。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扎實推進緊密型醫共體試點建設,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縣創建通過省級驗收,助康醫療養老健康產業園建成完工,灤州市獲評首批省級中醫藥強縣(市)。圍繞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改革敬老院管理體制機制和服務模式,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群眾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2.9萬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529人、登記失業率2.91%。圍繞社會安全穩定,全力抓好信訪穩定工作,圓滿完成暑期、重要敏感日的信訪維穩任務;深化平安灤州建設,下大力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掉涉黑涉惡團伙3個、一般團伙22個;突出抓好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持續開展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灤州市被河北省命名為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市)。

(十)著力擴大開放招商成果。鑒于灤州市沒有承擔唐山市發展海洋經濟和臨港產業的任務,該市結合實際,將“開放招商”確定為第十項重點工作。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成立八個招商工作組,相繼赴北京、上海等地開展招商引資50余次,成功舉辦“走進灤州·攜手發展”招洽會等活動,香港易高秸稈生物科技等26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

三、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推動灤州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嚴格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一是始終強化政治引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召開中心組理論學習15次,舉辦“灤州眾講堂”“微黨課”、農村干部培訓、科級干部素質提升等活動8期,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狠抓意識形態工作。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各黨委重要議事日程,做到與經濟等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市委常委會、四大班子碰頭會12次研究部署意識形態工作,制定出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工作的實施方案》等制度文件,組織開展意識形態責任制巡察、專題督查、考核及意識形態責任制落實不到位專項整治,編發《輿情專報》36期,推動中央和省、市委關于意識形態工作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三是樹立鮮明用人導向。注重評實績選拔任用干部,認真落實“三看”“三到”“三破”要求,有13名擔當干事、業績突出的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其中6名領導干部選任到“一把手”崗位。注重嚴把選任關口,落實干部選拔全程紀實和“凡提四必”要求,堅決防止帶病提拔。注重一線鍛煉干部,先后選派96名干部到招商引資、生態環保、項目建設、扶貧脫貧、信訪維穩一線實踐鍛煉、增長才干。

四是筑牢基層戰斗堡壘。統籌推進企業、農村、機關、事業單位、社區等各領域黨建工作,圓滿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以“六個基本”規范化建設為引領,深入開展固本強基“三大攻堅”行動,解決多年不發展黨員“空白村”77個,32個“危小無”村級活動場所全部清零。組織開展了“7+X”主題活動黨日、脫貧攻堅黨旗紅等活動,12個基層黨組織被唐山市委組織部命名為“黨建示范點”,2名村書記被評為全省“千名好支書”。

五是持之以恒正風反腐。深入開展糾正“四風”和機關作風專項整治,結合“第三方”組織明察暗訪66次,下發通報13期,點名通報曝光67個單位,通報批評112人,有效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深入開展扶貧脫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暨巡視巡察和“一問責八清理”專項行動整改“回頭看”工作,全力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推進巡察工作深入開展,全年立案234件,處分黨員干部262人,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中市| 荔浦县| 杭州市| 庐江县| 杨浦区| 襄汾县| 灵石县| 什邡市| 汉沽区| 遵化市| 吉水县| 咸宁市| 远安县| 南川市| 禹州市| 博罗县| 迁安市| 亚东县| 炉霍县| 尉犁县| 侯马市| 巴彦淖尔市| 江陵县| 张掖市| 石渠县| 遵义市| 保山市| 桑日县| 田阳县| 淮阳县| 皮山县| 高碑店市| 贞丰县| 通海县| 湟源县| 枣庄市| 古田县| 九龙坡区| 翼城县| 海宁市| 子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