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蒙卦——啟蒙奮發,因材施教

蒙卦是《易經》的第四卦,事物經過了乾、坤、屯三個階段,就進入了第四個階段。蒙是蒙昧、幼稚的意思,小孩子出生之后是蒙昧無知而且稚嫩的。就一個人來說,剛開始做一件事,對未來看得不是很清楚,處于懵懵懂懂的狀態,就屬于蒙卦。

我們來看蒙卦的卦象,山水蒙,上面是一座山——艮卦,下面是水——坎卦。我們來想象一下,山下流出來的水是泉水,水量是不大的,這個卦象說的就是泉水剛剛流出來的樣子。既然是蒙昧的、稚小的,我們就要啟蒙、發蒙,所以這個卦是教我們怎樣做啟蒙教育。就像山下剛流出來的水是很小的,這就告訴我們做啟蒙教育不要過早、過度地開發兒童的智力,不要給孩子灌輸太多的知識。還有山下流出來的水是非常清澈的,這是說我們做啟蒙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正確的、明白的知識。我們再想象一下,山下流出來的水遇到哪個方向的彎道就會往哪個方向流,這就告訴我們做啟蒙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能用同樣的教育方法,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不能一刀切。我們再來想,山下流出來的水無論怎么流,最終都會流向大海,這就說明我們做啟蒙教育最重要的是給孩子確立志向、終極目標,要告訴他,百川最終都要歸于大海,品德教育要貫穿人的一生。我們再來看,山下流出來的水是涓涓細流,也就是說做啟蒙教育的時候一定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能用棍棒式的教育。現在有的人提倡虎爸虎媽,這種教育是錯誤的,不符合蒙卦的要求。我們再來想,山下流出來的水是有點甜的,這就是說做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快樂地教育,千萬不能逼著孩子學,讓他們產生厭倦心理。除了上面這些,我們還可以從這個卦象中分析出很多意思來,大家慢慢去琢磨。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蒙卦的卦辭:這里說的是啟蒙教育做好了,就是亨通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匪”通“非”,不是的意思,不是我去求這個兒童來啟蒙,而是要讓這個兒童來求我給他發蒙。我們現在的教育完全違背了這一點,現在是家長逼著孩子學習,而蒙卦的卦辭告訴我們,不是大人去求孩子學習,而是孩子遇到困惑了再來求大人或老師,也就是說要讓孩子主動學習、主動來請教,而不是被動學習,這樣他才會有求知的欲望和解開困惑的想法,然后你再一點撥,他馬上就能學會了。孔子就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是心里想弄清楚,結果怎么都弄不清楚,不到這種情況就不要去啟發他,“悱”是想說又說不出來,不到這種狀態就不要去啟發他。也就是說,啟蒙教育是孩子自己想把問題搞清楚的時候再去教他,我們做家長的要想一想,是不是按照這個來做了。

“初筮告”,“筮”是一個竹字頭加一個“巫”,意思是用蓍草來占卜。用蓍草占卜叫“筮”,用龜甲占卜叫“卜”,“卜”字一豎一點就像龜甲燒過以后的紋路。“初筮告”就是第一次來求問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再三瀆”,“再”是第二次,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再”是一個意思,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再來求問就是褻瀆神明了。“瀆則不告”,褻瀆了就不告訴他。我的理解是,當孩子找老師問問題的時候,要相信老師,第一次求教,老師可以告訴他,如果再三來問同樣的問題,就說明他對老師所說的話有懷疑,再告訴他也是沒用的,這就叫褻瀆,這時就不要告訴他了。這里講的是一個啟蒙、發蒙的心理狀態。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圣功也。

“蒙,山下有險”,蒙卦上面是山,下面是水,水可以作艱險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山下面有危險。“險而止,蒙”,蒙卦上面的艮卦是一座山,有“止”的意思,把艱險給克服掉、終止掉,就叫“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為什么蒙卦這個時候是亨通的?因為它“時中”。“時中”這個詞在《易經》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是做事要符合時機、堅守中道的意思,指要用中正之教來啟蒙孩子。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不是老師求學生,而是學生求老師,這樣志向才能相應,相應才能解惑。“初筮告”,為什么第一次求問的時候要告訴他呢?“以剛中也”,因為第二根爻是陽爻,也叫剛爻,是居中位的,意志堅定又守在中位上,老師就可以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告訴他。“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再三問老師同一個問題的時候就不要告訴他了,因為這是褻瀆啟蒙老師。

“蒙以”就是“以蒙”,“蒙以養正,圣功也”,這句話是說用“蒙”可以培養最純正的品質,這是圣人最大的功勞,所以蒙卦是教我們養正氣、養正道、養正德。如何判斷是不是“正”?按照乾卦的說法,只要符合天道、符合自然規律和事物本來面目的東西就是“正”。教孩子首先要教他“正”,這樣他一輩子都會受用,將來就不會走邪路了。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蒙卦上面是一座山,從山里流出來泉水,君子要按照這個卦象來“果行育德”。“果”是果斷,在這里作使動詞,使行為果斷,“育德”是培育出純正的品德。“蒙以養正”“果行育德”是我們做啟蒙教育的目的。啟蒙教育不是要教孩子多少知識,而是要教他確立正道,要有品德,然后他的行為就會果斷,做事情就會堅韌不拔。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我們來看六條爻辭,很有意思,其中五條爻辭里面都有“蒙”,只有一條沒有。這六條爻辭是做啟蒙教育的一個過程,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發蒙。剛開始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把他最初的那一點蒙昧啟發掉,怎么做呢?要“利用刑人”,“刑”通“型”,就是要樹立一個規范、一個模型、一個典范,然后用這個典范來教育孩子。“用說桎梏”,“說”通“脫”,脫離的意思,“桎梏”是腳鐐和手銬,把腳鐐和手銬擺脫掉,“用說桎梏”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告訴孩子遵紀守法,不要觸犯刑律,不要戴上腳鐐手銬;第二個是告訴孩子要擺脫各種束縛。這就是說,教育孩子一方面要告訴他一些大的制度、道德的底線、不能觸碰的東西,同時又不能太限制孩子,要發揮他的想象力、創造力。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包蒙,吉”,意思是教孩子要有包容的心,包容蒙昧。九二爻是陽爻處在中位上,告訴我們要有寬容的胸懷,這也是教育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點,要包容別人。“納婦,吉”,娶這個婦女是吉祥的。也可以說有了包容之心,夫妻間的關系就和諧了。“子克家”,這個孩子就可以來治理家庭。這里主要是強調包容的重要性。

兒子能夠治家,是因為九二剛爻與六五柔爻可以相接應。家庭和睦,家庭成員都能順服于他,所以他能夠治家。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第三爻沒有提到“蒙”,而是講了一個故事:不要娶這樣的女人——見到有錢的男人,就不顧自己的體統失身于他,娶了這種人之后是沒有利的。一般到第三階段大多兇險,而這里的六三爻又是陰爻處在陽位上,位置已經不正了,女人不守婦道,一看到“金夫”(有錢的男人)就不顧自己的體統,這個“金夫”就是指最上面那根爻——上九爻。

在《易經》里,上下卦是可以一一對應的:一和四發生關系、二和五發生關系、三和六發生關系。那么發生什么樣的關系才好呢?一般來說,一陰一陽肯定是好的,這叫陰陽相合;但如果兩個爻都是陽或者都是陰,那就不好了。蒙卦第三爻是陰爻,第六爻是陽爻,按說是好的,但爻辭上說不好,為什么呢?因為第三爻的這個女人,太見錢眼開了,所以是不能娶的。那這跟啟蒙教育有什么關系呢?這實際上是一種比喻,在啟蒙的時候要告訴孩子要“躬”,“躬”就是要自己親身去做事,不要依靠別人,要顧及自己的體統,這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點,要自食其力,不要依附有錢有勢的人,這是品質問題。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第四個階段說的是被蒙昧所困擾了,沒有人能夠去啟蒙教育,這個時候是有遺憾的。這是到人生的第二個階段了。

《象傳》的意思是獨自遠離了陽剛之人。蒙卦的陽爻是第二爻和第六爻,第四爻上下都是陰爻,離陽爻比較遠。這就告訴我們,如果你在這個上下都是陰的環境里面,也就是在困境里,就容易被蒙昧所困擾,所以要注意選擇環境。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童蒙”是幼稚的、蒙昧的人,為什么吉呢?因為到了第五個階段,是相當成熟的一個階段了,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心態,反而會是吉的。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順也。

最高一個階段是陽爻,陽一般表示堅固,如果這時不僅蒙昧,還很頑固,就要“擊蒙”——敲打他,用嚴厲的方式來進行啟蒙教育,這樣做是非常有利的。“不利為寇,利御寇”,“寇”是強盜,在這里指暴烈的啟蒙教育方式,意思是不利于采用太暴烈的方式,而適合采用剛中有柔的方式。雖然這個時候要嚴厲一些,但也不能太暴烈。只有這樣,上下意志才能互相順應和諧,取得有利的結果。

蒙卦是講啟蒙教育的卦,它是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揭示啟蒙教育的原則和規律。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它告訴了我們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對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蒙卦一共包括六個階段,從下到上分別為發蒙、包蒙、躬蒙、困蒙、童蒙、擊蒙,如果按照這樣的原則去做,就可以培養出正確的、符合正道的品德,這就叫作蒙以養正,果行育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岭县| 磐石市| 阜南县| 新余市| 吴忠市| 山东| 江城| 普洱| 宣恩县| 神木县| 徐闻县| 丰城市| 体育| 通许县| 苏尼特左旗| 清徐县| 新竹市| 兴国县| 依安县| 阿克| 霍山县| 武清区| 怀远县| 西充县| 望都县| 宁国市| 渝北区| 隆尧县| 明溪县| 孟州市| 沅江市| 黄平县| 台东县| 华亭县| 呼和浩特市| 新邵县| 阳山县| 兴山县| 涡阳县| 承德市| 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