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先天元年
關于杜甫的生年,從古至今絕大多數《杜甫年譜》都說是先天元年(712年),又因為《杜位宅守歲》中有“四十明朝過”之句,遂有一些年譜稱杜甫生于“先天元年正月初一”,此類說法其實是存在很大問題的,表現出對先天元年的歷史極為隔膜。先天元年是個很不平凡的年頭,這年里睿宗被尊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誅滅韋后集團之后正式即位,由于處于一個頗為混亂的交接期,因此一年里頻繁改元,先后出現景云、太極、延和、先天四個年號。這年年初,本是唐睿宗景云三年,正月十九改元太極元年,至五月又改元延和元年,八月方改元為先天元年,李隆基即位。可見壓根就不存在所謂的“先天元年正月”,若杜甫果真是先天元年出生的話,那他也絕不會是正月出生,而只能是八月以后。實際上我們對杜甫的出生月份和生日是不清楚的,《杜位宅守歲》中“四十明朝過”之句并不能證明杜甫的生日是正月初一,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中國人每逢除夕守歲都會習慣性地說自己又長了一歲,所以并不能據此確定杜甫的生日。歷代注家之所以在景云、太極、延和、先天這四個年號中都不約而同地選取“先天”作為杜甫的生年,可能是下意識地認為杜甫應該是屬于玄宗朝的,而不愿意他和睿宗朝產生瓜葛,這種選擇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不過若不能詳考712年的歷史,便會忽略先天元年后面連帶隱藏著的月份問題,從而犯“先天元年正月”這樣的常識錯誤。目前我們只能根據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中關于杜甫卒于大歷五年(770年)五十九歲的記載逆推,得到杜甫生于公元712年的結論,至于到底是景云、太極、延和、先天中的哪個年號,其實并不能確定。
先天元年的干支紀年是農歷壬子,因此從屬相上來說杜甫是屬鼠的。前人早就發現陶淵明、杜甫和白居易這三位大詩人都出生于壬子年,壬子年之于詩人似乎就有了一種特別的含義。陶淵明生于晉穆宗永和八年(352年)壬子,杜甫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壬子,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壬子,不同時代的三位大詩人均生于壬子年,也真是件巧事!到了清代,關于壬子年出詩人的掌故還曾引出一段文壇佳話。清初詩人方文(1612—1669年),字爾止,號嵞山,安徽桐城人,明末諸生,入清不仕,隱居金陵。其詩歌學習白樂天,喜好作俚淺之語,人們常以此向他逗趣,方文不僅不以為意,而且還沾沾自得。又因為自己生于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也是壬子年,于是他突發奇想,在康熙二年(1663年)找當時的著名畫師戴蒼(字葭湄)畫了一幅《四壬子圖》,在這幅畫的中間是陶淵明,杜子美和白樂天分列左右,三位大詩人皆踞于高座,而方爾止自己則恭敬地站在三位詩人面前,正呈上自己的詩卷請他們審閱。方文還把當時文壇名流都請到家中,請他們在這幅畫上題詞留念,這成為當時南京文人們津津樂道的一件風流雅事。神韻派詩人王漁洋也正好趕上了這場盛會,也在《四壬子圖》上題寫了詩句,不過他覺得方文的詩歌造詣還遠不能和三位大詩人相提并論,于是打趣地對方文說:“陶淵明老先生性格坦率,倒沒什么;白居易的詩歌令老嫗可解,也不足慮;所慮者只有杜陵老子,‘文峻網密’,看了您的詩歌之后,恐怕會毫不留情地批評,那方先生您免不了會吃老杜的藤條啊!”聽了此話,當時在場的眾人無不為之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