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傳說:蔥市中的富貴迷失
杜甫出生于河南鞏縣瑤灣村的筆架山下,筆架山海拔一百五十三米,南北寬一百一十七米,自然形成三個山峰,遠遠望去,形如筆架。山后有天然形成的圓形池塘,池中常常積水,當地人稱其為“硯臺池”。筆架山與邙山東頭隔洛水相望,山下有一塊面積約十四畝的平地,這就是詩圣故里。當地人以為,此地坐雄山面闊水,山勢逶迤而下至闊水兩側,風水甚佳,特別是此地有筆有架,有硯有墨,必出文人才士。有詩人曾留詩道:“硯池能洗墨,筆架堪擱筆。縱看瑤灣里,代代有名人。”當然這些都是迷信的說法,不過從中也可看出當地人民為詩圣杜甫出生于此地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大凡名人出生,總是被附會出種種神異傳說,以見此人天賦異稟,成名早有征兆。比如范傳正在李白的墓志中就說:李白出生前,其母夢見長庚星入懷,覺得很吉祥,于是孩子出生后,便根據這個夢給他取名為李白,字太白。長庚星即俗常所稱太白金星,李白是太白金星轉世,故其詩才乃天縱,日后必成詩仙。其實在神話傳說中,杜甫和李白一樣,也是“天使下謫”,是文星下凡。晚唐五代時期馮贄的《云仙散錄》中就記載了一則這樣的神話:
杜甫十余歲,夢人令采文于康水,覺而問人,此水在二十里外。乃往求之,見鵝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謫,為唐世文章海,九云誥已降,可于豆垅下取。”甫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詩王本在陳芳國,九夜捫之麟篆熟。聲振扶桑享天福。”后因佩入蔥市,歸而飛火滿室。有聲曰:“邂逅穢吾,令汝文而不貴。”
我們仿佛看到,十余歲的少年杜甫,在神秘夢境的指引下,去康水邊玩耍,將天國頒賜的“九云誥”好奇地佩戴在自己的衣襟上,無論他怎樣反復把玩,都看不懂那玉石上神秘篆文的含義。他不知道,從此一份宿命的責任便落在他稚嫩的肩上;他也不知道,有一個終生也擺脫不了的命運讖語已經寫下。我們仿佛還看到,小杜甫正無憂無慮地佩戴著那塊玉石四處玩耍,終于有一天,他帶著玉誥到那充滿人間煙火的蔥市中去,蔥屬五葷之一,是污穢之物,將九云誥帶入蔥市等于褻瀆了神靈,所以天國給他降下懲罰,那就是仍享有人間詩王之名,但會“文而不貴”,終身顛沛流離。上天竟忍心懲罰一個無知而懵懂的少年,讓他用一生的苦難去償還一個微不足道的過失。
我們再看一下“九云誥”上的金字:“詩王本在陳芳國,九夜捫之麟篆熟。聲振扶桑享天福。”陳芳國應是指河南洛陽,麟篆乃是古篆書的一種。這三句詩從文辭上來看粗淺近俚,“本在”“享天福”等都是俗語,而且首句韻腳“國”和后兩句韻腳“熟”“福”并不押韻,顯得有些蹩腳,表明編造者的文化水平不高。
另外,這則故事中提到的康水是條不大的河,距離瑤灣土樓村并不遠,《河南府志》云:“故鞏城有康水,去瑤灣二十里。”這和《云仙散錄》中“此水在二十里外”的記載完全相符。既然編造這個傳說之人對杜甫故里周邊的地理如此熟悉,應是本地人無疑。“康水采文”的傳說雖是后人杜撰,不過從中可以看出杜撰者對杜甫一生命運的深刻理解與同情。因為只有對杜甫坎坷命運非常熟悉之人,才能進行這樣的杜撰;也只有對杜甫一生經歷寄予深深同情之人,才能為后世平添如此神秘而美麗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