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理論與實務模擬試題集
- 梁勤 張靜 趙靜怡主編
- 1441字
- 2021-10-22 11:30:23
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金融理論與實務模擬試卷(一)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B 3.B 4.B 5.A 6.D 7.D 8.B 9.C
10.B 11.A 12.C 13.D 14.C 15.B 16.A 17.D 18.C
19.A 20.A
二、多項選擇題
21.ABC 22.BD 23.BCDE 24.ABCDE 25.AC
三、判斷說明題
26.判斷:正確。
27.判斷:錯誤。
理由: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首先體現為工資成本的提高。
28.判斷:錯誤。
理由:每份期權合約都規定了相應的標的資產的交易數量,這個數量的多少有的是由合約的買賣雙方協商確定的,有的是由交易所規定的。
29.判斷:錯誤。
理由:通常認為,通貨膨脹率較高的國家適宜采用固定匯率制,而通貨膨脹率較低的國家適宜采用浮動匯率制。
30.判斷:錯誤。
理由:商業本票一經簽發即可生效,無須承兌手續。
四、計算題
31.解:收益率i=(F-P)÷P×360÷n×100%
=(20000-19500)÷19500×360÷180×100%
≈5.13%
32.解:(1)名義收益率=票面年利息÷票面金額×100%
=60÷1000×100%
=6%
(2)現時收益率=票面年利息÷當期市場×100%=60÷200×100%=30%
五、簡答題
33.答:賒銷、分期付款、消費信貸是消費信用的典型形式。
(1)賒銷。賒銷是指工商企業對消費者個人以商品賒銷的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
(2)分期付款。分期付款是指消費者購買消費品時只需支付一部分貨款,然后按合同條款分期支付其余貨款的本金和利息。
(3)消費信貸。消費信貸是指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對消費者個人發放的貸款。消費貸款的期限一般比較長,最長可達30年。
34.答:比較優勢理論是金融互換合約產生的理論基礎。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只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就可以進行互換:(1)雙方對對方的資產或負債均有需求;(2)雙方在兩種資產或負債上存在比較優勢。
35.答:(1)克服了“穩定貨幣”單一目標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2)防止了“發展經濟、穩定貨幣”雙重目標的相互沖突。
六、論述題
36.答:目前,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運用最為普遍的衍生工具有金融遠期、金融期貨、金融期權和互換。
金融衍生工具的特點主要包括:
(1)價值受制于基礎性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是由傳統的基礎性金融工具派生出來的。由于它是衍生物,不能獨立存在,因此其價值在相當程度上受制于相應的基礎性金融工具價格的變動。基礎性金融工具主要有三大類:貨幣(包括本幣和外幣)、債務工具和股權工具。金融機構借助各種技術在基礎性金融工具的基礎上,可以設計出品種繁多、特性不一的金融衍生工具來。
(2)具有高杠桿性和高風險性。金融衍生工具在運作時多采用財務杠桿方式,即采用交納保證金的方式進入市場交易。市場的參與者只需用少量資金即可買賣交易金額巨大的金融合約。期貨交易的保證金和期權交易中的期權費都屬于這種情況。財務杠桿方式無疑可顯著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和投資效益,但是如果預期失誤也會給交易者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損失。
(3)構造復雜,設計靈活。相對于基礎性金融工具而言,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構造復雜、設計靈活的特征。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是在基礎性金融工具的基礎上派生而來的,其構造已較為復雜。更何況,在期貨、期權的基礎上,有關機構運用靈活的組合技術,又創新出眾多組合性的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貨與期權組合、期貨與期貨組合、期權與期權組合等。不同的組合產生不同的效果,可以滿足交易者日益復雜的需求,但這些新的衍生工具的構造更加復雜,難以為一般投資者所理解。一般投資者難以明確它們的風險所在,更不容易完全正確運用與把握這些新的衍生工具。
(4)合約存續期短。金融衍生工具的存續都是短期性的,一般不超過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