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6月,在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之際,我們遼寧省散文學會采風團一行14人來到中日甲午戰爭發生地之一的大連旅順口。
夏日的大連,光鮮亮麗,街路整潔,草木新鮮,路邊那一棵棵、一叢叢火炬松如綠色的火焰熊熊燃燒。烈日當頭,卻有習習海風,送來一股清涼之氣。海邊,休閑的人們三五結伴、攜妻帶子;一頂頂大小不同的微型帳篷,如彩色蘑菇散落在鵝卵石鋪就的海灘上;朵朵傘花在陽光下嬌艷奪目。采風團中年齡最小的兩位90后女孩兒胡秋男和李琳琳,青春、陽光,第一次來大連,第一次見大海,如同見到親密伙伴,戲水、拍照,渾身上下都寫著高興,兩張笑臉在大海的映襯下燦爛如花。
在旅順萬忠墓紀念館,陳列著一門舊火炮,名簽上印著“濟遠艦速射炮”,斑駁的炮身見證歷史的滄桑。濟遠艦是清朝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之一,這門火炮隨著濟遠艦經歷了北洋水師興衰的過程,也經歷了甲午戰爭的過程。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和同年9月17日的黃海大戰,北洋水師損失慘重,元氣大傷,以致于1895年3月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老火炮,這些你都知道,你昂著頭,沉默不語。
讓我們回頭看看100多年前的情形。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當時的日本,正進行兩次工業革命。1888年,日本產業革命出現高潮,急需對外進行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本身就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因此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于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早在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就制定了所謂“清國征討策略”,后來逐漸演化為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甲午戰爭是日本“大陸政策”的重要一步,戰爭的先期是在中國境外作戰,主要是兩場海戰和一場陸戰。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成為甲午戰爭的導火索,8月1日中日雙方同時宣戰。當時,清政府應朝鮮的請求,出兵入朝,幫助鎮壓東學黨起義。濟遠和廣乙兩艦在完成護送入朝士兵任務返回時,遭遇日軍三艦進攻,經過激烈炮戰,終因敵強我弱而告敗。豐島海戰之后的9月17日爆發了更加慘烈的黃海大戰,電影《甲午風云》給我們展現了這一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境外的陸地作戰是平壤之戰。于黃海大戰前兩天的1894年9月15日在朝鮮平安道首府平壤進行,是日本驅逐清朝在朝鮮勢力的決定性作戰。我方在各種條件均占優勢的情況下,由于統帥葉志超指揮失誤和臨陣脫逃而失敗。
日本侵入中國境內是在1894年10月24日,日本第一軍進攻鴨綠江清軍防線的同一天,第二軍25000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旅順的花園口登陸。清軍因平壤新敗,士氣不振,將領多無抗敵決心,許多將領臨陣逃跑,使清軍節節敗退。當地農民自發地組織抗擊日本軍,清軍連順、徐邦道等部亦進行了頑強抗擊。11月21日,日軍向旅順口發起總攻,次日,號稱“東亞第一要塞”的旅順陷于日軍手中。日軍攻陷旅順后,即制造了旅順大屠殺慘案,百姓平靜的生活瞬間被打碎,4天之內連續屠殺中國居民,全城人口所剩無幾,死難者約兩萬人。那是怎樣的情景,全副武裝的日本士兵,向手無寸鐵的百姓舉起屠刀,肆意殺戮,刀光劍影,殺聲喊聲,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全城籠罩在一片恐怖之中。萬忠墓紀念館里的張張圖片、件件遺物,讓人們永遠記住日軍的暴行。
可悲,人類的自相殘殺;可恨,人性丑惡的恣意暴發。不僅如此,43年后的1937年又發生了一次日本人殺害中國人的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達30余萬。日本人骨子里就有仇恨和殺戮的基因么?似乎也不是。我的女兒正在日本讀書,她給我講了一件剛剛發生在她身邊的事情。在東京一公交車站附近,一日本青年酒后駕車連撞多人,其中唯一的死亡者是一名30歲的中國女子。事后許多路過的日本人紛紛在事發地點送上鮮花和飲料等,并雙手合十悼念死者,還有人留下紙條,上寫:“作為日本人,深表歉意,真對不起?!憋嬃虾王r花擺了一層又一層。日本人民是友善的,是熱愛和平的。同是日本人,差距何來?環境改造人,戰爭能讓人變成魔鬼。
中日甲午戰爭歷時9個月,清政府以1895年3月17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4月17日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而告失敗。割地、賠款,兩億兩白銀被日本明治天皇裝入腰包,這些銀子相當于日本3年的財政收入啊。此時,日本已是缸滿盆盈,野心愈發膨脹,并開始走向軍國主義擴張道路;而清朝卻日漸衰敗,再無生機。為什么是這樣的結局?大清當年是很強大的呀,1888年北洋水師新建時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六,遠遠強于日本。后來,日本為了建設海軍,天皇都節衣縮食,而我們的慈禧卻為了慶祝60大壽挪用軍費建頤和園,致使北洋水師無力購置裝備,軍艦老化。即便這樣大清也并不弱呀。當時進入中國的日本軍隊只有17萬,而中國軍隊有百余萬人,武器也優于日本。并不弱卻敗了。泱泱大清,只失了遼東沿海和威海衛就草草地簽了“投降書”。
在甲午戰爭中,許多中國愛國官兵英勇頑強,在慘烈的戰斗中,奮不顧身,臨危不懼,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敢于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令人敬仰,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吧。在黃海大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軍艦受傷起火、彈盡援絕的情況下令軍艦全速沖向敵艦。定遠艦管帶劉步蟾指揮將士英勇作戰,重創日軍旗艦松島號。后在威海保衛戰中,定遠艦炸散,他追隨自己的愛艦,自殺殉國,實踐了生前“茍喪艦,必自裁”的誓言,時年43歲。在平壤之戰中,提督左寶貴反對主帥葉志超的畏縮逃跑,率領清軍英勇抗敵,誓與平壤共存亡??偙R玉昆指揮大同江南岸戰場,與守衛在大同江渡口橋頭堡及江北各壘清軍密切配合,猛烈夾擊,重創日軍第九旅團,致其死傷400余人,被譽為“甲午戰爭陸戰中打得最好的一次戰斗”。甲午戰爭清軍打的為數不多的勝仗中,還有一人不能不提,就是聶士成。當年他隨提督葉志超援朝,回國后率部扼守遼東大高嶺,與日軍激戰十余晝夜不言退,收復連山關,擊斃日將富剛三造。其中他扼守摩天嶺戰役中的“反擊連山關之戰”最為精彩。當時聶士成以300騎兵發動進攻,日軍連山關千余名守軍被擊潰,遼東的形勢也隨著摩天嶺之戰而發生變化,直至甲午戰爭結束,日軍也無法越摩天嶺一步,從而使奉天城免遭涂炭。營官周家恩在威海保衛戰中守衛摩天嶺陣地,敵眾我寡,頑強抗擊,致日軍死傷累累,并擊斃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純。還有北洋水師經遠號管帶林永生、定遠號槍炮長尼哥路斯,等等,他們為我們的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參觀完萬忠墓和日俄監獄,中午在解放軍雪上運動訓練大隊就餐。一進營區,大家的精神為之一振,嚴整的院區,不時有學員跑步訓練。一上午大家的心情都在壓抑當中,現在一下煙消云散了。訓練隊的領導向我們介紹,他們這支隊伍是全國最高水平的雪上運動隊,出現過許多世界級的運動員。他們每年冬天只有大約四個月的時間才能去黑龍江訓練基地訓練,時間短強度大……我們為運動員的精神所感動,我們為祖國的體育事業而驕傲。
白玉山上,大家紛紛在“旅順口”石碑前留影,這三個字凝結了太多沉重的記憶。舉目遠望,繁華的市區、嚴整的軍港、遼闊的大海,很難想象,100多年前,小小的日本就敢動我大清江山。高高的白玉塔,令人感慨萬千。兩只狼爭奪中國的土地,一只狼勝利了,建了這么一個“表忠塔”,為誰立碑,為誰“表忠”?
中日甲午戰爭以及后來的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然而,日本政府卻公然否認戰爭罪行,在鐵的事實面前仍然處處為自己辯解,開脫罪責?,F在又在釣魚島問題上頻頻制造事端,這不僅僅是和中國對抗,也是在和愛好和平的世界人民對抗,其倒行逆施的結果必然是自取滅亡。德國和日本同屬于二戰的戰敗國,而德國所表現出的姿態就和日本政府截然相反。德國兩任總理先后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下跪,向全世界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并積極進行戰爭賠償,贏得了世界人民的稱道。德國人以其冷靜、智慧、務實的作風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狀態扎實生活、工作著,他們的成績日益為世界矚目。第20屆巴西世界杯足球比賽中,德國隊打得嚴謹、靈活,隊員配合自然有序,在連獲比分情況下,步步緊逼,沒有絲毫的浮躁、驕傲,直至大勝。德國隊整體、高效的團隊合作正是后工業化時代的運轉模式,這就是德國,一個令人尊敬的國家。相比之下,日本政府不該反思自己嗎?
今日之中國絕非當年的大清。安倍,修改《ODA大綱》,增加武器生產,解禁集體自衛權,拉攏東南亞國家,不顧國人的反對,是要重蹈戰爭覆轍嗎?
老火炮,你雖然不能再上戰場,但你沒有睡去,依然睜著眼睛看著這個世界。
(2014年9月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