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先生的畫以小品居多,樸實自然,妙趣橫生,小制作中有大境界,幾只蝌蚪可聞十里蛙聲,一只小鼠足見智慧情趣。先生的畫常常是工寫兼備,粗則信馬由韁,細處纖毫畢現。我們可以看到蟬翼的紋理,可以聞到草蟲的氣息。在似與不似之間,蝦群氣勢、螃蟹憨態、雄雞神勇、草蟲精神,令人嘆服。這幅《欽州荔枝圖》,嬌艷欲滴,躍然紙上,夸張的色彩仿佛雨后初晴,讓人忍不住想伸手摸一摸,摘下來嘗一嘗。大師幾次去欽州,對這種既美味又吉利的果品情有獨鐘,多有詩畫趣聞傳為佳話。
提到荔枝,常使國人想起小杜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其實,美人佳果本沒錯,專程快遞也無妨,可是君王任其驕縱,并沉溺其中就壞了大事。即便如此,把國家的危難歸罪于一小女子顯然不公。其實唐玄宗也明白這個事兒,可是沒辦法,只好忍痛麻煩楊美人去陰間走一趟,當然也未能避免唐王朝的衰敗。荔枝和女人都不足以傾國。
我曾在《雜文報》上發表一篇文章《不只怨貪官與女人》,有感于許多官員夫妻雙雙入獄,有人說是女人吹枕頭風所致。長出腐敗的苗子,是因為有適宜的土壤,能都怨苗子嗎?又與女人有多大關系?唯有改良土壤才是根本之策,讓官員不敢貪、不愿貪、不能貪,乃大快人心也。
這正是:
快馬鮮枝供貴妃,
如今百姓日常食。
嬌紅美艷吉祥景,
何必傾國怨荔枝?
(2014年4月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