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我們參觀黑龍江桃山的明命寺。小轎車在陣雨的天氣里,出桃山鎮西行20公里,便到了目的地凌云山。原來明命寺只是個半成品的寺廟,準確地說是明命寺的建筑工地,工人們正在忙碌著。
好大的一塊地盤,主體建筑大雄寶殿以及門樓和兩邊的側房已經建成,高大氣派。大雄寶殿左側有一尊金光閃閃的巨型觀音塑像,正在等著被請入殿內呢。
年輕的住持才34歲,精明強干,建筑施工也歸他主持,他向我們介紹了工程概況,十分在行,儼然工程技術人員。他說這個工程目前已經花了近四千萬元了。資金來源主要是集資,政府只是象征性地出一點錢,以示支持。我問預計建完得花多少錢,回答不好說,每年的材料價都不一樣。簡單說完住持就去忙了。
“花這么多錢得什么時候收回成本?還不如建學校和養老院了?!蓖瑏淼睦献骷彝跞鹌鹫f。一位當地人員也附和道:“嗐折騰唄?!逼鋵嵾@也是我的想法。我一直認為寺廟是一種觀念產物,人們虔心膜拜的是根本不存在的所謂神。多年前我去九華山后,曾發表一組詩,其中一首五絕《菩薩像》:“漠漠冷尊容,膝邊眾客香。說出煩惱事,爾可動心腸?”
說來這明命寺還真有些來頭和曲折的經歷,聽陪同我們的桃山林業局文聯褚主席說,明命寺經歷了幾起幾落,日本鬼子幾次都沒有炸掉,卻在“文革”中被紅衛兵炸了。后來老百姓又自發建起來了,香火一直沒斷。
明命寺早在1905年由一位叫孫永慶的道士和他的弟子始建。1912年,經黑龍江督軍吳俊升批準,明命寺工程正式啟動,1919年最后落成。明命寺共有七層殿堂,大小金銅造像三十幾座,經文1200多卷,其鐘鼓樓、八卦樓、藏經閣等金碧輝煌,氣勢宏偉。明命寺自建成后香火日盛,鼎盛時道士達百余人,為黑龍江省第一,東北三省第二大著名道觀。后來卻屢遭劫難。先是日本人,因其為抗日武裝服務而被日本人仇視,幾次飛機轟炸,還將大部分道士趕下了山,明命寺從此一蹶不振。再就是1948年被土改工作隊洗劫一空。而致命的則是“文革”時的紅衛兵,先后兩次將明命寺徹底炸毀,只留下一片殘磚斷瓦。
從明命寺返回的路上,我仍然乘坐褚主席開的小車,就和褚主席討論起明命寺的事情。禇主席聽了我的疑問后說:“老百姓有這個需要,又不用政府花錢,還能活躍經濟和旅游,促進就業,有什么不好呢?佛教建設也是一種文化建設?!闭f到建學校褚主席說:“現有的學校還不滿員呢,所以也不需要建?!?
想起5月份在四川開會時,游覽了成都的大佛禪院。這座號稱亞洲最大的佛學院,真是好有氣派,高大的樓宇,金頂白墻,雕梁畫棟,仿佛是一座新建的故宮。當時就想這得花多少錢,有什么用呢?現在聽褚主席一說,倒使我不得不再好好地想一想這個問題。
判斷一個事物的好壞,要看它是否利于社會、利于他人。我想這也符合小平同志的“黑貓白貓”理論吧。即便是宗教,只要它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他人,就應該允許它的存在,這也體現了一個社會的開明和包容。況且宗教也有它積極的一面,比如它教人止惡揚善、積德行善等。
縱觀世界歷史,數千年的宗教發展歷程,其蘊含豐厚的文化積淀,對哲學、文學、藝術等其他文化形態都發生了深遠的多方面的影響。世界上除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三大主要宗教外,還有道教、印度教、猶太教、喇嘛教等等眾多宗教門派,大約有5萬之多。根據來自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近幾年的兩次調查結果平均來看,全球有61%的人口信仰宗教,有的統計數字還要高些。宗教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體系,枝丫橫斜、根系蔓延,伸展到各個國家、各個行業的各個層面,而明命寺只是其中的一個枝葉。
褚主席說,明命寺的香火旺了,對各方面都會有積極的作用。我雙手合十,祈愿明命寺的香火會給桃山的百姓帶來好運。
(2015年9月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