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皇帝二字,嘉靖皇帝沒來由心頭一堵,他想到了自己現在唯一的一個兒子,朱載垕,這個好色之徒,今日竟然調戲自己的堂妹,嘉靖皇帝的胞弟永寧郡王朱厚生的獨女永寧縣主。這個嘉靖皇帝是聽說過的,豆蔻年華,美艷過人,箕禮未到,上門求配的富貴人家就絡繹不絕。嘉靖皇帝也有心要見見這個艷名遠播的侄女,誰曾想,還沒走進院子,就聽見女子高呼非禮。嘉靖皇帝進去一看,氣得險些暈死過去,自己的獨子懷摟一名宮裝美女正上下其手。一旁的宮婢驚得目瞪口呆,還是嘉靖皇帝旁邊的太監陳信急中生智,高聲對那女子說道:“永寧縣主,陛下在此,還不過來見駕?”這話明著是對說,其實是在提醒嘉靖皇帝:你兒子在呢。可是嘉靖皇帝聽在耳里,還道陳信是在為自己解圍呢,免得自己尷尬。嘉靖皇帝聽說那女子就是侄女,自己兒子竟然干出這等茍且之事,更是氣不打一處來,舉起黃木拐杖,劈頭蓋臉地把朱載垕打了個半死。
諸位看官你道這陳信與這朱載垕有何仇怨,要這般作弄他?原來他這么做卻是為了一人——已經死去的曹妃。曹妃在世時對下人極好,那時陳信是曹妃手下一個粗使太監,一次陳信家人重病,陳信手上余錢不多,眼見家人危在旦夕,他四下告急,又籌措不到錢,正急著,曹妃不知從何處聽說此事,將自己的例錢分了些給陳信,也不約定還款期限。等到陳信要還這筆錢時,卻聽說曹妃被捕,按其他人的說法,她是九死無生的下場。曹妃行刑那日,許多平日受過曹妃恩惠的人都唯恐避之不及。只有這個陳信冒著被株連的危險,前去為曹妃送行。陳信雖然是個太監,卻很有追求,明朝祖制,太監必須是白丁,陳信家里貧苦,沒機會學文化,等到入宮后,陳信頓覺如魚得水,十數年間,他借著打掃書房的機會偷閱書籍。被分到曹妃宮中后,曹妃都不免對這個苦學不輟的青年太監高看幾眼,平時閑暇時,曹妃也順手教了陳信幾套煉身功夫,年余光景,陳信果然不負所望,將幾套拳打得虎虎生威,他又生得孔武有力,十分鎮場,曹妃出外辦事時總愛帶著陳信。嘉靖皇帝見了幾次陳信,都夸陳信好姿態。有一次,曹妃酒后不免多言,對陳信刨心肺地說道:“我看你非池中之物,將來定要和那鄭三寶一樣,青史流芳,遺惠后世?!辈苠@番話若是教他人聽見了,定然要引起另一場風波,怎么能用“非池中之物”來形容一個太監呢,只是曹妃酒醉,醒后不記得了,陳信感念曹妃恩義還來不及,如何會說出去給曹妃惹禍,那日屋里又只有兩人在場。這番話說得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陳信將曹妃這話記在心里,從此以鄭和自況,十分看不起王振之流的蠹國賊子,長此以往,陳信讀史為鑒,竟然生出一副俠義心腸。
他無緣一報曹妃的知遇之恩,就想盡辦法彌補,得知嘉靖皇帝要來鳳儀殿,他想盡辦法,終于得到了一個陪侍的機會。他瞅準機會,向嘉靖皇帝面陳曹妃為嘉靖皇帝所做的努力,他是讀過書的,粉飾至極,說得真是使聞者傷心,聽者落淚。果然,嘉靖皇帝對曹妃舊情不褪,得知曹妃竟然如此惦念自己,也是痛哭流涕。
這件事既解開了嘉靖皇帝對曹妃的心結,也讓皇帝注意到了這個口齒伶俐,面貌英俊的太監,正好這些日子黃錦要監軍,嘉靖皇帝苦惱身邊沒有個可心的人伺候,便讓陳信隨行伺候。陳信磨煉多年,談吐風趣,舉止優雅,加上練過功夫,身材極好,更為難得是他還對道家經典頗有涉獵,說起一些典章來頭頭是道。嘉靖皇帝得到這么一個妙人,那陳信又極會察言觀色,每次出口都甚合嘉靖皇帝的心思,嘉靖皇帝漸漸對陳信倚重起來。后來嘉靖皇帝發現陳信讀書不輟,就開玩笑地讓他試著批閱一份奏折。陳信揮筆而就,毫不停頓,嘉靖皇帝接過奏折一看,嘆服不已。他對陳信說:“爾若非近侍,朕定斬汝頭!”是呀,哪個皇帝能夠容忍這么一個完美的人在自己的身邊呢,當然太監除外,因為太監是沒根的人,他們永遠只能做皇帝手里的工具。
嘉靖皇帝自從得了陳信,更加沉迷修煉,大部分國政都交由陳信批閱,嘉靖皇帝只管朱批。這樣修煉國政兩不誤,嘉靖皇帝高興了;陳信也很感激嘉靖皇帝對自己的重用,批改奏章晝夜不怠;朝中大臣見皇帝雖不上朝,但是政出宮門,奏章也是批閱得十分周全,國政不廢,他們也就不再多言。
陳信雖然有才,卻很高傲,他覺得自己與宮里的那些太監們不同。他們的眼里除了錢還是錢,自己要的是流芳百世。許多太監看不慣陳信飛揚跋扈的模樣,紛紛向嘉靖皇帝進言,嘉靖皇帝聽說陳信驕橫如此,卻放下了心來。他不怕陳信驕橫,最怕陳信禮賢下士,收買其他內侍,那可就不妙了。嘉靖皇帝從其他人口中知道了陳信的追求,哼哼冷笑:不怕你貪名,最怕的是你什么都不貪。
陳信是曹妃舊人,又十分能干,嘉靖皇帝對陳信也就十分親狎,平日里也不以嚴禮苛之,加上他又是知道陳信一向跋扈的,所以今日陳信僭越說這番話,嘉靖皇帝也不以為意。
陳信承曹妃恩惠,對她十分感念,得知曹妃尚留一女在宮中。他恐怕宮里的老人要欺負孤女,平樂公主每有事故,陳信總是要親自過問。好在嘉靖皇帝對自己這個女兒非常疼惜,宮里人盡皆知,所以也沒人敢明著對付平樂公主。陳信暗中探聽一切關于平樂公主消息,默默為她遮風擋雨,這些事情嘉靖皇帝都是知道的,他不以為忤,忠仆護主,試問哪個主人會去責問這仗義的行為呢,何況陳信護衛的是嘉靖皇帝最心愛的平樂公主。
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宮里開始傳說嘉靖皇帝對當今太子不滿,有意仿武周故事,百年之后立平樂公主為大明女主。要證據么,前年江南有個狂生寫了篇《孔夫子所謬者》的文章四處傳播,其中就有“武曌豈堪為李唐一朝獨據”的大逆之言,而后這個狂生又連出驚人言論,為武則天歌風頌德不輟。江都郡太守以“謀大逆”的罪名將這個狂生逮捕,建議刑部判處此人腰斬,以正日漸墮落的風氣。誰知奏章陳上去,就如石沉大海。
數日后,錦衣衛來到江都郡,提審此人,錦衣衛從刑室出來的時候都是面如土色。而后此事就不了了之了,最近那狂生又在江南叫囂什么西漢以黃老之學治國,興于文景二世,以儒教治國,亡于漢武一手,疾呼廢除科舉,黜儒教,興道學。許多人這才明白,這個狂生,多半是個棋子而已,真正要黜儒教,興道學的恐怕是今上。
只是此事傳到宮里,諸人一番遐想,不免認為這是嘉靖皇帝為了立平樂公主為女太子所造的聲勢。這個謠言四下傳播,宮里宮外暗流涌動,一個人卻是真真著急起來。朱載垕的生母是個不得寵的妃子,她在世的時候與張皇后極好,張皇后倒臺后,朱載垕難免受牽連。朱載垕知道自己的父皇不待見自己,只是他膝下單薄,才強忍厭惡立自己為太子。如今聽說圣眷極隆的小妹極有可能被立為女太子,他不免著急起來,嘉靖皇帝思維天馬行空,做事向來驚世駭俗,平樂公主的外祖外舅又都是掌兵的大將,門生故友遍布軍中,若平樂公主登上帝位,軍人地位自然水漲船高,他們哪里有不愿意的。那些個大臣,除了死諫就沒什么用處了。這么一算來,朱載垕覺得一旦父皇決心立平樂公主為太子,自己可謂孤立無援,毫無勝算。一旦平樂公主登上帝位,自己這個廢太子哪里還有好果子吃。朱載垕對自己的這個妹妹了解頗深,她看上去天真浪漫,其實心機極深,現在雖然不過是九歲的小孩,已經將自己的寢宮經營得潑水不進,朱載垕還知道自己宮里被埋進了平樂的暗棋。他一直暗中觀察,一點也看不出端倪。生死往往在一念之間,朱載垕覺得自己不能坐吃等死。他要反擊,他收買了一個新入的宮女,聯合一個對平樂公主不滿的姐妹,演出一幕宮女告狀的鬧劇。結果死了一干人等,還害死了一個公主,雖然朱載垕對這個同父異母的姐妹沒什么感情,但也兔死狐悲,傷心了許久。這次事件發生后,朱載垕還為嘉靖皇帝不曾懲罰他暗自慶幸,他卻不知道,這件事使自己引起一個人的注意——陳信。
陳信早就發現宮里有一股針對平樂公主的勢力正在形成,他無法將這些捕風捉影的事情稟報萬歲,只有暗暗調查。各宮的暗子時他布的,平樂公主的寢宮也是他經營的,否則,平樂公主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如何會將這些陰謀的事情做得滴水不入呢。朱載垕顯然誤會了自己的妹妹,以致為自己引來了一個強大深沉的敵人。
陳信今日見到朱載垕如此孟浪,真是如有天助,鬼使神差說了這句話,徹底將嘉靖皇帝對朱載垕的不滿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