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漢語多義結構的韻律特征
- 黃彩玉
- 2472字
- 2021-03-15 17:52:41
序
歧義現象,或者多義現象,是語言交際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漢語因為缺少形態的變化,就有著更多的歧義現象。趙元任在20世紀50年代就注意到漢語中的歧義情況。研究歧義有兩個方面:一是可能產生歧義的原因,除了詞匯上有同音詞、同形詞,主要就是句法上的歧義結構,這已經有很多人做了不少的研究。二是人們消解歧義的方式,有語音的、詞匯的、語法的、語用的,以及交際情境的因素。同時,歧義成分或歧義結構的兩種或多種不同意義在交際中是有傾向性的,它們的概率不同,地位不同。
我們從親身體驗就可以知道,雖然有很多可能產生歧義的結構,可是在實際交際中發生誤解的情況卻很少。這就是因為人們有著各種消解歧義的方式。在這些方式中,語音的方式雖然不是萬能的,卻是一定要有的,而其他方式在總體上則是可選的。我們注意到,人們常常要借助語音來消解歧義,可是對消解歧義的語音進行實驗分析的卻不多見。黃彩玉老師的專著《現代漢語多義結構的韻律特征》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有益嘗試。
我們一向主張語音研究是語言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語音系統具有兩重性:第一,語音本身自成系統,語音內部各層級成分自成聚合性系統,以詞語音節為界限。聚合性語音研究涉及的是一種語言或方言中的元音系統、輔音系統、韻律特征,音節配列、共時和歷時的音變等。第二,語音是語言的載體,是負載全部語言內容的組合性系統,以語句音流為對象。組合性語音研究系統以語句為基本單位,對于實際交際中的語句音流表現進行量化分析,探索其內在的有序格局。
我們分析前者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為后者準備基礎條件。前面的分析就是一個開場白;后面的分析研究才是言歸正傳:語音研究的真正的目標和方向——人們交際中的語言。人們平常說的語義、語法、語用三個平面研究之外還要加上語音平面。
對消解歧義的語音進行量化的實驗分析,正是把語音跟語義、語法、語用結合起來的一個最佳前沿接口,一個可持續的操作平臺。這在語言學的理念和方法上,都無疑具有重要的學術創新意義。黃彩玉老師從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開始,就致力于這個方向的探索,寫出了博士論文。此后又經過十余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有專著問世。真是可喜可賀!十年磨一劍,在學術上做出成績,一般都是以十年為期,循序漸進。我們周圍的很多人都是這樣,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也是如此。
具體的語音實驗分析都是以三條原理和一條推論為基礎的。這三條原理是:有聲原理:語言中的一切內容都是通過語音表現出來,并通過語音來接收和獲得理解的。必選原理:焦點的表現有各種方式,其中語音是必有的,其他都是可選的,并通過語音來表達。對應原理:一個語言成分的語音充盈度跟它所負載的意義和功能相互對應。語音充盈度有四個因素,即量化的音高、時長、音量和音段特征的相對數據的大小程度。一條重要的差量推論:一個語言成分負載的意義或功能的增多表現為語音充盈度的疊加;而一個語言成分的語音充盈度的提升反映出所負載的意義或功能的增加。反則反是。這些就是我們對于話語音流進行韻律研究的理論依據。實際上這些應該都是常識,都是不證自明的公理。
書中通過聲學和聽辨實驗,考察了以下幾種結構:(一)“V雙+N雙”結構是動賓還是偏正,如“進口彩電”: 1.他修理進口彩電很拿手。2.他忙著進口彩電沒時間。(二)施事與受事語義格交叉結構,如“辦公室應該通知”: 1.辦公室應該通知別人。2.應該通知辦公室的人。(三)“都”字句語義多義:1.湯都涼了,沒有一碗是熱的。2.湯都涼了,快點喝。3.湯都涼了,就更別說飯了;“都”字句語用多義:1.衣服我們都買了,不論是什么款式的。2.衣服我們都買了,鞋子一雙也不要。3.衣服我們都買了,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岸肌钡恼Z用多義還可以列出幾種。(四)“VP+就完了”結構的三種意義:1.大家別著急,我們說句話就完了。2.那時候千萬不能出聲,我們說句話就完了。3.這件事很好辦,我們說句話就完了。(五)“了1”和“了2”對比:1.我們今天打球。2.我們今天打了球。3.我們今天打球了?!傲?”和“了2”不是嚴格的歧義問題,鑒于韻律表現對于這個語法和語義的熱點是很好的例證,就一并收進書中。
實驗分析程序包括聽辨測試和聲學分析。首先請發音人說出不同意義的語句,再請聽音人對這些語句按照意義進行分類篩選認定。聲學分析需要在音高、時長和音強三要素的量化基礎上,考察同一類意義的語句,看它們是否具有一致的分布特征和趨勢。這就是把聲學分析跟聽辨測試相結合。接下來就要探討跟句法、語義和語用三方面的不同意義相關聯的聲學參數的具體表現。這一般都會涉及語句焦點突顯的不同位置和功能覆蓋的不同轄域,即,不同的韻律分布模式。這就是把語音分析跟語法、語義、語用分析相結合。通過這樣兩種結合的研究探索,一方面可以探討語音韻律在歧義消解中的機制,尋求對于結構多義進行類化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為語法、語義、語用等方面已有的研究結論提供實證,進行檢驗或修正,以期改進具有普遍意義的原理和方法。
前面已經講到,各種消解歧義的方式中,語音的方式是必有的,然而并不是萬能的。語音方式有時是獨有的,有時是共有的,有時只是附屬的。我們知道,漢語的歧義結構不只是跟焦點重音等韻律表現有關,更是跟句法結構的語序特點有關,跟語用及情境有關。因此,并非所有的多義結構都可以只是通過語音韻律的改變來解決的。盡管如此,通過書中對幾種結構的實驗考察,除了一些具體的發現和結論之外,總體上可以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收獲。
首先,證明了語調格局和韻律格局的理念和方法在歧義結構的韻律分析中,是完全適用的。其次,驗證了音高、時長、音強這三個韻律要素在歧義結構的焦點標記機制中,不是完全同步的,因此只分析音高是不完整的研究。同時,用量化方法證實了在語法化和詞匯化過程中,有著語音的變化相互伴隨。
黃彩玉老師知難而進,勇于實踐,刻苦攻關,銳意創新,精神可嘉。書中展示的大量實驗研究工作,都是在語言研究的學術道路上的初步探索,還有改進和完善的充分空間,還有繼續前行的廣闊天地。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我們期待著聽到黃彩玉老師傳來更多的好消息。
是為序。
石鋒
2019年7月8日于美國明德綠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