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漢語多義結構的韻律特征
- 黃彩玉
- 2451字
- 2021-03-15 17:52:41
前言
多義是一個語言形式對應多個意義內容的語言現象,早期語法學研究中經常用“歧義”這個提法,它突出地反映了語言形式與意義之間的矛盾。傳統的多義現象的研究一般都以書面材料作為分析對象。文字記錄下來的語言只保留了它的音質音段,有聲語言中的超音質成分,也就是韻律成分,比如句調、重音和停延等在書面上均被舍棄了。這樣,在口語中有區別的句子,在書面上成了沒有區別的同形結構。很多多義的產生就是由于文字不能全部記下反映語言結構層次和語義關系的語言韻律特征造成的。
韻律是關于語言中所有超音段特征的一個總體概念,是言語的組織形式,同時又是言語交流的必要手段。一般認為韻律特征指重音、音高變化和韻律邊界等,在物理層面它涉及音高、音強、音長物理要素以及對應的基頻、強度和時長等聲學特征。韻律特征在自然語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是提供口語有關詞法、句法和語義以及情緒狀態的信息,并與句法、語義等其他層面的言語信息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韻律特征是言語交際的必要手段,說話人通過變化韻律特征來實現自己思想的表達,表達語言信息,傳遞超語言和非語言信息。聽話人通過韻律特征的變化更好地理解說話人的語義、語氣、態度、感情色彩、個人特點和從書面文字上推斷不出來的信息。幾乎韻律的每個方面都有利于口語信息的加工。
韻律特征在句法結構中的研究包括在正常語句加工中的作用和對歧義句的消解作用。在正常語句的加工過程中,韻律的作用和句法的作用容易混淆,較難觀察到韻律信息對句法結構的加工和語句的語義理解的作用。而多義結構的研究一般以書面材料作為分析對象,有聲語言的韻律成分常常在書面上被舍棄,正是語言表達中不同的韻律特征才能打破書面形式的同一格局,使不同的意義再與不同的形式一一對應,從而分化多義。在歧義句中,當句法、語義和語用線索不能夠提供足夠的解歧信息時,人們正是根據聽到的語音方面的韻律特征來感知語言,識別語義。
傳統的漢語多義研究已經對語音和韻律特征有所涉及,但多局限在將其定位于同音造成的詞匯多義,缺乏“類”的特征。從研究方法和角度來看,傳統歧義研究中涉及語音部分的討論時,大都集中在把它作為一種消歧手段簡單考察。我們的研究首先對有不同韻律表現的多義結構進行系統全面的整理,探討韻律規則對多義結構和非多義結構的不同作用,并把語音實驗統計分析與語法分析、語義分析結合起來,給可韻律分化的多義結構以類化的特征;接著把不同類型多義結構的語義理解實驗和聲學參數測量分析結合起來,研究韻律特征對不同類型多義結構的解歧作用,同時對韻律特征消解多義的機制問題進行探討;最后通過語音聲學實驗和感知聽辨實驗得到的數據分析結果對其反映出的某種多義現象的句法、語義、語用等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對傳統語法研究中得出的觀點或結論進行檢驗或補充。
探討韻律特征的解歧作用在自然語言理解和句子加工中的作用將使我們對某一多義現象,甚至它所代表的同類多義現象有更加系統、深入、科學的認識和把握。通過語音聲學實驗和感知聽辨實驗得到的數據分析結果對其反映出的某種多義現象的句法、語義、語用等問題進行分析討論,能幫助我們發現語法、語義、語用等語言層面中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特征。在語法現象和語法問題的討論中合理利用語音學的知識,對我們更系統科學地討論語法范疇問題將大有裨益。
語音識別技術中多義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其進一步提高識別率和語義理解的瓶頸。如果能夠將多義語句的語音信息的內在規律探討清楚,并將其運用于語音工程和語音識別技術中,將有很大的價值。在心理學上,從語音角度研究多義消解問題也有助于探討不同語言認知加工過程的普遍性規律和某些差異性,加深人們對語言認知規律的認識。找出韻律特征在多義結構中的運行機制,并把這些運用到語言教學當中,對于漢語的韻律教學和語句認知理解教學應該有所幫助。
方法的更新常常具有理論上的意義。把語音分析與語法分析、語義分析結合起來,這在語言學和語音學的基礎研究中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工作。類似多義這樣的傳統語法學范疇的問題絕不是和語音學“劃江而治”、互不相干的,語音學在語法研究中所扮演的,也不應該僅僅是“邊緣角色”。作為從實驗語音學角度出發考察傳統語法研究領域中多義問題的一次嘗試,我們得到的啟發是:一方面,作為語言信息的載體,語音層面的表現特征,既是語言中句法、語義層面信息的表層體現,同時也受到句法、語義表達需要的限制和約束。因此,對于語音特征的考察和新發現,常常會啟發我們對該現象在整個語言系統范圍內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思考;另一方面,作為實現語言中某一句法、語義結構所包含的話語信息交流的手段,通過改變語音特征,能夠實現一些在表達形式與表達內容上矛盾的消解,從而解決實際話語使用中的部分問題。因此,無論在語言整體還是部分具體問題上,結合語音學而又不僅僅停留在語音層面的分析方法,將對我們的研究大有裨益。
由于多義結構種類繁多,在總論部分,我們的研究雖然是系統性篩查可韻律分化和不可韻律分化的多義結構類型,但實際篩查的手段只能是簡單的語感判斷和聽辨感知實驗,篩查對象也只能是所有多義結構類型中的部分例句。在分論部分,以總論部分的研究為基礎,進行深入實驗分析和理論探討的也只能是個別多義結構類型和例句。這樣的做法可能會給結論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語法平面多義結構、語義平面多義結構和語用平面多義結構這樣的語法學意義上的分類在韻律表現上是否具有類化的意義?從不同類型的多義結構中選取的多義例句進行實驗研究并得出結論是否具有代表性?另外,在聲學實驗中發現的規律性的韻律表現在語言學理論上找不到對應的解釋或是對語言學上的理論問題起不到佐證作用。那么語音實驗的意義何在?這些都需要引入更多的多義結構的實驗來進一步解釋和驗證,也需要更深入的語言學相關理論的分析探討。多義現象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顯然,我們的實驗和討論僅僅涉及這個問題的很小一部分,對于具體多義例句所代表的一類多義結構的系統考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討論和解決,這一課題的研究也值得我們不斷深入地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