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廉政教育:廉政建設的第一道防線

廉政教育是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現象產生和蔓延的根本途徑,是構筑拒腐防變的第一道防線。要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必須厘清廉政教育的內涵、本質、特征及其功能等基本理論。

一 廉政教育的概念、特性與功能

廉政教育是統治階級對掌握公權力者實行理想信念、行為規范、法律規范等教育引導活動,使為政者以身作則,清廉正直。在我國,以“廉”為重要內容的官德教育可追溯到堯舜禹時期,“直而溫,簡而廉”是對從政者的一個重要要求。西周時期,“廉”是考核官員的基本標準,是官員的必備品質。《晏子春秋》中有云:“廉者,政之本也。”[17] 認為廉潔是為官者從政的根本。“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18] 意思是為官者必須端正自身,如此以上率下。在西方,各國普遍重視道德教育,認為教育是根治腐敗行為的基礎工程。

(一)廉政教育的概念

廉政教育作為一種通過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使受教育者樹立廉潔信念,養成廉潔習慣的活動,其本質屬于教育活動,本質上看,它屬于一種思想教育活動。廉政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正確的價值觀、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教育,增強擁有公權力的從政者的自律意識,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社會機制,營造廉潔的社會風尚。廉政教育是廉政建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以建立廉潔政府、廉潔政治或規范公職人員從政行為為目的,通過教育活動,將廉潔的思想、規范、制度、價值理念、行為方式、價值評價等內化為公職人員的行為自覺。廉政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改變社會大眾關于腐敗和廉潔的價值觀,在反腐敗戰略體系中處于基礎性的地位”[19]。廉政教育是預防腐敗的基礎工程。教育本身不具有強制性,思想教育必須內化為人的自覺需要才能輸出為規范的行為準則。廉政教育作為統治階級維護其統治和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持之以恒地開展廉政教育是維護統治的必然需求,從這種意義上講,廉政教育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也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廉政教育是統治階級有計劃、有組織地以理想信念教育、行為規范教育、黨紀國法教育等對執掌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的教育引導活動,目的在于建立廉潔的政府形象,預防腐敗行為的發生。

(二)廉政教育的特性

廉政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種形式,同樣具備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內容三要素。廉政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思想教育影響,幫助其樹立廉潔意識,具備清晰辨別腐敗界限的能力,能自覺主動地防范腐敗的發生,做到廉潔公正,維護好統治利益和統治秩序。廉政教育與教育相比,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如都具有階級性,均是為維護統治利益和秩序而設置的對受教育者思想施加影響,以實現引導符合統治利益的行為規范。廉政教育又不同于一般意義的教育,廉政教育具有特殊的主客體關系,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廉政教育的目的是維護政治統治。馬克斯·韋伯認為:“任何統治都企圖喚起并維持對它的‘合法性’的信仰。”[20] 即任何獲得政權的執政者,都將通過一定的方式確保其執政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并建立起能夠維持其長期穩固執政的機制。隨著民主發展的不斷推進,維護統治秩序的前提是政黨的政治清廉。縱觀國內外歷史,政黨腐敗是政權動蕩的重要影響因素,國家政權的維護必須以符合民眾的公共利益為前提,政權才能獲得民眾的認同,因此,為維護長期穩定的統治秩序,需堅決抵制和根除腐敗的危害,預防腐敗現象的發生。

廉政教育具有特定的主客體。廉政教育是由國家或政黨主導的有目的有計劃實施的對受教育者的影響,國家或政黨是廉政教育的實施主體。廉政教育活動中,廉政教育主體在教育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是廉政教育活動的發起者和組織者,主要負責將執政者的施政理念傳達給受教育者,從而引起思想轉化,規范從政行為。廉政教育客體是指廉政教育的受教育對象。從廣義上講,廉政教育的客體是指全體社會公眾,既包括公職人員、領導干部,也包括全體社會成員;從狹義上講,廉政教育的客體是指代表國家或政黨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21],重點是各級領導干部。在我國,廉政教育一般由各級黨政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各級黨校組織開展,教育對象主要為掌握公權力履行特定職責的公職人員,重點是各級領導干部。因此,從廣義上講,廉政教育是統治階級對全體社會成員實施思想教育,營造以核心價值為引領的社會文化,養成以民主和法治精神為核心的社會崇廉意識;從狹義上講,廉政教育是各級黨政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和黨校對國家公職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以規范從政行為,提升自律意識的教育活動。

廉政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具有特殊性。廉政教育的內容是廉政教育的組織、發動者,即執政者統一制定的,以理想信念、共同價值觀、倫理道德準則、國家法律法規、政黨執政重大理論、方針政策等,符合執政階級意志的內容。從方法上講,廉政教育是一種強制性灌輸式教育。廉政教育是由國家執政階層統一組織的,對于公職人員進行全覆蓋的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廉政教育的內容是軟性約束,要達到規范從政行為的目的,必須是受教育者高度認同,并將思想認識內化為行為自覺,但廉政教育的具體制度規范、法律法規等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具有違法違紀懲處功能,因此,廣義的廉政教育體系是強制性與非強制性的統一。

廉政教育具有悠久的歷史。腐敗現象的長期存續決定了廉政教育的長期性,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項潛移默化的工程。廉政教育是貫穿受教育者的終身教育,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廉政教育開啟于學校教育,再通過公職人員的職前廉政教育,任職中的分層分類廉政教育,卸職后的廉政教育,貫穿終身。腐敗惡化必然導致政權顛覆,這是與統治階級的利益相悖的,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遏制腐敗,贏取民心,廉政教育是統治階級為維護統治秩序的重要手段。中國自古以來便重視廉政教育,治民先治吏,官德教育是歷代王朝形成的重要共識。

(三)廉政教育的功能

預防腐敗需要內外兼修、標本兼治。有效預防腐敗單純依靠嚴厲的法律制度或單一的道德教育都無法實現,遏制腐敗必須通過教育提升社會大眾和公職人員的崇廉意識,幫助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規范和限制權力的濫用,廉政教育發揮作用的關鍵是教育引導受教育者實現思想認同,并有效轉化為行動自覺,規范評價、指導和糾正受教育者的各類越軌行為,因此廉政教育具有價值導向功能和社會評價功能。

廉政教育具有價值導向功能。廉政教育通過影響人的思想觀念,幫助受教育者清晰界定腐敗行為,遵守從政行為規范。一是培養公職人員明大德,勤政廉政的優良品質;二是培養公職人員守公德,勇于擔當公共權力行使或監督的社會責任;三是培養公職人員守私德,提高其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養成正直、誠實、公正的品格,由內而外地培養抗腐拒變的能力。通過多種形式的廉政教育內容,規范公職人員的從政行為,最終實現崇廉的社會共同價值。

廉政教育具有社會評價功能。廉政教育通過教化、規訓、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使廉潔的觀念被廣泛認同,以實現對公職人員思想和行為的約束,并養成廉潔的行為習慣。社會的崇廉意識不僅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而且對其他腐敗行為具有評價功能。一方面公職人員通過行為規范與理想信念教育對自身進行約束和正向引導,另一方面通過社會輿論,將廉潔的文化價值和社會主張進行傳承與延續。廉潔的社會風尚一旦形成,外在的廉潔理念逐漸內化為人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自覺,廉政行為便成為行動自覺,有利于良好社會政治生態的形成。

二 廉政建設與廉政教育

(一)廉政教育是廉政建設的基礎性工程

廉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包括一系列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機制構成,包括反對腐敗與倡導廉潔兩種路徑,是預防腐敗與懲治腐敗的統一,是制度反腐與思想教育的統一。一套完整的廉政建設體系,必須兼顧遏制腐敗蔓延與防止新的腐敗發生并重,必須高度重視廉政教育在廉政體系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追求廉潔的外部壓力與內部動力的統一。因此,構建完善的廉政建設體系,必須高度重視和組織廉政教育,通過對擁有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廉政教育,牢記責任、義務、紀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防止其在倫理道德上的失范,防止腐敗行為導致民眾對政黨的不信任,嚴重破壞政黨的公眾形象。

(二)廉政教育與廉政建設的目標具有一致性

廉政教育作為廉政建設的一項基礎性措施與廉政建設的目標具有一致性:以反腐倡廉為基本目標,以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為最終目標。廉政教育是統治階級對公職人員進行思想與行為上的教育與引導,從主觀上培養公職人員大公無私精神的活動。首先,廉政教育的主體即廉政教育活動的組織者主要來自國家的統治階級。以我國為例,我國的廉政教育的組織與實施者主要是各級黨政機關、紀檢部門、各級黨校的工作人員,他們是國家反腐倡廉的專職工作人員;其次,廉政教育的客體即廉政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國家公職人員,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作為國家統治的代表,公職人員只有自身擁有較高的道德素養與思想水平,做到大公無私、廉潔奉公才能夠使統治階級的統治得以存續。最后,廉政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反腐倡廉,通過正面示范與反面警示相結合,理論教育與案例剖析相結合,使受教育者養成廉潔的思想觀念,自覺遵守從政行為規范,遏制腐敗發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河县| 中宁县| 麦盖提县| 法库县| 平山县| 隆子县| 黔西县| 兴文县| 临湘市| 林甸县| 平远县| 阿荣旗| 博罗县| 宜兰县| 洛川县| 阿鲁科尔沁旗| 浑源县| 五华县| 云林县| 凤城市| 芒康县| 襄汾县| 项城市| 萨迦县| 拜城县| 天水市| 长丰县| 万盛区| 营山县| 汶川县| 曲松县| 兴宁市| 临海市| 集贤县| 巴彦淖尔市| 咸宁市| 株洲县| 绥滨县| 邢台县| 安西县| 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