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視域下黨的廉政教育實現路徑研究
- 謝俊
- 5305字
- 2021-01-18 09:42:35
第一節 腐敗與廉政建設
腐敗被稱為一種歷史痼疾、一種世界性頑疾,嚴重危害經濟社會發展,惡化社會風氣??v觀中外歷史,反腐敗斗爭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是各個國家和政黨面臨的重大難題,遏制腐敗、加強廉政建設始終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政黨的高度重視。
一 腐敗及其社會危害
《漢書·卷二十四·食貨志上》:“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1] 其中的“腐敗”意為食物腐爛敗壞。后來“腐敗”被引申為一個國家政治腐化,社會風氣敗壞,是指擁有權力的人利用公職謀取私利。英文中的“腐敗”(Corruption),最基本的含義為“腐爛”“敗壞”?!杜=蛟~典》關于腐敗的解釋,一是指公職人員的不法行為;二是指使人墮落的行為?!杜=蚍纱筠o典》認為腐敗是指“出自對捐款人有利的考慮接受金錢或其他好處”[2]。
關于腐敗的界定,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詮釋。有的學者認為腐敗是一種尋租活動,簡單地說就是“利用相對低廉的賄賂成本獲得高額的利潤”[3]。美國約翰·約瑟夫·沃利斯認為經濟腐敗“是指通過腐蝕政治程序來追求私人經濟利益”[4]。有的學者從法學角度指出,“腐敗就是違反法律規范的貪污、賄賂等犯罪行為,腐敗的典型形式就是那些以貪污、賄賂為主要表現的違法犯罪行為”[5]。也有學者認為腐敗就是對公共權力的濫用。里克·斯塔彭赫斯特認為,“從最簡單的意義上說,腐敗是權力的濫用,它常常是為了個人利益或者為了個人效忠的某個集團的利益。它往往是受貪婪、保持或增大自己權力的欲望或者非法獲取更大利益的信念的驅使”[6]。雖然從不同的視角,腐敗有不同的界定,但關于腐敗具備的基本的內涵,學界的認識是一致的,即腐敗的主體通常是指依法掌握公權力而履行公職的人;腐敗的行為是違反法律、社會規范,濫用公權力的行為;腐敗的目的是謀取不正當的利益;腐敗的后果是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因此,腐敗必然存在濫用公權力,必然存在謀取不當利益,必然存在破壞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本書認為腐敗是指領導干部或公職人員為了謀取不當利益而濫用公權力的行為。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腐敗作為社會毒瘤不斷蔓延,阻礙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現代化民主進程的推進,惡化社會風氣,破壞社會安定和諧團結的良好局面,嚴重危害社會政權的穩定,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敏感性政治問題和社會現象。
腐敗阻礙經濟社會發展。腐敗對經濟發展的破壞猶如“往機器里放砂子(sands the wheels)”,阻礙經濟社會大機器的規范運行,影響資源的合理配置,抑制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破壞資本投資環境,破壞經濟社會發展的機會均等性,扭曲社會公共支出,阻礙社會民生工程的提升與發展。首先,腐敗會浪費社會資源。權錢交易、貪污受賄等行為會使得寶貴的物質資源和優秀的人力資源不能夠進入真正需要的單位和部門發揮其作用,從而造成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浪費寶貴的社會資源。此外,由腐敗導致的本國政府信譽受損會使外來投資減少,進而使得本國大量的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得不到利用,形成資源浪費。其次,腐敗會造成公共財產的損失。腐敗的實質是以權謀私,即利用公共權力,侵害公共利益,謀取個人利益。無論是受賄方得到的利益還是行賄方獲取的超額利潤歸根到底都是對公共利益的侵吞。在一些政治經濟比較落后的國家,公職人員作為國家的特權階級利用其掌握的公共資源分配權大肆揮霍金錢也是導致國家財產流失的原因之一。另外,擁有公權力的官員高度關注重大基建工程,忽視醫療、教育、社會福利等民生基礎工程,導致民生基礎工程的質量和水平令人擔憂。最后,腐敗會嚴重阻礙經濟的發展。腐敗的經濟后果最常見的是“黑色經濟”或“影子經濟”,對國家經濟造成巨大損失。[7] 資源配置不合理與企業間的不公平競爭都會阻礙國家經濟發展。腐敗會造成企業之間的不公平競爭,使得有些企業不致力于增強自身實力,而是依賴賄賂求得生存,阻礙了企業的長遠發展,進而抑制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腐敗阻礙現代化民主進程的發展?!皺嗔е赂瘮。^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8] 現代化進程民主程度越低,腐敗越嚴重,民主參與、民主監督是推進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最重要政治制度保障。反之亦然,腐敗越嚴重必然導致民主化進程的艱難。腐敗是濫用公權力的結果,其根源是公共權力缺少監督和約束,現代化民主進程的發展,推進民主監督成為遏制腐敗的重要手段。首先,腐敗破壞社會公平正義。無論是公職人員利用公共權力搞自身待遇特殊化,還是利用公共權力謀取私利都破壞了公民權利的平等性,嚴重侵犯公民的個人權利。此外,腐敗延伸到經濟領域也會導致企業之間的不公平競爭。其次,腐敗會削弱法律權威,致使公民法律意識淡薄。政府是國家法律的制定者,公職人員作為政府的“發言人”,其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政府,公職人員的行為一直都是民眾行為的典范。而當公職人員不斷踐踏法律時,法律的權威性必然受損,民眾的法律觀念也隨之變得淡薄。最后,腐敗會歪曲民眾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法律權威與腐敗行為是相互作用的,當腐敗行為被放任縱容成為常態時,民眾的價值取向就會發生扭曲,將腐敗行為看成理所當然的事情,認為腐敗是經濟的“潤滑劑”,更甚者對腐敗行為出現追捧心理等。
腐敗破壞社會的安定和諧團結。腐敗損害政黨和政府的信譽,降低民眾的信任度,加劇公眾的敵對情緒。民眾的支持與擁護是一個政黨和國家能夠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而民眾只有在政黨和國家能夠為其提供高質量服務、謀取最大利益時才會對它們給予擁護與支持。當腐敗嚴重到讓民眾認為公共權力成為政客謀取私利的工具時,政黨和政府就會失去民眾的支持、喪失其在民眾中的威信。腐敗為社會帶來的危害還表現為,濫用公權力的人通過不正當手段實現財富的集聚,尋租行為產生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加深社會矛盾,破壞安定和諧團結的社會局面,嚴重危及社會政權的穩定。
腐敗關系政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腐敗會助長派系斗爭,削弱政黨和政府的中央權威。當腐敗蔓延到一定程度時其所形成的利益集團會導致政黨和國家內部之間的派系紛爭,各個小集體為了謀取私利在置公共利益而不顧的同時也會架空黨中央和國家的權利,進而削弱政黨和國家的權威。腐敗損耗政黨和政府的效能,造成政府和政黨的管理混亂甚至可能有亡黨亡國的危險。而被腐化的各級公職人員將工作重心從本職工作轉移到如何謀取私利、中飽私囊上,帶來執行力不足、辦事效率低下。當民眾意識到其利益受到嚴重損害,享受不到應得的公共服務時就會懷疑政黨和國家存在的必要性。
二 廉政建設及其社會價值
“廉政”一詞最早見于《晏子春秋·內篇問下第四》:“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9] 此處廉政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廉潔政治,二是廉潔正直?!傲?,政之本也。”廉政在中國古代政權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到現代社會廉政仍然是世界各國鞏固政權統治的重要手段。關于廉政,有學者認為“廉政,就是指廉潔的政治生活,是廉潔的政府和廉潔的社會、廉潔的個人和廉潔的群體以及以廉潔為導向的觀念、制度和行為方式的有機統一”[10]。也有學者認為“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結合與辯證統一”[11]。還有學者指出,廉政是指“執掌權力的群體和個體奉公守法、清正廉潔,和為達此目的而采取的措施、手段和方法”[12]。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制度政治腐敗的深刻揭露與批評,為無產階級的廉政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坝蓢医浭只ǔ龅木蘅?,又使各式各樣騙人的供貨合同、賄賂、貪污以及舞弊勾當有機可乘。在發行國債時大批地騙取國家財物,而在承包國家工程時則零星地騙取。議會與政府之間所發生的事情,在各個官廳與各個企業家之間反復重演著。”[13]以上論述深刻揭示,除掉官僚主義和腐敗的方法,是確立以實現無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廉價政府”。
列寧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廉政思想的基礎之上,結合領導蘇維埃政權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創新了馬克思主義廉政思想。列寧認為,要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國家,就必須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決不允許任何人將政權作為特權階級統治的工具甚至以權謀私、剝奪人民的根本利益。[14] 毛澤東則指出,“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是最可鄙的”[15]。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把建設廉潔政治提高到了關系人心向背與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建設廉政政治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立場,關乎政權穩定的根源,持之以恒的反腐是保持共產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保持共產黨員的清正廉潔本色的保障。
廉政建設,是指統治階級為維護其自身統治的合法性與正當性,通過教育引導、制度規范、法律法規懲戒等對掌握公權力的人進行限制與約束。一是廉政建設的主體是執政黨,為保障執政的長期性,主動提出并主導實施廉政建設;二是廉政建設的對象是公權力的行使者,廉政建設的目的是限制擁有公權力者利用手中職權謀取私利,破壞社會公平正義,侵害他人或國家的利益;三是廉政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完善的法律制度建設,也包括營造風清氣正的廉潔社會風尚;四是廉政建設的本質維護統治階級利益和統治秩序。
廉政建設是保障國家政治安全的大事。從政治安全的角度,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直接危及國家政權和政治安全。從政治安全的高度加強廉政建設是從制度和體質上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廉政建設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選擇。首先,廉政建設對鞏固執政黨的執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執政黨之所以能夠執掌一個國家的政權,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得到了大多數選民的擁護。但是腐敗腐蝕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動搖執政黨的執政地位,削弱民眾對執政黨的支持。歷史上因腐敗而喪失執政地位的政黨比比皆是。因此,只有提高政黨拒腐防變的能力,搞好廉政建設才能夠始終得到民眾的支持,鞏固政黨的執政地位。其次,廉政建設是提高政府服務能力的重要保障。廉政建設特別是廉政教育可以在思想上使公共權力的掌有者能夠做到真正地大公無私,使其在制定與實施國家政策時充分考慮到公共利益,真正地實現為民眾服務。此外,廉政建設所注重的法律、制度等建設也會盡可能地規范公職人員的決策與履職行為,從程序上保證公職人員做好其本職工作。
廉政建設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首先,廉政建設為國家經濟提供一個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廉政建設完善的法律與制度能夠規范公職人員的行為,對腐敗形成震懾,進而使企業之間進行良性的競爭,為健康經濟的發展提供公平正義的環境。其次,廉政建設使社會資源能夠得到優化配置。廉潔公正的政府能夠對社會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使得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此外,廉潔無私的公職人員也會倍加愛護國家財產,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杜絕利用職務之便奢侈度日,杜絕肆意侵吞國家財產。
廉政建設是弘揚良好文化傳統的必由之路。首先,廉政建設能夠幫助民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雖然廉政建設的主要實施對象是公職人員,但是民眾在廉政建設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視,廉政建設特別是廉政教育能夠改變公職人員與民眾關于腐敗與廉潔的價值觀,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其次,廉政建設能夠提高民眾的法律意識,提高其道德水準。無論是公職人員廉潔守法的模范帶頭、廉潔教育的不斷推進,還是法律制度的完善,都會引導民眾逐漸養成堅定的法律信念,不斷提升社會的道德水平。
腐敗是濫用公權力的社會現象,預防腐敗和遏制腐敗都是廉政建設的重要任務。廣義的廉政建設是對濫用公權力的限制,但同時各國開展廉政建設又與各國的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有緊密的聯系。政黨的發展歷史和政治道路,決定中國的廉政建設一定是長期執政的政黨為主導的廉政建設。在我國,廉政建設是指堅持中國共產黨為主導的反腐敗斗爭,通過預防教育、制度規范、法律懲處等多種方式對掌握公權力的黨員干部或公職人員進行約束,以建立廉潔政黨、廉潔政府,營造風清氣正的廉潔社會風尚的制度體系。
廉政建設是中國共產黨黨的建設的重要政治任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牢記初心,不忘使命。古今中外政治發展史證明,濫用權力導致的腐敗是顛覆政權的重要誘因,有效遏制腐敗必須將廉政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政治任務。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其基本價值在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必須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評判和監督,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必須聚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這是黨的執政生命和執政基礎所在。廉政建設正是踐行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維護政黨形象,維護執政根基的關鍵。
廉政建設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的重要保障?!罢h是國家的前提,即政黨建立國家,并領導國家。”[16] 因此政黨與國家的關系決定廉政建設的主導力量和組織方式不同。中國特色的廉政建設表現為以政黨為中心的廉政體系,因此,中國共產黨主導的廉政建設必須保障執政黨自身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即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政黨為中心的廉政體系建設有其特定的歷史積淀,并根植于中國的政黨制度和政治體制之中。因此,中國廉政建設必須立足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實踐,以永保政黨的清正廉潔為前提,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