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2014年墨西哥財政政策選擇與效應
- 朱曉金
- 872字
- 2020-11-30 10:27:43
第一章 西方財政政策文獻綜述——理論與政策分析框架
“財政政策”這一概念,于1935 年阿爾文·漢森在其《財政政策與經濟周期》中首次提出。盡管古典經濟學家的研究重點在于資源配置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西方財政理論與財政政策研究卻源自1929年到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凱恩斯革命改變了古典經濟學家的國家不干預經濟理論,主張政府實施宏觀經濟調控,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利用財政政策。20世紀西方財政政策理論的發展和演進與西方經濟學理論發展同步,從30 年代的凱恩斯主義、新古典綜合學派和新劍橋學派,到50年代貨幣主義和70年代供應學派理論,以及福利經濟學,不同的經濟學流派都形成了關于財政政策旗幟鮮明的理論觀點和措施主張,同時也發展出了完備的稅收理論與稅收原則。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西方主流財政理論流派日益宏觀化、專業化并呈現相互融合的特點,逐漸展開了對于西方發達國家自身以及新興市場國家關于政府支出、稅收、增長以及收入分配等問題的集中關注,此外數量分析工具的廣泛開發和使用使財政政策研究更加精確。當代財政理論認為,在現代市場經濟及開放環境中,一國財政政策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投資、儲蓄和宏觀經濟,已經成為宏觀經濟調節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此外因財政政策的作用機制特性,相較貨幣政策而言,除幫助一國應對經濟短期變化外,往往肩負著結構性與中長期發展的重要作用,在發揮宏觀經濟穩定與增長、結構調整、改善收入分配和促進就業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財政政策是一個有機系統,其包括財政目標和財政手段等具體內容,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出臺的為了保證國家財政目標順利實現的一些財政手段的指導原則以及相應措施。財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有財政收入(主要是指稅收)、財政支出、國債以及投資。綜合中外研究文獻發現,在20世紀的西方,對于財政政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證明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第一,財政政策在發揮穩定宏觀經濟中的作用。第二,財政政策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即其作用機制與效果。第三,財政政策在改善收入分配,促進就業等其他經濟發展目標中的作用。第四,對財政工具優化的研究,如最優稅收、最優公共支出、最優國債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