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摘要

生態文明在21世紀成為時代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書的選題正是源于對當下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的憂思而作。全球化背景下,生態文學批評應秉持多元文化的視野與胸懷,將生態文學置于社會文化的多棱鏡下,從地域、信仰、文化、經濟、技術等多個棱面來審視生態文學與其他社會文化因子之間的互動與制約關系,在此基礎上才能對生態危機產生的復雜病因進行綜合的文化“診療”。本書以此方法來解讀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的小說創作,在對生態書寫多層面溯源的基礎上,從自然、文化、精神等多個領域來確定生態危機的種種癥狀,多角度、全方位透視并確定病源,力圖對癥下藥,找尋到生態救贖的可行之路。全書由緒論、主體四章和結語共六個部分組成:

緒論部分交待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意義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論述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生態書寫的緣起。少數民族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歷史上內蒙古地域曾有的豐美的草場和茂密的森林環境,孕育了身居其中的少數民族文化的生態性。內蒙古少數民族的民間文學中所包含的生態資源在為作家提供豐富的創作素材的同時,還賦予了作家生態創作特有的民族風情。而少數民族崇拜自然的宗教信仰不僅啟迪著作家們的生態意識,也為其生態書寫涂抹上一層神秘的光輝。因此,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地域條件、積淀豐厚的民間文學以及北方少數民族相近的宗教文化傳統等,這些因素的合力促成了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創作濃郁的生態特色。

第二章論述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生態書寫的憂思。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對自然生態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面對大自然在現代工業文明利斧砍伐下正在慢慢死去的現實,與生俱來的生態責任感促使他們不約而同地以筆傳聲,在對自然生態危機觸目驚心的描摹中批判和警示人類的妄作胡為;生態危機根源在于我們的文化系統本身。面對現代文明猛烈攻勢下民族文化傳統的衰頹命運,內蒙古的少數民族作家在其小說的生態書寫中表現沉重的文化消亡的悲愴意識;而在對城市與草原人“在城”“出城”“進城”故事的書寫中,他們的精神世界的多重困境也得到了民族作家的凝眸與精微探析。面對與現代性發展結伴而來的自然惡化、文化衰落、精神困厄的重重危機現狀,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在試圖記錄這一痛苦時刻的同時,也對危機背后的“現代性”背景予以質疑與反思,并探討了民族作家如何以民族文化身份的抉擇和建構來表達對“現代性與民族性”復雜關系的思考與紓解。

第三章論述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的生態救贖之途。在對生態危機現狀多重呈現與根源認知的基礎上,探析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所作的救贖努力。基于現代性“祛魅”所致的生態破壞惡果的考慮,對自然本真的還原再現與對動物精靈的詩意書寫便成為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的文學救贖——“重塑自然神性”的有效策略;而在文化的救贖上,作家力圖通過遠古神話傳說的復歸、宗教文化傳統的激活、民族形象的建構等途徑來實現對傳統之鏈的續接和追求多元文化的共存;面對人類的精神領域出現的嚴重失衡現象,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通過對“浪漫還鄉”“詩意棲居”的理想烏托邦的構建來表達對人類精神救贖的不懈努力以及對詩意生存心靈家園的不倦追尋。

第四章論述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生態書寫的困境與突圍。行進中的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的生態書寫存在著審美上的迷津,尚需要有針對性地糾偏補弊,需要在生態話語與審美取向、科技理性與民族文化、現實的危機與理想的救贖等多項矛盾張力中尋求平衡以實現突圍,從而轉向更具啟示意義的知性創作。

結語部分總結了新時期以來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生態書寫獨有的氣質品格與價值意義。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的生態書寫是一種來自“血液記憶”的自覺書寫,滲透著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生命意識。作品中所涉及的文明與發展之痛、對詩意生存的理想化追求等問題,也是生態學影響下的現代游牧民族對人類生存困境的思索。這些話題的生態言說表現作家們力圖超越民族與本土局限而面向人類世界的普世關懷意識。

關鍵詞:新時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小說創作;生態書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沙湾县| 图们市| 屏东市| 五莲县| 常宁市| 定边县| 阜新| 华亭县| 南开区| 红原县| 嘉祥县| 临西县| 英吉沙县| 黎平县| 洪江市| 霞浦县| 内丘县| 枣阳市| 杭锦旗| 石渠县| 沁阳市| 额尔古纳市| 左贡县| 正阳县| 永善县| 抚顺市| 宁安市| 乌拉特中旗| 海城市| 柏乡县| 新泰市| 云霄县| 孝昌县| 布尔津县| 福清市| 汝南县| 信阳市| 云安县| 新津县|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