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馬克思主義原理與應用研究作者名: 程恩富本章字數: 3762字更新時間: 2021-02-08 14:46:53
第八節 要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
一 要高度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階級理論
1979年3月,鄧小平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文中指出:“我們反對把階級斗爭擴大化……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社會主義社會,仍然有反革命分子,有敵特分子,有各種破壞社會主義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和其他壞分子,有貪污盜竊、投機倒把的新剝削分子,并且這種現象在長時期內不可能完全消滅。同他們的斗爭不同于過去歷史上的階級對階級的斗爭(他們不可能形成一個公開的完整的階級),但仍然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階級斗爭。”[156] 同年6月,鄧小平在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四川代表團的講話中也指出:“既反對階級斗爭熄滅論,又反對階級斗爭擴大化。”1980年,鄧小平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中指出:“有人說,剝削階級作為階級消滅了,怎么還會有階級斗爭?現在我們看到,這兩方面都是客觀事實。目前我們同各種反革命分子、嚴重破壞分子、嚴重犯罪分子、嚴重犯罪集團的斗爭,雖然不都是階級斗爭,但是包含階級斗爭。”[157] 由鄧小平主持制定、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明確概括:“在剝削階級作為階級消滅以后,階級斗爭已經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黨的十三大也強調:“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還會長期存在,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當前,我們仍然要貫徹鄧小平的諄諄教導:“社會主義社會中的階級斗爭,是一個客觀存在,不應該縮小,也不應該夸大。實踐證明,無論縮小或者夸大,兩者都要犯嚴重的錯誤。”[158] 可見,鄧小平關于反對在階級斗爭問題上兩種錯誤傾向的方針,具有重要的奠基意義。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階級斗爭已經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它在一定范圍內還將長期存在,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能激化。”從斗爭的表現形式和核心問題上看,江澤民指出:“這種斗爭集中表現為資產階級自由化同四項基本原則的對立,斗爭的核心依然是政權問題。”2001年4月2日,江澤民在全國社會治安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又強調:“在國際國內各種因素的作用下,一定范圍的特殊形式的階級斗爭不僅現在仍存在,而且還將長期存在,有時還會很尖銳。”同時,他還告誡說:“我們不會再重犯過去那種‘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但對現實中存在的一定范圍的特殊形式的階級斗爭,也就是新形勢下的對敵斗爭,全黨同志絕不能掉以輕心。”可見,江澤民強調階級斗爭的核心和絕不能掉以輕心的觀點,具有十分重要的針對性和現實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也多次強調堅持階級立場和階級分析的思想。如2013年3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的講話中就強調了黨員領導干部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指出馬克思主義觀主要包括:“關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關于社會形態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基本觀點;關于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基本觀點;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觀點;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觀點;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觀點,等等。”[159] 這其中自然包含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觀。2014年2月,習近平在《二月講話》[160] 中明確指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首先就是階級立場,進行階級分析。”[161] 關于階級斗爭問題,《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中明確指出:“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可見,階級斗爭有可能激化的觀點、階級立場和階級分析的原則,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性和客觀性。
簡言之,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主要由產權關系和政治關系決定,并可進一步劃分為多個階層,而這與西方社會學關于由職業和收入決定的階級或階層的含義有本質區別。階級、階級立場、階級分析、階級斗爭理論是馬列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觀察和處理國內外重要矛盾的主線索之一,是關系到全面實現“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的戰略目標,積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容回避的理論和現實問題。
二 要善于準確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
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中,馬克思首次明確提出“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這一概念,指出:“這種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達到消滅這些差別所由產生的一切生產關系,達到消滅和這些生產關系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系,達到改變由這些社會關系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的必然的過渡階段。”[162] 在《偉大的創舉》中,列寧論述過什么是“完全消滅階級”,指出:“為了完全消滅階級,不僅要推翻剝削者即地主和資本家,不僅要廢除他們的所有制,而且要廢除任何生產資料私有制,要消滅城鄉之間、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之間的差別。這是很長時期才能實現的事業。”[163] 鄧小平1992年春在南方談話中說:“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164] 可見,我國目前處于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距離馬克思說的“四個達到”、列寧說的“完全消滅階級”和鄧小平說的“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目標還相去甚遠,階級分析方法依然是當前洞察國內外重要現象和矛盾的主要方法之一。
第一,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劇變是階級斗爭的反映。美國最后一任駐蘇聯大使馬特洛克在回憶錄《蘇聯解體親歷記》中寫道:“階級斗爭理論是列寧主義者的國家結構演進觀及同西方發生冷戰所依據的中心概念。沒有它,冷戰的理由就不復存在,一黨專政的理論基礎也就隨之消失”[165];“如果蘇聯領導人真的愿意拋棄階級斗爭觀念,那么他們是否繼續稱他們的指導思想為‘馬克思主義’也就無關緊要了,這已是一個在別樣的社會里實行的別樣的‘馬克思主義’。這個別樣的社會則是我們大家都能認可的社會”[166]。所以,他認為主張“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的戈爾巴喬夫已“明確無誤地拋棄了階級斗爭觀念”[167]。蘇東社會主義國家蛻變(鄧小平曾用“復辟”一詞)為壟斷資產階級統治的資本主義國家,是這些國家和國際階級斗爭的典型案例。
第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還是階級對立的社會。除了我國等社會主義國家之外,那些階級對立的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和對外關系領域均存在多種形式的階級斗爭,還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去分析。各國的共產黨人和馬克思主義學者也是重點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深刻剖析西方國家制度和種種痼疾,包括對近年波及約80個國家的“占領華爾街”國際運動、法國的“黑夜站立運動”、全球生態環境、美國入侵活動和總統選舉等嚴重問題的分析。我國馬克思主義者分析當代資本主義問題也不宜放棄階級分析方法。
第三,在政治和軍事領域,西方敵對勢力變本加厲地開展西化和分化我國的階級斗爭。西方資產階級在奪取蘇聯東歐國家統治權之后,便把階級斗爭的主要矛頭對準中國,他們采取“接觸”與“遏制”、硬實力與軟實力(綜合采用又稱“巧實力”)并舉的多種策略,包括美國及其盟國打著所謂“亞太力量再平衡”旗號,從軍事上對我國搞C型圍堵,并在南海、東海、中國臺灣、香港、西藏、新疆以及朝鮮半島等問題挑起事端、妄圖遏制、威脅和分裂我國。國內某些政治勢力與西方敵對勢力互相配合,試圖把工人階級政黨執政的社會主義中國改變為或分裂出去搞資本主義,這難道還僅僅是所謂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刑事犯罪問題,而不包括階級斗爭的內容?
第四,在意識形態領域,我國資產階級自由化人士和思潮不斷開展對馬列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的階級斗爭。學術探討無禁區。一般的思想理論認識問題與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體系有本質區別。那些堅定地主張和宣傳“主體私有化或民營化”以及“資產階級多黨制和西方憲政觀”等反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言行,難道不包含著思想理論上階級斗爭的內容?那些試圖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零八憲章”發起人和主要簽名者,以及串聯上街搞資產階級的“顏色革命”,難道不是意識形態領域階級斗爭轉化為政治行動的階級斗爭?
第五,在經濟領域,少數中外私有企業的投資人或代理人違法延長勞動時間、克扣工人收入、惡化勞動條件、提高勞動強度等,也包含著階級斗爭的內容。馬克思在《資本論》等論著中透徹地揭示了這些經濟上階級斗爭的客觀表現,其不會因為執政黨性質的變化而有根本變化,但解決的途徑和方法卻不同。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圓滿解決這些問題。
第六,民族資產階級不屬于階級斗爭的對象。作為整體的民族資產階級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具有擁護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能量,這是主要的正作用;但另一方面,在一定條件下也會動搖甚至有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副作用。因此,目前民族資產階級整體不是階級敵人和階級斗爭的對象,而是統一戰線和團結聯合的主要對象。
第七,任何階級的個別人員均有可能從原有階級轉化為另一階級。至于對包括貪污腐敗分子在內的嚴重犯罪分子,如果他們不否定四項基本原則,則不屬于階級斗爭范圍;而如果他們同時否定四項基本原則,則帶有階級斗爭的性質。正如鄧小平談到我們同嚴重犯罪分子、犯罪集團的斗爭時所強調的,“雖然不都是階級斗爭,但是包含階級斗爭”[168]。
(原載《天府新論》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