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強黨的獨特優勢研究
- 虞文清
- 5257字
- 2021-01-05 12:16:00
第二節 黨的獨特優勢的現實挑戰
一個團隊的優勢是現實的,同時又是變化的。中國共產黨的獨特優勢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但是,正如黨的性質和宗旨不是恒定不變的一樣,黨的獨特優勢也不是一勞永逸的。習近平說:“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31]所以,全黨同志必須精心呵護,“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由于種種原因,黨的獨特優勢目前正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各種因素的嚴峻挑戰。換言之,黨的執政資源正在逐漸流失。習近平說:“毋庸諱言,由于黨內外、國內外種種復雜因素的影響,黨的健康肌體也感染了不少病菌,一些黨員、干部在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質、工作能力、作風狀況上都處于亞健康狀態,人民群眾還有不少意見。”[32]
一 黨的理論優勢面臨的挑戰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黨的靈魂。對理論本身的挑戰主要來自西方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他們利用其傳媒優勢與人性弱點通過各種途徑滲透進來,對我們黨員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了強有力的沖擊。有些人輕飄飄地說“馬克思主義過時了”。馬克思主義有沒有“過時”,會不會“過時”,不是誰說了算的問題,而是看客觀規律是否起了變化。古人說“天不變道亦不變”。只要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客觀規律這個“天”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這個“道”就沒有也不可能過時。習近平說:“實踐也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占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33]但是,如果我們不加強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習、研究、宣傳、教育,如果我們對于意識形態工作疏于防范,掉以輕心,麻木不仁,放任自流,黨的理論優勢就有被削弱甚至喪失的危險,真理的光芒就會被世俗的灰塵所蒙蔽。
對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挑戰主要來自主觀主義即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等不良思想意識與思想方法。教條主義表現為“唯書”“唯上”“不唯實”。特別明顯地表現為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機械地照搬照套,生吞活剝上級的指示與精神;經驗主義表現為想問題、做決策,不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而是一切從固有的經驗出發(自己的經驗或別人的模式)、從主觀臆想出發、從善良的動機出發,而輕視對客觀規律的探尋與研究。其結果只能是導致理論與實際相脫離,領導與群眾相疏離。反觀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在講求實事求是的中國,不實事求是的現象可以說比比皆是。這種言行不一的“病灶”難道不正阻礙著黨的理論優勢的發揮嗎?
對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主要來自黨的一些領導干部對群眾工作的強迫命令或單純的說教。有些人用物質刺激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有些人用文化娛樂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有些人用技術手段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有些人用強迫命令代替思想政治工作等。總之,在有些地方或有的時候,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被放在了可有可無的邊緣化地位。習近平說:“現在,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輕視思想政治工作,以為定了制度、有了規章就萬事大吉了,有的甚至是已經不會或不大習慣于做認真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有的甚至認為組織找自己談話是多此一舉。正是這樣的簡單化和片面性,使一些本來可以落實的制度得不到落實、一些本來可以避免的問題不斷發生。”[34]
二 黨的隊伍優勢面臨的挑戰
黨能否保持先進性,基礎是黨員隊伍的構成是否體現了先進性。前些年,由于某種程度上存在的“治黨不嚴”,導致了黨的隊伍先進性受損。
對新黨員質量的挑戰主要來自一些黨組織把關不嚴,在發展黨員問題上沒有嚴格按照黨員標準成熟一個發展一個,而有點片面追求發展數量,或者對不符合條件的人“降格以求”,或者是用其他標準(如能人標準、金錢標準、人情標準)取代黨員標準,導致了新黨員質量的嚴重下降。
黨員隊伍整體質量的下降主要來自一些黨組織對黨員的要求教育管理監督不嚴。有些黨組織既未曾對黨員提出嚴格要求,也未曾開展嚴格教育,“三會一課”流于形式,民主評議走走過場,有些支部多年未開黨員會議,有些黨員甚至黨費也由人代繳,平日里黨員與非黨員沒有什么區別,黨員混同于一般群眾的現象比較常見。特別是一些領導干部手中有了權力,加上監督的缺失,被各種腐敗病毒所感染,而從人民的公仆蛻變為老板的“私仆”,由先進分子蛻變為腐敗分子,嚴重地惡化了黨的政治生態,毒化了黨群關系與社會風氣。鄧小平當年指出:“當前,也還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權、特殊化,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損害黨的威信,如不堅決改正,勢必使我們的干部隊伍發生腐化。”[35]
對黨員作用發揮的干擾主要來自一些黨員干部腦海里的民粹主義與個人英雄主義等不良思想。當前在我國,一些黨員干部過分崇拜群眾的自發性,否定黨的領導的自覺性,就表現為民粹主義思想。個人主義也稱為“個人英雄主義”,他們把自己看成是“上帝派來拯救人民的救世主”,干工作喜歡單打獨斗,處理問題常逞匹夫之勇,不能帶領與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奮斗,看不到人民群眾的力量與智慧。
三 黨的目標優勢面臨的挑戰
理想是人類靈魂生活的寄托,共產黨員應該做一名理想遠大的戰士,而不能成為急功近利的市儈。目前在我們的黨員、干部隊伍中,信仰缺失是一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對共產黨員理想信念的挑戰現在看來主要有三個方面。
對追求目標的挑戰主要來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低潮形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蘇東劇變的發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在這種形勢下,有些人錯誤地把社會主義一種模式的失敗當成了共產主義運動的失敗,把暫時的挫折看成了歷史方向的改變,把局部的失利看成了整體的失敗。有些人因此提出“社會主義的紅旗在中國究竟能夠打多久”這樣的疑問。其實,當年毛澤東在井岡山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毛澤東在回答“井岡山的紅旗究竟能夠打多久”疑問時指出,井岡山的紅旗不僅能長久打下去,井岡山的星星之火一定能成燎原之勢。短短20年時間就驗證了毛澤東預言的正確性。
對精神支柱的挑戰主要來自封建迷信與邪教。一些人雖然對現實不滿,渴望改變現狀,但盲目地接受了迷信與邪教宣揚的“世界末日論”“來世天國論”等荒誕學說,否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客觀規律,更否認共產主義社會的現實可能性,從而把自己的信仰、精神寄托在虛無縹緲的來世,“不信馬列信鬼神”。
對精神動力的挑戰主要來自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與功利主義。由于現實生活是一個商品經濟的社會,商品、貨幣的功能被人為地無限放大,傳統中國社會的“權力拜物教”與改革開放后西方傳入的“金錢拜物教”交叉感染,一些人把理想與現實等同起來,只顧眼前,不顧長遠,急功近利,放棄精神追求。中國社會當前出現了各種危機,可以說最大危機無過于“信仰危機”。
四 黨的宗旨優勢面臨的挑戰
崇高的宗旨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不二法門。目前對黨的宗旨最大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
對服務對象的挑戰主要來自剝削階級腐朽思想。比如拜金主義者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歪曲為全心全意為“人民幣”服務;享樂主義者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扭曲為人民為“我”服務,把自己從服務主體變為服務客體;極端個人主義者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曲解為“全心全意”為自己和小集團謀私利,而對人民的疾苦置之不理。
對服務方式的挑戰主要來自市場經濟等價交換的原則。習近平指出,“不可否認的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換原則必然會滲透到黨內生活中來,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36]有些人誤認為既然是市場經濟,什么都可以而且應該交換,把經濟領域的原則不加分析地套用到黨的政治生活領域和其他領域,“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把為人民服務的職責當成了個人撈取好處的機會與籌碼,只講交換,不講奉獻,忘記了或者背棄了黨的宗旨。有些人甚至把黨和人民委托領導者行使的公共權力也拿到市場上去交易,因此上演了一幕幕“權錢交易”“權權交易”與“權色交易”的丑劇。原江西省委書記蘇榮在《懺悔錄》中寫道:“正常的同志關系,完全變成了商品交換關系。我家成了‘權錢交易所’,我就是‘所長’,老婆就是‘收款員’。”這是當前階段腐敗多發、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江澤民說:“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在經濟領域必須重視和運用價值規律,講等價交換,但決不能把商品交換的原則引入黨內政治生活。”[37]
五 黨的組織優勢面臨的挑戰
對黨內民主的破壞主要來自專制主義與家長制作風。有些人一方面背離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用“一言堂”“家長制”取代“民主集中制”,對上只講民主不要集中,對下只講集中不講民主,把“與中央保持一致”曲解為與自己保持一致,把黨的集體領導變為個人領導。
對集中領導與組織紀律的挑戰主要來自自由主義思想。習近平說:“我們當前主要的挑戰還是黨的領導弱化和組織渙散、紀律松弛。”[38]有些人把黨的“鐵”的紀律演化為“橡皮筋的紀律”,可松可緊,不能做到“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執行紀律時遇到“大人”“名人”“能人”或“關系戶”時網開一面,以致造成了黨內紀律的渙散;有些黨員干部不是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與黨的形象,對社會上損害黨的形象的言行聽之任之,麻木不仁,更有甚者,“有的黨員干部想說什么說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有的還專門挑那些黨已經明確規定的政治原則來說事,口無遮攔,毫無顧忌,以顯示自己所謂的‘能耐’,受到敵對勢力追捧,對此他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39]
從當前情況來看,對黨的紀律的最大挑戰來自封建的等級特權思想與“人情風”,導致相當大程度上的有紀不依,執紀不嚴,違紀不究。
六 黨的作風優勢面臨的挑戰
對黨的糾錯機制優勢的挑戰主要來自好人主義的庸俗作風。當前黨內的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不太正常,主要原因是受到“好人主義”等消極思想的影響。一些人片面吸取了過去年代過火的黨內斗爭的教訓,從無原則的斗爭轉變為無原則的遷就,放棄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正如習近平所說:“現在,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利器’在很多地方變成了‘鈍器’,透跡斑斑,對問題觸及不到、觸及不深,就像雞毛撣子打屁股不痛不癢,有的甚至把自我批評變成了自我表揚,相互批評變成了相互吹捧。”[40]這種庸俗作風嚴重削弱了黨的自我凈化的“免疫力”,危害到黨的肌體的健康。
對黨的求真務實作風優勢的挑戰主要來自形式主義等不良作風。習近平說:“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41]形式主義一切為了“好看”而不圖實際效果。無論是理論學習還是實際工作,片面追求廣播有聲、電視有影、報紙有名,這種“轟轟烈烈搞形式主義,扎扎實實做表面文章”而不求實際效果的做法為群眾所深惡痛絕。
七 黨的根基優勢面臨的挑戰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42]實際上黨的力量根基也在民眾之中。鄧小平說:“區別一個工作人員是否有錯誤,主要看他在工作時是否聯系了群眾,是否依靠了群眾。我們責備干部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是因為官僚主義、命令主義脫離群眾,不是依靠廣大群眾去進行工作。”[43]目前對黨的根基優勢的挑戰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對聯系群眾優勢的挑戰來自官僚主義作風。官僚主義可以說是執政地位的衍生物,從執政開始就產生了,是離間黨群關系的“腐蝕劑”。比如很多的決策失誤都源自于官僚主義。黨的領導最重要的是決策領導,一項決策失誤給黨和人民帶來的損失往往是巨大的,因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
對依靠群眾優勢的挑戰來自命令主義或者說強迫命令作風。鄧小平說:“官僚主義傾向還有一種比較大量的表現,就是命令主義。不少黨的組織和干部,在作出決議、指示以前,既不同群眾商量,在執行決議、指示的時候,對群眾又不是采取說服教育的方法,而是企圖一切依靠命令行事。犯這種錯誤的同志,他們在主觀愿望上也許是想把工作做好,但是,在實際上卻是把工作做得很壞。這種命令主義的錯誤,在黨的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中表現較為突出,但是,下面的命令主義錯誤,往往是同上級領導機關的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的領導分不開的。”[44]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而不是行政命令式的領導。而有些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卻習慣于行政命令式的領導,不是把群眾看成是依靠對象而是命令的對象,頤指氣使,隨心所欲。
綜上所述,黨的固有的獨特優勢近年來正受到來自不同方面因素的種種挑戰,如果我們不能戰勝挑戰,原有的獨特優勢就會有喪失殆盡的危險性,優勢就會轉化為劣勢。習近平說:“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45]這就是“能經受各種風險”中“風險”的本意所在。所以,全黨同志必須有強烈的危機感,憂黨、憂國、憂民,全力以赴地迎接挑戰,化解風險,才能使黨化險為夷,永葆青春,鞏固優勢,擴大優勢,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應該看到,當前黨內存在一些陰暗面,但不是主流,而且在黨內處于不合法地位,久經考驗的中國共產黨一定能依靠黨內的健康力量克服不正之風,使黨的形象“歷久而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