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退稅的資源再配置效應研究
- 王勝
- 2489字
- 2021-01-05 12:13:26
第二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一 研究思路
本書試圖在一個一致的理論框架下,從微觀層面——企業間資源配置效率和中觀層面——行業層面資源再配置作用來分析出口退稅的資源再配置效應,并分析出口退稅對企業的全球價值鏈位置,以及整體貿易利得的經濟效應等,發現:中國的出口退稅是否有效地減輕了出口部門和非出口部門之間的生產率差異,從而發揮企業層面資源再配置作用?出口退稅政策改革是否有效地減輕了市場扭曲程度,從而實現行業層面的資源再配置作用?是否有效地提升了中國制造業企業在全球價值鏈的國際地位?是否改善了中國的貿易利得?下面對本書的研究思路進行詳細描述。
第一,我們分別對出口退稅對企業資源配置的作用、出口退稅的貿易利得分析和企業異質性貿易理論框架下的全球價值鏈研究三個方面的文獻進行綜述,發現尚未有研究將三者納入到一個統一的框架,這就成為本書的研究起點。
第二,通過在企業的成本函數中納入其所處全球價值鏈位置的方法,構建一個統一的理論模型,分析出口退稅政策的企業層面、行業層面資源再配置作用以及對全球價值鏈位置的影響。得到我們的第一個理論假說:出口退稅存在企業層面的資源再配置作用。利用中國的微觀數據,我們在第四章檢驗了理論假說1。通過在行業層面考慮市場扭曲的存在,分析出口退稅對市場扭曲的資源誤置的影響,得到理論假說2,并在第五章通過中國的數據進行檢驗證明。進一步地,分析出口退稅對企業的全球價值鏈位置的影響時,我們得到理論假說3。在理論假說3的基礎上,我們得到兩個額外的理論假說,分別是理論假說4及理論假說5,這種變動會縮小理論假說2的結論。這三個理論假說的結果將在第六章進行計量檢驗。
第三,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的特征和事實進行回顧,為理論分析和數理模型界定基本概念。并分析中國的差異性出口退稅政策與企業層面資源再配置、行業層面資源再配置、全球價值鏈位置的相關關系,并在第三章給出形象的圖形分析。
第四,分析出口退稅對中國貿易利得的影響。整體評價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得到理論假說6。并根據中國的現實情況,得到出口退稅使得企業向全球價值鏈的下游移動,但整體而言,出口退稅政策依然提高了消費者的貿易利得。進一步地,將出口退稅對消費者利得的影響分解為四個部分:生產率效應、產品種類效應、差異化效應和全球價值鏈位置矯正后的貿易條件效應,從而得到理論假說7。通過數值模擬的方法,得到主要的貿易利得來源于生產率效應。
二 研究內容
本書除了導論、結論與政策含義之外,還包括七個章節。具體內容如下:
導論部分簡要地介紹研究背景與意義、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創新與不足。
第一章是文獻綜述,系統梳理了三大類文獻。第一類關于出口退稅的資源配置作用,第二類關于出口退稅的貿易利得分析,第三類關于全球價值鏈下的異質性貿易理論研究。最后對文獻進行簡要評述。
第二章是理論分析,基于一個企業異質性貿易模型,刻畫處于連續生產階段的企業行為,分析出口退稅政策的企業層面、行業層面資源再配置作用,以及其對企業全球價值鏈位置的影響。通過分析出口退稅對出口企業與非出口企業之間的生產率差距的影響,得出我們對于企業間資源再配置的第1個理論假說;進一步假定存在市場扭曲,且在行業層面存在異質性,從而分析出口退稅的行業層面資源再配置作用,得到本書的第2個理論假說;分析出口退稅政策與企業的全球價值鏈位置的關系,得到本書的第3個理論假說,并分析全球價值鏈位置變動會對出口退稅的前兩種資源再配置作用施加怎樣的影響,得到本書的第4個和第5個理論假說。
第三章是特征和事實。這部分分析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是如何從“中性原則”轉變為“差異性原則”,測度出口退稅率和有效退稅率的變動趨勢;并給出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與企業層面資源再配置、行業層面資源再配置、企業全球價值鏈位置的相關關系圖。
第四章分析出口退稅對生產率的影響,從而得到在企業層面資源再配置作用。在第二章構建的理論模型的基礎上,檢驗第1個理論假說。利用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中國海關數據庫和中國出口退稅的合并數據,分析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是如何影響出口部門企業和非出口部門企業生產率,并從不同樣本的角度進行比較分析,包括不同的貿易方式、不同所有制企業和不同地區來進行分樣本回歸,并進行穩健性檢驗。進一步地,利用傾向得分匹配方法將出口企業和非出口企業匹配,利用反事實模擬方法分析出口退稅對兩部門的生產率差距的影響。從行業層面,分析出口退稅的企業間資源再配置作用,并分28個制造業行業進行分析,得到出口退稅對中高技術行業和中低技術行業差異性的資源再配置作用。
第五章分析出口退稅對市場扭曲的影響,從而得到在行業層面資源再配置作用。本章將檢驗第二章中的第2個理論假說。首先,通過Foster等(2016)的市場扭曲刻畫方法,刻畫要素扭曲和產出扭曲的復合扭曲程度。其次,本章將對出口退稅對不同生產率企業所在市場的扭曲的影響進行分析。進一步地,區分新進企業和退出企業,進行分析。最后,在拓展分析中,對扭曲與生產率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
第六章分析出口退稅對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位置的影響。本章將檢驗第二章中的第3個至第5個理論假說。本章需要計算的核心指標是企業層面的全球價值鏈位置,從UIBE GVC Indicators數據庫的國家行業價值鏈位置指標出發,得到企業層面的全球價值鏈位置指標。利用微觀企業數據,實證考察出口退稅對企業全球價值鏈位置的影響、出口退稅對不同樣本企業的全球價值鏈位置的影響,并對全球價值鏈位置對出口退稅的企業層面資源再配置作用(理論假說1)、出口退稅的行業層面資源再配置作用(理論假說2)的影響進行拓展分析。
第七章對出口退稅整體利得進行評估。從整體層面,分析出口退稅對貿易利得的影響,區分兩種狀態:存在出口退稅下的貿易利得和不存在出口退稅下的貿易利得,通過數值模擬分析兩種狀態的利得大小。進一步地,從靜態的福利分解出發,借鑒錢學鋒等(2016)、Demidova和Rodríguez-Clare(2009)的貿易利得分解方法,并通過數值模擬觀察出口退稅政策對福利的各個部分的影響。
第八章是本書的主要結論和政策含義。這一章對全書進行總結,歸納全書的主要研究結論,并指出政策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