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選題緣起

當今對社會歷史變化的研究,已越來越聚焦于社會生活方式及其對人們思想與行為的影響,這就必然導致從宏觀的社會歷史規律性研究轉向微觀社會歷史的現實分析。在中國過去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儒家在中國社會文化與秩序治理上發揮了突出的作用,而且如上文所言,儒家的傳統社會治理思想仍然直接或間接、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今天中國的社會發展,從理性特點到信仰體系、從道德體系到行為規范、從時間到空間等,都在其關懷與實踐范圍之內。這與儒家自身的社會性是分不開的,社會現實的政治關系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邏輯出發點與思想出發點,儒家的一切理論也都圍繞著如何制定系統的倫理價值規范來維持現存的社會秩序與等級制度,然而“民為國本”的思維邏輯在向實踐轉化的過程中,因其自身的歷史局限性,自然轉到“君為政本”的實踐邏輯上,“實踐邏輯”與“思維邏輯”源于同一理論原點,并維持著自身的動態平衡體系。儒家的民本治理思想既以規范與評價君權為主要功能與導向,又包含著若干超越時代的政治價值,其縝密的構思、實踐的品格、對現實的關切和對人性的規范,以及其所體現出的批判精神、民本精神等等,都奠定了現代中國社會治理的傳統基礎。

對于儒學研究,學術界主要從儒家倫理思想、儒家經濟思想、儒家教育思想、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政治思想、儒家文化思想、儒家哲學思想、儒家宗教思想、儒家史學思想等多方面進行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但當我們對儒家文化進行整體性詮釋之時,則會發現儒家的政治、倫理、經濟、管理等思想均可以從社會治理的視角進行綜合性的研究。因為儒家的這些思想,從本質上而言都包含著一種治理的維度。馮友蘭說,中國的哲學思想,是講人,講人的福利的,而且講過之后是要實行的,不是空講的。這就意味著對儒學的研究必然轉向人與人如何相處的社會,以及如何進行社會治理。這樣就使得對傳統民本社會治理思想的研究成為必要,這也是把握中國傳統社會治理文化的基本線索。

儒家民本治理思想不僅存在于帝王政治的國家治理之中,也存在于中國民間社會的治理行為之中,這種民間的社會治理行為同時又體現著國家中心主義的意識取向。中國傳統社會的國家與社會不是以兩種關系而存在,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只是以兩種不同的表現形態存在而已。家族是國家的載體與縮影,國家是家族的衍生與擴大,家國的一體構成了中國傳統社會典型的宗法社會形態結構。因此,研究儒家民本社會治理,離不開傳統中國的國家治理與政治治理。

2013年,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概念被中央文件首次提及,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國家治理,作為實現國家性質、國家發展和國家根本制度要求的治理,是國家共同體的總體治理,包含著狹義上的社會治理。而從廣義上而言,在人民的政治共同體意義上,國家治理幾乎等同于社會治理,社會治理的要求與價值取向體現了國家治理的要求和價值取向。因此,2015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它突出了人本的核心價值,體現了社會治理的核心是“人”,目的是將社會治理的過程服務于人的全面成長,并通過制度保障,實現“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目標。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代表中共的社會管理理念發生了質的飛躍,但當前支撐中國社會治理創新的理論明顯短缺,可供借鑒的西方治理理論本身尚不成熟,況且中西制度差異較大,治理理論的中國適用性問題尚有待討論與分析,這就決定了研究中國傳統社會治理文化與中國社會治理路徑創新的必要性、必然性與合理性。立足中國國情,借鑒傳統社會治理智慧,創新中國社會治理理論與路徑,是當前社會建設的重要理論與實踐課題。

“以民為本”是中國古代社會治理思想的主要核心價值。“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為生民立命”等一系列民本社會治理思想貫穿了中國幾千年之歷史。本書結合社會治理的社會學、政治學等方法,來揭示儒家民本思想的邏輯與體系,同時,各種社會治理的智慧亦滲透在儒家的民本理念之中,儒家之所以影響中國長達幾千年,除了思想的內在因素之外,這些社會治理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有關民本思想的研究可用“汗牛充棟”來形容,但大多數是從歷史或人物視角展開的,并沒有真正超越若干著名儒學前輩所共同設定的邏輯與架構,從社會治理的角度對儒家的民本思想進行研究的則微乎其微,而儒家思想的精髓恰恰正是對現實社會的關懷與實踐。筆者本著這樣的初衷選題,希冀能在儒學的發展與中國社會治理路徑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新等方面能引起些許新的思考,于愿足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坪县| 兴安盟| 廊坊市| 安多县| 通渭县| 怀集县| 得荣县| 新龙县| 涟源市| 延长县| 洪湖市| 芜湖县| 出国| 楚雄市| 商丘市| 大港区| 九龙县| 宁武县| 平果县| 抚顺县| 文安县| 博兴县| 井陉县| 英山县| 科技| 福泉市| 宜兴市| 芦山县| 和田县| 太仓市| 遂平县| 达孜县| 泽普县| 迁西县| 甘南县| 区。| 扎鲁特旗| 陵川县| 句容市| 永和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