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完善政府治理體系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把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作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2018年繼續著力于轉變政府職能,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完善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一)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

首先,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在2018年全國兩會中國務院機構改革取得成效,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部門被調整為26個。國務院機構改革不僅是行政體制的改革,也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變革。一是國家機構改革進一步強化了黨的領導。比如,將民委、宗教事務等歸為中央統戰部,從而減少管理的層級,有利于在國家機構發揮管理職能的過程中充分貫徹黨的領導。與此同時,正式設立國家監察委員會也體現了黨對監察工作與體制領導的強化,促進了黨的領導力與引領力的提升。二是更好地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設立就是應對市場變化的措施,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從而打破傳統的分行業管理模式,加強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職能,有利于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三是緊扣人民所需,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如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國家醫療保障局,體現了對人民醫療保障、健康意識的重視,有利于更好地滿足和保障人民看病治病的需求;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有利于保障軍人的合法權益,為解決其退役就業等問題提供服務;組建應急管理部,既推動國家應急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同時也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組建農業農村部,積極實施“三農”政策,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提高鄉村的物質生活水平。

其次,合理優化政府職能。這一年,一方面,各級政府下放更多的行政審批權,推進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社會各領域更好的發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隨著多省區市步入省級機構改革的全面實施階段,各地都展開了一場效能革命。福建省的“放管服”改革實踐通過建立“小聯合國”,為審批事項開通綠色通道,具體分配和落實各部門任務;海南省基于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自2015年起在三個地區推行“極簡審批”試點,簡化行政審批事項與程序,提高服務效率與服務水平,有效地制約了審批辦事部門“規劃打架、部門扯皮”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在“放”的同時加強監管,創新監管方式。如內蒙古通過建立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和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制度,初步形成以信息公示為基礎、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銀川市搭建審批監管信息互動平臺,利用大數據挖掘、分析、預估研判潛在風險,為監管部門精準監管提供決策依據。[14]

最后,優化政務服務水平。優化政務服務水平對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高服務質量,建設服務型政府具有重要意義。2018年,一方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加快電子政務的發展,構建快速、高效的在線服務平臺,增強人民對政府的滿意度與信任度。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到4.70億,占總體網民的58.6%。“掌上政務”的不斷發展使得公共服務的實效性得到保障,群眾獲取信息、辦理業務更加方便快捷。[15]另一方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提出了提高服務工作實效、推進政務公開平臺建設等任務,并做出相關具體要求。此外,還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各地政府根據自身情況強化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在健全制度、拓寬渠道、加強監察等方面采取更加具體的措施,并搭乘新媒體、互聯網快車來推進政務公開。四川省西昌市針對少數民族群眾關心、關切的重點領域,全力搭建雙語政務公開工作機制,規范雙語公開要求、雙語公開方式、雙語公開渠道等內容,提升少數民族群眾政務公開參與度,為政務公開開拓了新途徑和新渠道。廣州市海珠區試點開發政務公開“e導通”系統,依靠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群眾辦事高頻事項,形成事項辦理熱力圖,主動推送辦事指南、事項咨詢、預約服務、辦理流程等信息。[16]政務公開緊跟時代的發展,發揮大數據、新媒體等的作用,滿足社會公眾對政府信息的切身需求,加強政務信息共享,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推動政務公開更加透明。

(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明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是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樣也屬于經濟體制改革的范疇。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有效激發了企業和市場的活力。2018年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背景下,政府繼續強化宏觀調控職能,規范市場行為和秩序,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優化與市場的關系。

2018年,我國仍然牢牢把握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基本特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我國經濟的新舊動能持續轉換,努力實現更高層次的供需動態平衡與高質量發展。第一,繼續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18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三去一降一補”成效顯著。一方面,截至2018年底,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確定的鋼鐵去產能1.4億噸至1.5億噸上限指標。另一方面,工業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產業發展壯大。2018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7%,明顯高于6.2%的整體工業增速。[17]同時創新創業,加快發展新動能。在科技發展方面,“嫦娥四號”等重大科技創新取得成功。在創業方面,根據《2018中國雙創白皮書》的統計,2018年,我國市場主體總量首次超過1億家;120家國家“雙創”示范基地、5500多家眾創空間、40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3500多家創業投資機構蓬勃發展,助力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創業市場。河南作為創業大省,表現依然亮眼,全省實有市場主體530.6萬家,穩居中部地區第一位。[18]

第二,加強政策的協調與配合,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更應聚焦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除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之外,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化增值稅改革,適當降低稅率水平;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讓更多企業享受優惠;退還部分企業的留抵稅額。深化增值稅措施有利于進一步降低制造業的稅負,有效改善市場預期,從而激發企業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升級改造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增強企業的盈利水平和發展后勁。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年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19],這有利于調動企業與個人的積極性,為形成健康的市場秩序與環境提供了動力。在政府與市場關系協調方面,各級政府尊重市場規律,彌補市場缺陷,深入開展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監督管理,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從而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現代經濟體系的建立。

(三)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依法行政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重要內容。[20]政府將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作為奮斗的目標,有利于解決工作上的難題,提高政府的權威和公信力,提高人民的滿意度。

首先,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是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明確提出了這一要求,并提出了建設法治政府的總體目標。2018年是五年規劃中的關鍵節點,這一年,全國各地全面構建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促進法治政府建設。一方面,嚴格規范性文件處理機制。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的指導意見》。司法部副部長劉炤指出,全面推行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的機制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促進行政機關公正文明執法,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云南省曲靖市出臺了《曲靖市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辦法》《曲靖市人民政府關于中心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通告》等五個規范性文件。市政府法制辦審查了140余個各類文件的合法性[21],嚴格制發程序,嚴格審核把關,提高規范性文件質量,維護政府公信力,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另一方面,健全依法行政決策機制。如山西省陽泉市財政局制定《陽泉市財政局健全重大行政決策機制實施辦法》,堅持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科學決策,進而促進財政管理服務工作的法治化,推動全面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工作的進程。[22]與此同時,各地方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等程序,提高立法質量,增強政策立法的透明度與公開度,對于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強化領導干部的帶動引領作用。一方面,推進依法執政、建設法治政府離不開領導干部。領導干部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直接決定了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水平。因此,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開展領導干部教育培訓,健全和完善工作機制,將依法行政納入考核內容,從而提高領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為建設法治政府提供專業法治人才。如玉屏侗族自治縣召開依法行政專題培訓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加強依法行政工作,提高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提升科學決策的水平,進一步助推法治政府建設進程。[23]另一方面,各級政府領導干部積極配合,創建民主法治村,助力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干部籌謀策劃,不斷創新法治實踐形式,將法治理念與村規民約、自治章程結合起來,并將法治落實到議事機制中,進一步豐富“四民主兩公開”的內涵,有助于扎實推進農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做好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工作,使民主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最后,發揮群眾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作用。立法工作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走群眾路線,把民意真正融入立法全過程的重要舉措。江蘇省連云港市出臺了《連云港市公眾參與政府立法辦法》,體現了公眾在政府立法各環節中參與的全覆蓋,為公眾參與政府立法工作提供了規范化、制度化的保障,提高了公民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民眾參與政府立法,有利于加強人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與聯系,提高立法質量,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加強民主監督,從而推動政府依法行政,加快建立法治政府,構建完善的政府治理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册亨县| 怀宁县| 搜索| 县级市| 涞水县| 舟山市| 大新县| 鄯善县| 芦山县| 岳阳市| 滨州市| 大宁县| 普洱| 高阳县| 乌鲁木齐市| 探索| 若羌县| 渝北区| 东港市| 温泉县| 嘉兴市| 田阳县| 南陵县| 淮南市| 旌德县| 崇左市| 旬阳县| 商南县| 安宁市| 栾城县| 南岸区| 金川县| 治多县| 长春市| 青阳县| 华安县| 祁东县| 宁明县| 昌黎县| 盈江县|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