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

劉傳銘

如果說絲綢之路研究讓我們洞見了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定會有人表示驚訝與質(zhì)疑;

如果說城市的創(chuàng)造是迄今為止人類文明進程中最偉大的事情,則一定會得到人們普遍的支持與認同。

“絲路百城傳”叢書的策劃正是發(fā)軔于這樣一個歷史觀的文化敘述:

絲綢之路是一條無路之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既古老又年輕,“不知其始為始,不知其終為終”的漫漫長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歷史時空里時隱時現(xiàn),變動不居,連點成線,連線成網(wǎng)的超級公路;

絲綢之路是點實線虛、點變線變、點之興衰即線之存亡的交通形態(tài),那些關山阻隔、望洋興嘆的城市,便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路;

絲綢之路是一個文化概念,疊加其上的影像曾被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呼作:銅鐵之路、紙張之路、皮毛之路、奴隸之路、鐵蹄之路、黃金之路、朝貢之路、宗教之路;

絲綢之路是中西文明交流與傳播、邦國拓展、民族融合之路,也是西方探秘中國、解碼東方之路,更是我們反躬自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向何處去?”的尋根之路、回家之路;

絲綢之路是今日中國走向世界的新起點、新思路,是“一帶一路”倡議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之路……

無可否認,一個世紀以來,絲路研究之話語為李希霍芬、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大谷光瑞、于格、橘瑞超、芮樂偉·韓森、彼得·弗蘭科潘等東西方人所主導。然而半個世紀以來的大國崛起,正在使“夫唯不爭”之中國快速走向文化振興。我們要將《大唐西域記》《真臘風土記》的傳統(tǒng)正經(jīng)補史、繼絕往圣、啟迪民智、傳播正信,同時也將絲綢之路城市傳文學以實為說、以城為據(jù)、芳菲想象、拒絕平庸的創(chuàng)作視為新使命、新挑戰(zhàn)。讓“城市傳”這樣一個文學體裁開出新時代的鮮花。

憑誰問:昆侖巍峨、河源滔滔、玉山儲秀、戍堡寂寞;

憑誰問:旌節(jié)刻恨、駝鈴悠遠、琵琶起舞、古調(diào)胡旋;

憑誰問:秦漢何在、唐宋可甄、東西接引、前路正新;

憑誰問:八剌沙袞今何在?羅馬的鐘聲誰敲響;

憑誰問:撒馬爾罕的金桃今何在?帕米爾上的通天塔何時建成、何時傾倒?

憑誰問:伊斯蘭世界的科學造詣何時傳到了巴黎和倫敦;

憑誰問:鑒真大師眼中奈良和京都的櫻花幾謝幾開;

憑誰問:烏拉爾河上何時傳來了伏爾加河的纖夫號子;

憑誰問:杭州灣的帆檣何時穿越馬六甲風云……

詩人說:這條路是唐詩和宋詞的吟唱,是太陽和月亮的戰(zhàn)爭;

軍人說:這條路是旌旗卷翻的沙漠,是鐵騎踏破的血原;

商人說:這條路是關涉洞開的集市,是金盞銀樽的盛宴;

僧侶說:這條路是信仰鮮花盛開的祭壇,是生命涅槃的鄉(xiāng)路……

一個個城市的前世今生,一個個城市的天際線風景,一個個城市的盛衰之變,一個個城市的躁動與激情,一個個城市的風物淳美與人文精彩,一個個城市的悲歡離合,一個個城市的內(nèi)動力發(fā)掘與外開拓展望,一個個城市的往事與沉思,一個個城市的魅惑和絕世風華……

從長安到羅馬和從杭州灣到地中海是卷帙浩繁的“絲路百城傳”叢書的框架結構。也是所有參與寫作的中外作家和編輯們共同繪制的新絲路藍圖。《尚書·舜典》有“浚咨文明”之句,孔疏曰:“經(jīng)緯天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論語·雍也》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又《易經(jīng)·賁卦·彖辭》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文化乃“人文化成”而以文教化“圣人之教也”。“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叢書編纂與出版豈非正當其事,正當其時也!

讀者朋友們,沒有踏上絲路,你的家就是世界;踏上絲路,世界才是你的世界、你的家園……唯祈叢書閱讀能助君踏上這樣一個個奇妙無比的旅程。

絲綢之路從遠古走向未來,我們的努力也將永無休止。

戊戌谷雨前五日于松江放思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州市| 达尔| 肇州县| 钟祥市| 石城县| 阿克苏市| 即墨市| 玛沁县| 乌拉特中旗| 宣化县| 大冶市| 怀安县| 衢州市| 昭觉县| 德化县| 海晏县| 宿州市| 蒲江县| 乌鲁木齐市| 尚志市| 梁山县| 越西县| 札达县| 吴江市| 南澳县| 舒城县| 柳河县| 辽中县| 苍南县| 上饶县| 定南县| 木兰县| 昔阳县| 叶城县| 临桂县| 海丰县| 鹤壁市| 余姚市| 屏东市| 保山市|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