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行政機關的組成

106. 部長的法定權力。 總理負責主持國家各部的分工工作,而加馬爾案判決(39)重申了部長規劃部門機關組成的法定權力:2008年修正的關于中央行政部門組織的1987年7月15日第87-389號法令第3條規定,“總司局、司局及其他中央行政部門的組成,必須由部長下令決定”。部長作為行政長官,可以將部下分為司局,再進一步劃分為支局,最后細分為辦公室;支局和辦公室的名稱及工作任務可體現出部分政治目的。部級行政機關受到秘書長主動協助和部級中央技術委員會的審查,如果該機關僅包含一個司級行政部門,那么將由司級技術委員負責審查工作;部級行政機關原則上不受其他部長的制約。部長令的簽署將通過《官方公報》進行公示,并隨時可通過相同程序進行更改。

案例

負責社會事務的各部共同的總秘書處
2013年8月12日有關人力資源司部門組成(支局、辦公室)的決議

社會事務與衛生部部長,勞動、就業、職業培訓與社會對話部部長,體育、青年、公共教育與社團生活部部長,

根據1987年6月15日頒布的關于中央行政部門組織第87-389號法令(修訂);

根據2013年8月12日頒布的關于社會事務部總秘書處的設立、組成及職權的第2013-727號法令;

根據行政機構現代化及綜合行政司司長(隸屬于負責勞動、就業、職業培訓等工作的眾位部長)下轄中央行政技術委員會的意見,以及人力資源司司長(隸屬于負責衛生、青年、社團生活、團結、社會和諧、城市與體育等工作的眾位部長)下轄中央行政技術委員會的意見(二者于2013年7月2日以聯合形式提出意見,并于2013年7月4日再次會面商討)。

決議:

第1條

人力資源司包括:

· 資源分配、社會對話與職員權利支局;

· 職業生涯及職員薪金支局;

· 職場生活質量支局;

· 高層管理人員考察團;

· 中央-地方行政網、大區衛生辦事處和管理人員考察團;

· 指導“國家薪資管理員”計劃和人力資源信息系統考察團;

· 人力資源與綜合行政辦公室。

此外,人力資源司司長任命各行政部門負責人,以進行有關戰略、現代化以及溝通方面的工作。

人力資源司司長助理(行政部門負責人)及辦公室負責人將協助司長的行政工作。

第2條

I. 資源分配、社會對話及職員權利支局的職能是:

· 推動職位及職權預先管理的整體發展,促進管理方式的改進及必要工具的開發,發表有關資源分配、社會對話及職員權利的研究成果及預期數據分析,制定社會資產負債表,評估行政部門的結構改組,引導社會事務部各行政部門之間的管理對話并進行后續跟蹤;

· 促進社會對話,引領集體協商,監控工會權利及資產使用,保障社會監督;

· 設立評測和考核計劃,(職位空缺或有招聘計劃時)開展招聘活動;

· 規定見習公務員及公務員學員的培養模式,為學員的任職接待做好準備工作,指導公務員的職業培訓政策,監管負責公務人員初始教育及繼續教育的公共機構,促進教育通信員網絡的建立;

· 為社會事務部起草法案,撰寫相關行業的條例文件,監督國家公職人員總則的實施,并制定適用于非正式公務人員和私法人的規章;

· 承擔在人力資源領域,尤其是預先援助教育方面的監管和司法支持,處理與行政部門職能文件及決議相悖的訴訟求助,并在司法事務部門權限外保護公職人員(參見上文2013年4月12日令第7條第8款);

· 在財政、采購及服務司長的權限范圍內,對項目給予支持;

· 參與財政法案和信貸計劃的籌備工作;

· 分配職位上限額度;

· 監督職位上限額度的執行情況;

· 管理薪資;

· 引導制定勞金政策。

II. 資源分配、社會對話及職員權利支局包括:

· 職位、技能預先管理和對話管理辦公室;

· 促進社會對話辦公室;

· 招聘辦公室;

· 培訓辦公室;

· 規章辦公室;

· 司法援助和訴訟辦公室;

· 財政津貼和勞金政策辦公室。

第3條

I. 職業生涯及職員薪金支局的職能是:

· 根據不同地位公務人員工作性質特點的不同,根據對在職人數、崗位進行預先管理的目標,以及保證就業機會平等的目標,制定并實施有特色的職業生涯援助政策;

· 對社會事務相關各部全體公務人員進行有效的個人管理和集體管理;

· 確保公務人員主要工資收入和附屬津貼等的發放。

II. 職業生涯及職員薪金支局包括:

· 職業生涯考察團;

· 高級干部和合同雇員辦公室;

· 技術人員及衛生和社會事務監察辦公室;

· 負責青年、體育、國家教育和專科學院的員工辦公室;

· 負責勞動就業的員工辦公室;

· A類行政人員辦公室;

· B類和C類技術及行政人員辦公室;

· 勞金管理操作的輔助辦公室。

第4條

I. 職場生活質量支局的職能是:

· 推動建立多樣化就業政策和反歧視政策,尤其是男女職業平等政策、殘疾人就業政策和年齡管理政策;

· 主要通過職工社會部門和醫療預防部門的努力,在尊重部際定位的基礎上,制定衛生安全政策,制定和引導所有行政部門員工工作條件和社會醫療跟蹤的部級政策,并在中央行政機關推廣實施;

· 在尊重部際定位的基礎上,尤其在生育、休閑、假期、住房、休養和社會補助方面,制定部級社會管理政策,并在中央行政機關推廣實施;

· 管理關于退休補助、養老金、傷殘、工作事故和職業疾病的材料,確保退休信息查看權,處理合法的醫療求助。

II. 職場生活質量支局包括:

· 中央行政機關預防醫學處;

· 多樣化及平等就業考察團;

· 工作條件和預防醫學辦公室;

· 社會管理辦公室;

· 津貼、福利批準和工作事故辦公室。

第5條

為了社會事務部的利益,高層管理人員考察團,在秘書長指導下:

· 配合以政府秘書長為首的“領導干部”的工作安排;

· 尋找潛在人才,進行內部人才培養庫的建設,為中央行政機關和系統提供管理人才;

· 對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個體化追蹤關注。

第6條

中央-地方行政網、大區衛生辦事處和管理人員考察團推動中央和地區行政部門的人力資源管理,加快社會事務部管理人員的優化步伐。它協調了行政部門和下屬機構及管理人員之間的橫向關系,并處理同負責大區衛生辦事處員工管理的國家社會安全機構的關系,這些機構受到相關集體條款的約束。

第7條

為了社會事務部的利益,指導“國家薪資管理員”計劃和人力資源信息系統考察團制定有關國家薪資管理員及其實用性戰略指導的改革方案。

考察團負責有關各部薪資和人力資源信息系統應用的整體開發,并監控后續的運行情況,設計并安裝數據維護裝置。

考察團指導有關應用的開發、改寫和發展計劃,特別是有關國家薪資管理員運行的部際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和支付信息系統的計劃。

考察團負責激活管理員系統和協助用戶服務器工作。

第8條

人力資源及綜合行政辦公室負責行政部門內人力資源、房產及辦公室資源的管理和流暢運行。作為采購參照對象,它也是財政、采購、服務部門的談話對象。

第9條

廢止:

· 2009年6月8日頒布的關于人力資源司下設支局和辦公室的決議;

· 2010年10月25日頒布的關于行政機構現代化及綜合行政司下設支局的決議;

· 2010年10月25日頒布的關于行政機構現代化及綜合行政司下設辦公室的決議。

第10條

此決議將在法蘭西共和國《官方公報》上公表,并從2013年10月16日起正式生效。

社會事務與衛生部部長 瑪麗索爾·圖雷納

勞動、就業、職業培訓與社會對話部部長 米歇爾·薩班

體育、青年、公共教育與社團生活部部長 瓦萊里·富爾內隆

2013年4月12日

107. 行政部門長官及其副手。 行政部門長官是中央行政機關或總秘書處內部的部門負責人;而下屬部門長官則是構成這個行政部門的下屬部門的負責人(如果不存在行政部門的話,則是某一分支的負責人)。行政部門長官及下屬部門長官主要由高級公務員、司法部法官(40)、全權公使或者外交部外事顧問擔任,其他A類公務員可以申請為候補官員。由于該職位性質特殊,關于國家行政部門長官及其副手的2012年1月9日第2012-32號法令規定,只有具備6年至10年國家公職人員資歷的人員才有資格任職。

行政長官及其副手職位一旦出現空缺的情況,政府會在《官方公報》上進行公布,申請期限為信息公布之日起30日內。部級長官和部門秘書長向部長推薦人選。提議一經采納,總理和部長將發表聯合決議,任命行政部門或下屬部門的新長官。后者將脫離原任職部門以擔任新職。一輪任期最長為3年,最多可連任兩屆。有時為了維護部門利益,行政長官及下屬部門長官在任期結束之前可能會被免職。

案例

關于外交部第三組副主任職位空缺的通知

外交部第三組副主任的職位可能會空缺。

該職位隸屬于禮賓司禮儀處,此外,該職位的正式任職者將承擔禮儀處處長的職能。

禮儀處承擔共和國總統、總理及外交部部長的對外禮儀事務,負責正式慶典上的座次安排,組織總統及總理的對外訪問,接待訪法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籌備外國大使的國書遞交儀式。禮儀處還為法國駐外大使起草國書,組建由總領事和領事構成的領事使團。此外,禮儀處還會依據不同情況,使用全部或單一權力來簽署國際條約和協議、簡化版批準確認書和協議同意書。根據2012年1月9日頒布的關于國家行政長官及下屬機構長官職位的第2012-32號法令,自該意見于《官方公報》上發表之日起30天內,候選人員名單將逐級從外交部向人力資源司、職工局和正式公務員及A類公務員職業生涯辦公室傳達。

來源:《官方公報》,2014年2月5日。

108. 具有國家權限的行政部門。 秘書長或行政長官有時會下設“國家權限行政部門”:負責管理、技術研究、培訓、資產生產活動、行政部門津貼及其他帶有管理和國家特點的工作(41)。這些部門是一些有著特殊運行模式,并且能夠同權力下放部門分擔工作的部級行政機構,但和部長行政監督下的公共機構不同的是,它沒有司法自主權。普通的國家權限行政部門必須通過部長令來建立;而直屬于部長的國家權限行政部門則須通過法令來建立。

例如,國家權限行政部門在內閣建立了有關核、放射、生物、化學和爆炸事件的國家民事及軍事教育培訓中心;在文化部建立了國家檔案館、國家家具館以及法國博物館重建和研究中心;在財經部建立了隸屬于國庫總長的公私合作援助考察團(MAPPP),隸屬于公共財政司長的國家退休部門(位于南特)和國家公共財政學校,以及隸屬于上述兩個長官的國家非物質遺產辦事處和隸屬于預算部部長的國家采購部門;在環保部設立了隧道研究中心(CETU);在國民教育部設立了國家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科研工作的高等院校;在社會事務部設立了隸屬于社會安全局局長的國家社會安全機構控制和監管考察團;在外交部設立了戶籍中心(位于南特)。

109. 簽字授權。 和部門秘書長及中央行政機關負責人一樣,行政部門長官、長官助理、下屬部門長官和國家權限行政部門長官,自其任命書在《官方公報》上發表之日起,就能獲得簽字授權,并可以部長的名義簽署權限下所有非法令文件。

部門秘書長、中央行政機關負責人、行政部門長官、長官助理、下屬部門長官和國家權限行政部門長官可將自己獲得的簽字授權轉授給A類公務員(或法官)。上述人員的相關決定會在《官方公報》上公布,內含獲得授權公務人員的名單及權限范圍。這種授權可隨時通過文件廢止。在授權人或被授權人(42)的職務終止時,相應的簽字授權也將終止。

案例

文化與通訊部
關于修正(總秘書處)簽字授權(2012年10月10日決定)的2014年1月22日決定

秘書長,

根據2005年7月7日頒布的關于政府成員簽字授權的第2005-850號法令,尤其是第3條;

根據2009年11月11日頒布的關于文化與通訊部中央行政組織及職權的第2009-1393號法令;

根據2009年11月17日關于總秘書處組織及職權的修訂決議;

根據2012年10月10日關于(總秘書處)簽字授權的修正決定,

決定:

第1條

上文提到的2012年10月10日決議的第1條第2款由以下條款代替:

“II. 在科學教育辦公室的職權范圍內:

1. 行政助理,瑪麗-安娜·吉夏爾-勒巴伊女士,

2. 行政助理,洛朗·博爾德納夫先生

被授予以文化部部長名義簽署所有非法令文件、決議和決定的權力。”

第2條

本決定將在法蘭西共和國《官方公報》上發表。

J.-F.科蘭

2014年1月22日

2013年10月11日頒布的第2013-907號法律第2條涉及公共生活透明度問題;而2014年1月31日頒布的第2014-90號法令第7條第1款規定了上述條款的實施事宜。其中強制規定:在遇到利益沖突的情況時,任何獲得簽字授權的人員均不得行使簽字權利。

110. 高水平專家和項目主管。 當部門秘書長和中央行政機關負責人打算委托某位高級官員承擔一項為期不超過3年的研究任務或項目時,可能會為其招募一位協作者。他們會在《官方公報》上發布一則職位空缺通知,并在其中詳細介紹任務或項目的相關情況。之后,他們從眾多求職者中挑選出一位有能力者,來擔任“高水平專家”或“項目主管”。總理及相關部長在聽取公職部部長的意見后,通過聯合決議宣布任命。承擔此類任務或項目的人員須以2008年4月21日頒布的關于國家行政單位及公共機構中高水平專家與項目主管職位的第2008-382號法令為行動準則。有時,出于維護部門利益的需要,其職務可被撤銷。

案例

項目主管職位空缺公告

作為國家直屬機構,國家非物質遺產管理局在局長下又設立了項目主管(組別:第三組)職位。

項目主管協助局長完成管理局的一切任務:積極制定戰略方針,組織、協調、領導團隊項目,監督工作質量以及負責與政府部門之間的對話,保證機構內外活動必要的透明度。

法國通過2007年4月23日決議設立國家非物質遺產管理局(此決議發表在2007年5月22日的《官方公報》上,第8684頁)。這個具有國家權限的行政機構下轄于國庫總司和公共財政總司。其宗旨如下:積極引導就職于國家部門的公職人員解決非物質遺產管理的難題;開發應對挑戰的大政方針及參考框架;協助政府機構鑒定非物質遺產資產;落實非物質遺產的保護及開發策略。上述舉措不僅推動了公共管理的現代化進程,還引發了人們在公法、知識產權及市場營銷領域的一些思考。

管理局之所以能夠開展多學科、跨部門的活動,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網絡的活躍、創新型研究成果的發展、公共實體創新項目扶持政策的完善;此外,也與優質共享平臺的建立、公共機構同步網絡信息更新的現狀,以及非物質遺產相關活動的開展息息相關。

管理局采取的行動主要是以項目的形式展現出來。管理局的主要部門包括:司法中心、市場營銷與評估中心、非物質遺產資產決策與核算中心、交際與公關中心,以及總秘書處。

非物質遺產管理局有27個辦事員。

辦事員職位每屆任期為3年,可連任。

如想獲得該職位,應具備以下條件:

· 熟知公共機構與公共管理的現代化政策;

· 具備優秀的團隊組織領導能力;

· 良好的團隊對話與勞動意識;

· 良好的預測、分析、總結能力;

· 良好的創新、建議、說服能力;

· 出色的書面表達和口語表達能力。

根據2008年4月21日頒布的第2008-382號法令規定,自本公告于法蘭西共和國《官方公報》上發表之日起30日內,應聘國家行政機關和公共機構高水平專家及項目主管崗位的人員將相關資料交付至職員與職業生涯管理支局DRH-2A辦公室(地址:巴黎市凡·德·法蘭西廣場5號前庭大樓,郵編:75573, Cedex12),相關負責人應將候選人名單及其簡歷逐級提交至人力資源司以及國家經濟與財政部總秘書處。

來源:《官方公報》,2014年3月16日。

111. 至少40%的女性。 2012年3月12日法律第56條(43)提出了力求國家高級行政官員中男女比例對等的新要求,后又由關于高層公職人員任命均衡的2012年4月30日第2012-601號法令做了補充。根據新規,自2018年起,秘書長、中央行政機關秘書長與負責人、總專員、專員、委派部長及部級代表、行政部門長官、下屬部門長官、高水平專家以及項目主管等職位中,男性及女性比例均不得低于40%。而2013、2014年均為20%,2015、2016、2017年均為30%。

沒有實現上述目標的部要處以一定的罰金:在“男女比例接近對等”方面失職的各部,每年所處罰金依據所缺人數而定,2013/2014年的標準為30000歐元/人,2015/2016/2017年達到了60000歐元/人。比如:一個部在2015年宣布要任命30個高級職位官員,如果它選擇了23名男性和7名女性,那它就沒有達到每種性別“至少要達到30%”(即9名女性)的要求,因此該部就應向國庫上繳120000(2×60000)歐元。

112. 辦公室。 正如40多年前弗朗西斯·德·巴克所言,“這個傳統的行政單位一直是中央行政組織的基礎”(44)。辦公室,作為支局的中心組織,主要負責機構決議中規定的具體任務。

同時,關于預算司結構組織的2007年3月27日決議規定,預算司下設8個支局。決議第2條明確指出第一支局保證公共財政的綜合清算工作,并且指出該支局由4個辦公室構成,分別是:“預算政策”辦公室、“財政法律”辦公室、“預算實施監督”辦公室和“稅收”辦公室。該條款還定義了第一支局,即公共財政綜合清算支局下設的每一個辦公室(45)的使命。

“預算政策”辦公室負責擬定所有公共機構的預算政策,并監督其實施進程。它負責實施于2012年12月17日頒布的《公共財政計劃與管理法》,具體包括跟蹤歐洲預算監控的進程以及預測所有公共機構的多年期余額。此外,它擁有在各部內部及部際之間視察監督的職能,負責解決公共采購的一些現代化問題并妥善處理好公私合作的關系。

“財政法律”辦公室與“預算政策”辦公室共同制定并監督預算程序。它還承擔財政法律、預算大綱、預算文件、預算目錄、抵押許可規則以及信用支付規則的草擬工作。此外,該辦公室還負責擬定法令,并執行2007年3月27日決議附件中所明確規定的程序和任務。

“預算實施監督”辦公室負責預測、監督并引導預算的實施。它主要處理從財會計劃到預算實施跟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包括:持續跟蹤結算法的籌備和通過軌跡,隨時關注救助基金與收益分配方面的結算問題,承擔已通過收入認證的信用賬戶的開戶工作,監督解決一些“重建信任”方面的結算問題,并對超出這一程序執行期限的行為提出要求。它還替預算司監督國家賬目的落實情況,并在預算實施監督框架內協調與審計署的關系;負責一些與國家不動產政策相關的預算問題,維護預算司與法國國有財產管理局的關系。

“稅收”辦公室同“社會賬戶與衛生”辦公室、“地方”辦公室共同預估年度公共財政的需要,引導公共機構余款的落實安排;解決國家會計問題;監督財政收入以及非財政收入的流向;在預算司各部門的協助下,與財政立法部門共同監督財政支出的動態過程;監管博彩業;承擔2007年3月27日頒布的決議附件中規定的任務,并落實具體的計劃安排。

一個辦公室聚集了由辦公室負責人領導的一些公職人員,該負責人在他的上級——支局長官的領導下工作。據1983年7月13日頒布的關于公務員權利與義務的第3及第16條(46)規定:政府的這些在編職位,即中央行政辦公室公務員的職位,由通過考試選拔的公務員擔任。

然而關于國家公共職能的1984年1月11日法第4條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在兩種情況下可招聘合同制公務員,情形一:機關中不存在符合相關崗位要求的公務員;情形二:A等級的職位如有需要,可以進行招聘,在政府駐外機構中,考慮到職位性質和機構需要,其他等級的職位也可進行招聘。這些招聘人員會簽訂一份合同,最長期限不超過3年,如果合同須延期,可很快更新一次合同。但這個最長可達6年的期限結束后,合同如須再延期,那就只能簽訂短期合同,失去了原來長期合同的效力。當行政機關想分配另一個公務員到這個職位上,原先的人員就不可再享受合同中規定的繼續保留職位的權利。行政機關應遵循薩德龍女士在議會上提出的關于權力的一個基本原則:“在提出要任命一個新的官員到相關崗位,而不再任用依據短期合同招聘的合同制公務員之前,行政機關應重新調整當事人利益”(47)

113. 高級公務員。 高級公務員是唯一一支直接隸屬于總理的干部隊伍,在國家行政機關中行使“人事安排、領導、考查和監督”等高級職權(48)。在大多數部中,這些公務員構成管理中央行政機關的人力基礎,他們均出自國家行政學院。在A類部門中有8年任職經歷的人員,也有可能會晉升到高級公務員隊伍中去。最高級別的高級公務員是“行政總長”。

聚焦

法國國家行政學院(ENA)

1945年10月9日,戴高樂將軍簽署政令創立國家行政學院,“培養未來就職于最高行政法院、審計署、外交部門、省級部門、財政監察部門、民政部門以及其他國家機構的官員”(49)

1993年,國家行政學院成立,校址定于斯特拉斯堡,由總理監管。

國家行政學院每年會公開舉行3次入學競爭考試:一次是面向體制外的全社會競考,主要由學生參加,提供最多60%的錄取名額;一次是面向體制內官員及公務人員的考試;一次是面向在地方政府有至少8年工作經驗或有8年任期的官員,錄取占比為當年錄取考生的5%到10%。

2014年4月16日頒布的決議第1條確立了國家行政學院入學考試的性質、持續時間以及考試程序。面向體制外的考試內容如下:

筆試部分

1. 公共法律筆試;2.經濟理論筆試;3.關于公共權力機關及其與社會關系的基本問題;4.社會問題考試,根據所給材料寫出自己的分析、見解及建議;5.公共財政考試,用概括性語言對若干簡短問題作答,大多會涉及對文本及統計圖表的解析及評論。

口試部分

1. 關于歐盟問題的口試;2.關于國際問題的口試;3.評鑒應試者性格、動機、閱歷的交談面試;4.無領導小組面試,通過觀察考生在其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來判定他們的行動力與人際交往能力(參見下文第115條目);5.英語口試,考生先閱讀一段文章節選,并做一個約600字的評論,隨后與考官展開交流討論。

學制為兩年,學生將圍繞下列三大模塊接受教育、開展實習:

· 歐洲方面:歐盟的職能和政策(在歐洲各種機構組織、國際組織或大使館實習17周);

· 本土方面:行政部門的職能及職能轉變的管理(在省政府或其他地方政府實習32周);

· 公共管理方面:采購、溝通、評估(在公司或協會組織實習15周)。

學校會通過學生在這三大模塊(“教學與實習”)獲得的分數以及兩門外語所得的分數對其進行評估,并確定他們的畢業等級。學生須簽字承諾自己會在與國家行政學院合作的國家機構中至少工作10年。

第五共和國曾有3位總統(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雅克·希拉克、弗朗索瓦·奧朗德)和7位總理(雅克·希拉克、洛朗·法比尤斯、米歇爾·羅卡爾、愛德華·巴拉迪爾、阿蘭·朱佩、利昂內爾·若斯潘、多米尼克·德維爾潘)出自國家行政學院。

114. 國家行政隨員。 法國政府招聘專門的行政隨員來支持協助高級公務員進行工作。招聘主要面向地區行政學院(IRA)(50)學生,同時也會以體制內外的選拔競試作為輔助。這支部際隊伍隸屬于國家總理,他們“可能要參與討論、制定和實施各部門內部以及跨部門的公共政策;可能要負責組織、考察、管理及領導行政單位;可能要承擔干部職能;可能要在公職人員培訓學校行使選拔、培訓、指導或技術顧問的職能;可能要負責信息處理及公開事宜;也可能會被要求去構想或學習運用新的文檔工具,并由此負責編輯、翻譯以及出版發布等相關事宜;此外,他們還可能會被賦予次要支出決策人的職能(51)”。

115. 公務員的義務。 公務員不僅享有權利和保障(尤其是言論自由權、工作報酬權、反騷擾權、司法保護權、職業培訓權、參加工會權、罷工權),也要履行義務,比如把職業熱情與精力完全奉獻給任務使命,工作時尊重并嚴守職業秘密。1983年7月13日法律第28條規定,“所有公務員無論級別高低,都要對政府委派給他們的任務負責。公務員應遵照上級指示行事,除非上級下達的指令明顯不合法且具有嚴重危害公共利益的性質。公務員不得以某些責任應由下屬承擔為由而推卸責任”。1984年1月11日頒布的關于國家公職相關條款的第84-16號法律第66條規定,如果公務人員犯錯,可能會面臨10類處罰。

最后,關于公共生活透明度的2013年10月11日第2013-907號法律第1條指出:所有就職公共部門的官員,即所有國家公務人員,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都要堅持“嚴肅、廉潔、公正”的原則,此外還要注意“預防或及時終止所有利益沖突”。因此,2014年1月31日頒布的第2014-90號法令第7條第2款規定:當公職人員認為自身陷入利益沖突時,應立即將相關情況向上級匯報。此后,“若上級認為有必要委派另一位下屬處理該事件,那么該公職人員在此期間將不得參加任何會議或就此事發表任何意見”。

聚焦

對未來高官行動力和人際關系能力的鑒定
國家行政學院入學選拔考試——新型“集體互動測試”

舉行集體互動測試是為了鑒定應試者的文化水平、人品及人際交往能力。應試者根據測試主題模擬場景,每個應試者將分別扮演3種角色,順序隨機:“闡述者”(提出一個觀點)、“回答者”(參與討論或與闡述者展開辯論),以及兩次“觀察者”(對小組交流進行分析總結)。

每一輪情景模擬中,應試者們被分為每4人一組(一個“闡述者”,一個“回答者”,兩個“觀察者”)。

本考試會選擇一些存在爭論點的主題,而這并不需要應試者具備某些專業技術知識。

作為能幫助年輕人實現高官夢想的學校,國家行政學院舉辦測試的目的是,檢驗這些應試者們是否具備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和良好的行動力。

除此之外,通過此項測試還可以考察應試者對主題要義與情景的理解能力、辯論能力、反應能力及傾聽能力。

此項集體互動測試中,每組的總時長為半天。

在這半天時間里,所有應試者首先通過抽簽決定各自的角色順序;接著,候選人根據角色順序進行分組,并需要確保自己在幾個不同場景中將要扮演的角色不會重復。應試者在候場期間將被“隔離”,不得與其他應試者交流,亦不得與外界聯系。

每一輪情景模擬均采用相同的組織形式。首先,“闡述者”隨機抽取一個主題(內容是用公文措辭表述的),他將有10分鐘的準備時間。“回答者”及“觀察者”對主題并不知情。“闡述者”最多有4分鐘時間去介紹主題、展開論點。闡述結束后,“回答者”將與“闡述者”展開討論。“觀察者”不參加討論過程。除去準備時間外,每一輪情景模擬時長為9分鐘。

每個候選人都要參加4輪情景模擬。每位應試者扮演過2次“觀察者”后,考官會向其提問,內容關于其對2次交流討論的分析,這個過程將持續5分鐘。

本考試不設考試大綱。

來源:規定國家行政學院各項入學考試性質、時長及大綱的2014年4月16日決議(附件)。

116. 國家公務人員數據透視。 截止到2010年10月31日,各部共招聘了1990825名公務人員,其中教育部917000名,國防部292000名,內政部285000名。這些國家公務人員中,52%為女性。

國家公共職位共分為380類。其中A級(招聘本科學歷人員)223類,B級(招聘碩士學歷人員)91類,C級(招聘持專業技能文憑或持專業研究文憑的人員)66類。用于國家公共職位的支出占國家預算的39.8%。

國家公務人員的平均年齡為41歲;平均月凈收入為2459歐元;合同制公務員的占比增至15.8%。

參加職業選舉的公務員的比重增至53%。

退休公務人員1454167名;平均每人每月可獲得退休金1997歐元(52)

歐盟成員國的僑胞可在法國擔任公務員,但他們“不得擔任可行使國家主權的職位,亦不可擔任可直接或間接行使公共權力的職位”(53)。比如,國家警察部門的在職公務員必須具有法蘭西國籍(54)


(1) 只有獲得當事人和司法部部長的同意,辦公廳法官的職務才能生效(1993年1月6日第93-21號法令,第6條)。

(2) 2001年12月5日頒布的第2001-1448號法令。此法令終止了征收總理的特殊資產以及給部長辦公廳成員發放現金補貼的做法。

(3) 2008年1月4日頒布的關于通過國家行政學院招收公務人員的流動與臨時調動的第2008-15號法令,第4條。同樣適用于4年后從國家法官學院畢業的法官。(1958年12月22日頒布的關于法官職務法規的第58-1270號《組織法》,第12條。)

(4) 2014年《關于部長辦公廳人員的職務分配的財政法案》附件(黃皮書)。

(5) 2013年10月11日頒布的關于公共生活透明度的第2013-907號法律,第11條,第1款,第4點。

(6) 2013年10月11日頒布的關于公共生活透明度的第2013-907號法律,第2條,第4款。

(7) 國防部辦公廳主任不是軍人,他有權管理非軍事辦公廳和軍事辦公廳。

(8) 2005年7月27日頒布的關于政府成員簽字授權的第2005-850號法令,第2條。授權也可由辦公廳廳長批準(參見上文第71條目)。

(9) 最高行政法院,2007年6月4日,第289792號文件,教育聯盟及其他案,參見《最高行政法院2007年判例匯編》,第643頁表格。

(10) 然而,如果事實證明評估是錯誤的,那么法官可以取消達不到職位要求的成員任命。參見最高行政法院,2013年7月3日,第360255號文件,經濟與財政部中央行政機關巴黎工會案。

(11) 同意晉升繼續擔任辦公室主任的法令是“無效且不被承認的”。最高行政法院,2013年1月18日,訴訟法庭第354218號文件,《法官聯合會案》,參見《最高行政法院2013年判例匯編》,第5頁。

(12) 1993年1月29日,第93-122號法律,第87條;2007年4月22日,第2007-611號法令;2007年5月2日,第2007-658號法令。

(13) 甚至是總統:喬治·蓬皮杜領導1958年委員會主席戴高樂的內閣。瓦萊里·德斯坦是1954年委員會主席埃德加·富爾的辦公廳主任助理。雅克·希拉克任職于1962年總理喬治·蓬皮杜的內閣團隊。1981年弗朗索瓦·密特朗當選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任職于其內閣團隊,后于1983年成為政府發言人辦公室主任。

(14) 奧利維爾·施拉美科,《共和國的背后——部長辦公廳》,達洛茲出版社,2006年,第82頁。

(15) 辦公廳主任有義務提醒部長決定所帶來的法律風險和管理困難。參見財政與預算紀律法院,2011年7月13日,第177-684號法令。

(16) 此外,總理由2位國務秘書輔助(聯系議會,國家改革與精簡),其中首要秘書參加部長會議。其他13位國務秘書只有當事務與其職權相關時才參加部長會議(2014年4月9日頒布的關于組建政府的法令,第2條)。

(17) 但是,部長仍是該行政部門的“權威”,委派部長(或國務秘書)僅僅是可以“調配”某些內閣部門。

(18) 1959年1月22日修訂的關于部長職能的第59-178號法令,第2-2條。

(19) 2012年11月7日頒布的關于公共預算和財務管理的第2012-1246號法令,第74條。

(20) 2008年2月29日頒布的第2008-208號法令取消了征詢最高行政法院的義務。

(21) 2014年4月16日頒布的關于外交與國際發展部部長職能的第2014-400號法令,第2條。

(22) 2014年4月16日頒布的關于財政與公共賬戶部部長職能的第2014-403號法令,第2條,第2款;2014年4月16日頒布的關于經濟、生產振興與數字部部長職能的第2014-404號法令,第2條,第2款。

(23) 最高行政法院,2012年5月15日,第339834號文件,法國民主工聯總會案,參見《最高行政法院2012年判例匯編》,第546頁。

(24) 2011年2月15日頒布的第2011-184號法令,第48條。

(25) 參見2003年4月28日在戴高樂基金會上關于國民教育部前部長皮埃爾·洛朗的演講:最高行政法院,《5年格勒內勒之路:1963年至1968年,向皮埃爾·洛朗致敬》,2009年,第13—14頁。當皮埃爾·洛朗卸任時,我們知道了埃德加·富爾這個名字,他成為新任國民教育部部長,在1968年皮埃爾·洛朗宣布離任之時,埃德加·富爾向他說道:“既然您是無可替代的,那么我也不能替代您!”

(26) 1985年7月24日頒布的第85-779號法令,第1條。

(27) 2012年11月7日頒布的關于預算與公共賬戶管理的第2012-1246號法令,第69條。

(28) 2011年2月15日頒布的關于在國家行政部門和公共機構中設立技術委員會的第2011-184號法令。

(29) 1982年5月28日頒布的關于勞動衛生與安全、公共職能的醫療預防的第82-453號法令。

(30) 參見《國家領域法典》,第R.128-12條至第R.128-16條。

(31) 參見《國防法典》,第L.1141-1條:“各部長在總理指導下,負責準備和執行國防與國家安全相關措施,由其掌管部門落實。”

(32) 在執行2012年8月23日頒布的第2012-985號法令時,國家司法人員接替“國庫總司的司法人員”(后者由1790年7月21日頒布的法令設立)。

(33) 1955年4月3日頒布的關于1955年經濟與財政部費用支出的信貸發展問題的第55-366號法律,第38條。

(34) 1984年1月11日頒布的關于國家公共職能條款的第84-16號法律,第25條。

(35) 1985年7月24日頒布的第85-779號法令,第1條,第3款。

(36) 憲法委員會于2011年1月28日頒布的關于合憲性優先問題的第2010-94DC號決定,M·羅伯特·C。

(37) 2005年7月27日頒布的第2005-850號法令,第1條及第4條。

(38) 這種情況下,公務人員申請的停職時間不得超過3年,可重復申請,但停職總時間不得超過10年(1985年9月16日頒布的關于國家公務員部分崗位的特殊規定的第85-986號法令,第44條b)。

(39) 部長應當“為了部門內行政權力機關的正常運行采取必要措施”。(最高行政法院,1936年2月7日,訴訟法庭第43321號文件,加馬爾案,參見《最高行政法院1936年判例匯編》,第172頁)。

(40) 選擇在司法部工作的法官被稱為“中央行政司法法官”,他服從于司法部部長,不得行使獨立司法權。

(41) 1997年5月9日頒布的關于國家權限行政部門設立和組成的法令,第1條。

(42) 2005年7月27日頒布的關于政府成員簽字授權的第2005-850號法令,第1、2、3條。

(43) 該條款在第4次修訂時把新的條款6插入了“Le Pors”法律,即1983年7月13日頒布的關于公務員權利與義務的第83-634號法律。

(44) 弗朗西斯··巴克,《法國中央行政管理》,阿爾芒·科蘭出版社,《大學叢書》,1973年,第171頁。

(45) 2014年1月1日,一個財政女監察員上臺領導了第一支局。上文所提及的4個辦公室的領導分別是:審計署的首席署長顧問、民政管理員、橋梁水利及森林工程師以及精通保險業務的監察員。

(46) 涉及公共職能的基本法律條例,一方面包括一些基本規定,如關于公務員權利與義務的1983年7月13日法律;另一方面還有對三大公共職能的特別規定:關于政府公共職能的1984年1月11日法律、關于地方公共職能的1984年1月26日法律、關于醫院公共職能的1986年1月9日法律。

(47) 最高行政法院,2013年9月25日,訴訟法庭第365139號文件,薩德龍女士案,參見《最高行政法院2013年判例匯編》。

(48) 1999年11月16日頒布的關于高級公務員隊伍的特殊地位的第99-945號法令。

(49) 1945年10月9日頒布的關于官員的培養和招聘、不同級別官員的地位以及建立一個高級公務員管理機構與相關的常設委員會的第45-2283號政令,第5條。

(50) 法國共有5個地區行政學院,分別在巴斯蒂亞、里爾、里昂、梅斯及南特。每個學院都會舉行一場國家招聘。

(51) 2011年10月17日頒布的關于國家行政專員這支跨部級隊伍的特殊地位的第2011-1317號法令。

(52) 來源:行政管理與公共職能總司,參見2013年《關于2011—2012年政府公共職能的年度報告》。

(53) 2010年3月22日頒布的關于招聘歐盟成員國、歐洲經濟協約國的僑胞在機構、管理職位或法國的公務員職位任職的第2010-311號法令,第1條。

(54) 1995年5月9日頒布的針對在職國家警察部門公務員制定的公共實施章程,第95-654號法令,第4條,第1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墨竹工卡县| 大足县| 马山县| 临泉县| 彭阳县| 登封市| 巴南区| 板桥市| 朝阳县| 安化县| 黄平县| 剑河县| 宁河县| 邵阳市| 青海省| 本溪市| 文成县| 襄樊市| 南岸区| 芦山县| 景洪市| 永宁县| 类乌齐县| 涿鹿县| 昌图县| 五台县| 潼关县| 阿巴嘎旗| 黄浦区| 砀山县| 深州市| 哈巴河县| 石泉县| 泸西县| 常德市| 延吉市| 连江县| 锡林浩特市| 合肥市| 沙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