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研究方法及過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資料收集方法包括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典型案例訪談以及觀察法等。

1.文獻研究

為充分了解目前有關連片特困地區農村老年人生存狀況的研究進展,為研究工作提供可行的指導并形成研究框架,本研究進行了大量文獻搜集和整理工作。通過搜集國內有關老年人經濟收入、健康與疾病、生活方式、社會交往等方面的文獻,并結合現有農村老年人相關政策,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政策進行綜述。文獻梳理的具體內容包括老年人貧困標準的界定和數量測算、老年人面臨的主要困難、老年人貧困的主要原因、現有政策評價等。

2.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主要通過大學生返鄉,對14個連片特困地區的老年人進行調查,共計發放老年人調查問卷2280份,收回有效問卷1288份。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老年人家庭基本信息、日常生活狀況、看病就醫情況、子女和孫子女贍養、政策受益情況等,以此掌握連片特困地區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困難及需求等,特別是關注高齡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及女性老人等群體,分析導致其貧困的因素。同時,本研究還對連片特困地區典型的貧困村進行調查,了解村莊基本情況,為深入分析連片特困地區的情況提供資料。

3.典型案例訪談

為詳細了解連片特困地區農村老年人面臨的困境,研究團隊使用質性訪談方法,在陜西、寧夏、江西、廣西等多個省份的貧困地區對典型案例開展焦點小組訪談和個人深度訪談,對連片特困地區的典型貧困老年人進行細致了解,搜集有關其經濟來源、生活狀況、子女贍養以及享有政策資源的情況,以便用于定性分析并為定量研究提供參考。

4.主要知情人訪談

為了對政策實施情況和連片特困地區農村老年人的總體情況有所了解,研究團隊還針對相關地區的政府工作人員、村干部、熟悉當地情況的村民等進行訪談,了解連片特困地區農村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難,現有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情況及效果,對改善連片特困地區農村老年人生活現狀的政策建議等。以此為重要參考開展政策評估,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5.小組訪談

研究過程中,除了對老年人和村干部等進行訪談外,研究團隊還關注老年人生活環境中的子女、親戚、鄰居、朋友等,對老年人日常社會交往和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人群進行訪談,了解老年人的社會交往、家庭支持、社會關系等情況。小組訪談將老年人及其子女、鄰里等納入其中,同時分析不同類型的人物可能給予老年人的支持情況。

6.觀察法

在實地調查過程中,通過觀察法獲取有關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信息,了解其生計狀況。研究團隊在實地調查過程中,重點關注老年人的住房、生活環境、人際交往、精神面貌等,通過觀察了解老年人生活中可能面臨的困難,并結合問卷調查和半結構訪談進行深入了解。

在大量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研究團隊借助于SPSS20.0對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分析,形成老年人經濟狀況、生活狀況、看病就醫、獲取政策資源等方面的統計數據,并結合案例研究進行研究報告的撰寫。

當然,本研究在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首先,本研究主要在連片特困地區對農村貧困老年人進行調查,并未對非貧困地區老年人的狀況進行調查,針對這一不足,筆者在文章中引用他人的研究發現與連片特困地區農村老年人狀況進行比較。其次,本研究并未對連片特困地區的人口結構、人均收入、外出務工情況進行系統調查,也缺乏相應的統計數據進行支持,針對這一不足,筆者在文章中通過案例呈現調查村莊的情況進行補充說明。

(二)重要概念界定與說明

本研究對涉及的重要概念進行如下界定。

老年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本研究將6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界定為老年人[1]

人口老齡化:本研究采納聯合國的標準,即一個國家60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7%就意味著這個國家進入老齡化。

貧困老年人:對于貧困的標準目前有多種劃分方式,各種標準關注的重點有較大差異,本研究所設定的老年人貧困標準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符合所在地區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生活困難的老年人;另一類是雖然未獲得最低生活保障,但缺乏子女贍養且未能得到正式社會保障制度有效支持,生活困難的老年人。在本研究中,問卷調查主要是了解連片特困地區農村老年人的總體生活狀況,而案例訪談則重點選擇的是該區域的貧困老年人。

(三)研究地點與調查對象的選取

本研究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半結構訪談等方式進行資料信息收集。

問卷調查主要通過大學生寒假返鄉期間進行,所覆蓋的范圍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的18個省份(其中涉及中部地區省份6個,西部地區省份12個)的62個縣,共計123個村。問卷分為村級問卷和老年人個人問卷,通過對村干部和老年人的調查獲取有關老年人家庭收入、生活、娛樂、醫療、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信息。

半結構訪談選取國家重點扶貧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進行,具體調研地點信息如表1-1。

表1-1 實地研究地點

本研究所確定的6個縣都位于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或屬于國家重點扶貧縣;同時兼顧不同地區間的區位分布,涵蓋了南、北方和東、中、西部省份;在農業生產方式上也體現不同特色,包括北方旱作農業、南方熱帶農業生產區、半農半牧地區等。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地方政府工作人員、村干部、老年人及其親友等的訪談,獲取大量一手信息,為進一步分析連片特困地區農村老年人生存現狀及發展需求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參考。

(四)技術路線

本研究的具體技術路線如圖1-1。

圖1-1 本研究的具體技術路線

(五)研究過程

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前期研究方案設計及其細化、文獻梳理與政策回顧、大學生返鄉調研問卷設計、招募調研員并開展大學生返鄉調研、問卷回收與錄入、對六省區農村貧困老年人進行訪談并整理典型案例、調研資料匯總、撰寫報告等。

1.研究設計、文獻梳理與政策回顧

在2012年9月至11月,通過文獻研究,對關于中國農村老年人概況、中國農村貧困情況、中國農村老年人貧困問題的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和評述,了解和借鑒已有研究進展情況,明確具體的研究空間,形成初步的研究設計,并完成了中國農村貧困老年人研究綜述初稿。同時,還進行了政策梳理工作,對我國農村地區老年人相關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五保供養政策、社會救助制度、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民合作醫療制度等政策的具體政策文本、實施情況、存在問題進行歸納、梳理和評述,形成中國農村貧困老年人社會保障政策梳理報告初稿。

通過上述工作,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本研究的研究空間,提出了研究問題,形成了最終的研究思路和項目總體設計方案,并在征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完成項目的立項工作。

2.大學生返鄉調查問卷設計

2012年11月至12月,基于文獻綜述與政策回顧,經反復討論和修改,形成了一套大學生返鄉調查問卷,包括“連片特困地區農村老年人的生存現狀及需求調查問卷”(以下稱“老年人問卷”)和“連片特困地區貧困人口生存狀況與救濟政策實施狀況調查村級問卷”(以下稱“村級問卷”)。

其中,老年人問卷的設計,參考了以往關于農村貧困老年人的研究,問卷涵蓋了農村老年人貧困的各方面因素、具體的操作化指標以及對現有政策問題的反饋等,共分為基本人口信息、經濟狀況、健康和疾病狀況、生活方式、居住安排及子女贍養、社會交往與非正式支持、主觀福利、安全意識與隱患、政策和需求九個方面。村級問卷的設計則以總體了解被調查村的相關方面情況為目的,內容包括了村莊人口基本狀況、地理環境、經濟社會條件、與老年人相關的文娛設施、基礎設施等。

3.調研員招募和組織大學生返鄉調查

2012年12月,針對此項問卷調查招募了調研員。此次調研員通過中國農業大學網站進行了公開招募,規定了調研員的家鄉必須為14個連片特困地區的農村。通過嚴格篩選,共招募符合條件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76人,覆蓋了全部14個連片特困地區。每位調研員負責完成老年人問卷30份,村級問卷1份,共計發放老年人問卷2280份,村級問卷76份。本項目對調研員進行了4小時的培訓,對本次調研的目的和意義、問卷調查的基本要求、問卷中的選項解釋、注意事項等一一進行了說明,并以調研手冊的形式給予指導,從而保證調研員能夠高質量地完成調研任務。

其中,本項目制定的調研手冊附有2012年6月國家公布的全國連片特困地區分縣名單,明確規定招募的大學生本人必須來自以上14個片區的農村。同時,調研手冊還對在問卷執行過程中問卷調查對象的年齡、性別、必須為貧困老年人等做了詳細規定。為確保問卷的質量及有效性,要求調研員務必填寫“被調查者聯系方式”一欄,以便于對所填的問卷進行一定比例抽樣的電話回訪。以下為調研手冊部分要求。

調研地點:調研地點必須為屬于11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實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共14個片區,680個縣的農村。

調研對象選擇有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要求被調查對象為60歲以上的農村貧困老年人,其中60—70歲、70—80歲、80歲以上老年人比例應相當。

第二,一個家庭只允許做一份問卷,有多位老年人的家庭則只能選擇一位老年人作為調研對象。

第三,要注意被調研對象的性別比例均衡,盡量做到男女比例1:1。

第四,被調研對象必須為貧困老年人或者貧困家庭的老年人,具體對象選擇可詢問本村村干部或親戚朋友。

4.問卷回收與錄入

2013年2月,對此前發放的問卷進行了回收,76名調查員中共有53人交回問卷共計1490份,剔除未完成和不合格的問卷,回收老年人有效問卷1288份,村級有效問卷43份。問卷錄入工作在2013年3月進行,在問卷錄入完成之后,研究小組成員對數據庫進行了描述分析和交叉分析,得出了問卷調研中發現的基本結論,形成了數據報告。

5.典型村莊和案例調查

為了深入了解連片特困地區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研究小組成員在2013年1月前往云南省臨滄州進行調研,調查了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貧困老年人的生存狀況,此次調研共做問卷15份,其中包括8份對典型案例的深度訪談。2013年7月底至8月初,我們選派主要由碩士生、博士生組成的調研小組,分3組分別前往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和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進行典型村莊調研和貧困老年人的深度訪談,共收集典型案例60余個,調查了20多個典型村莊。2013年8月中旬,調研小組前往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進行調研,收集到9個典型案例。2013年9月初,調研小組前往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進行調研,共收集8個典型案例。調研員在調研中本著尊重老年人、還原事實的原則,對每位老年人均進行了不少于1個小時的訪談并整理了近20萬字的案例訪談紀要,呈現了農村貧困地區老年人真實的生活狀態。

6.資料匯總與報告撰寫

2013年9月至11月,研究小組成員對問卷調查數據、典型案例訪談資料等進行了分類整理和分析,經過多次討論,形成調研報告基本框架和思路,并著手撰寫調研報告。2014年1月至7月,研究團隊在征詢有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完成了調研報告初稿,并再次征集有關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于2014年12月對調研報告進行了修改。


[1] 本研究雖然對老年人和貧困老年人進行了概念界定,但在實地調查中,研究團隊選取的調查對象不僅僅包括貧困老年人,而是將連片特困地區的農村老年人都納入調查范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百色市| 漳浦县| 湖南省| 玉山县| 余干县| 临夏县| 南城县| 偏关县| 日喀则市| 安顺市| 东山县| 清镇市| 蒙城县| 衡阳县| 宽甸| 新泰市| 榆林市| 山丹县| 伊春市| 泰州市| 申扎县| 阿合奇县| 溧阳市| 尤溪县| 四会市| 咸阳市| 金平| 大连市| 长岛县| 洛宁县| 邵阳县| 德江县| 仙桃市| 泸西县| 墨竹工卡县| 历史| 荃湾区| 越西县| 郓城县| 奉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