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天下:一種具有普遍性和規范性的道德文明秩序

涵攝上述概念和觀念的“天下”一詞,在春秋戰國的各種論說中至為流行。(38)諸子百家雖立論不同,卻都以“天下”為思考的背景或議論的對象,而此一“天下”,或者為王者依據天命、借助百官所治理的世界(王天下),或者為繁衍生息于天地之間的兆民,大體不脫一政治和文化的共同體及其所構建的文明與道德秩序的范圍。(39)可以說,“天下”概念為不同學說派別提供了一個具有共同歷史文化背景的思考框架,借助此一框架,先秦諸子發展出各不相同的歷史敘述、哲學論辯和政治論說。也是經由這一階段,唐虞之世發其端,商周時代塑其形的天下觀念逐漸趨于成熟和定型。(40)

關于此一“天下”觀念的性質,還有幾點可以注意。

首先,從一開始,“天下”就是作為一個超逾特定部族與地域的概念被提出和想象的。天下集合萬邦,天子親諸侯,撫萬民,就是這一超越觀念的歷史呈現。與此相關,“天下”也是被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的。王的事業即是“一天下”。所謂“天子無外”(4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42),就是此意。秦并六國,固然是“一天下”的著例,但是在此之前的“九州”“禹跡”,以及屢見于先秦諸子歷史敘述的三代乃至五帝時的“天下”,已經將一個超逾部分的整體性和統一性觀念深深植根于華夏族群的心靈之中。

“天下”所具有的超逾性和整體性,從根源上說,皆來自“天”。“天”是普遍的,至大至廣,公正無偏。這些特性也為“天下”所具有。“天下”是普遍的,意味著生民有著共同本性(天性),安排其生活的文明價值與道德秩序,同樣放之四海而皆準。在此一普遍價值的觀照之下,種族差異的重要性只有相對意義。中國與夷狄以文化分,二者關系為相對的、可變的。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觀念根深蒂固,據此觀念,天下一統,不但統一于政治(王),更統一于文明、文化和道德(圣)。(43)

天下既然是普遍的,其不可據而為私之理甚明,故云:“天下為公。”天將天下賦予天子,非為天子一人,而是為了天下之人(生民,萬民),因此,天子亦不得將天下視為己有,私相授受。萬章問孟子舜之有天下是否得之于堯,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然則孰與之?孟子的回答是:“天與之。”(44)古注疏家解“天下為公”為天子之位傳賢不傳子(45),也表明了這一信念。

可以注意的是,先秦時人對于“天下”的這一理解,常常是在對古代制度的敘述中呈現出來的。但我們如果因此認為,此一“天下”概念主要為描述性的,就一定會被誤導。因為這一概念自始就具有想象成分,而對“天下”為何物的想象本身,又是一種塑造客觀世界的積極活動,這種活動不僅影響于歷史敘述,而且規定現實,構筑未來。即如《尚書》諸篇所描述的天下秩序,其作為歷史敘述,就既不全是古代政事的實錄,亦非單純出于后人杜撰。毋寧說,它是不同時代、不同撰者混記錄、整理、想象及理想于一的結果。如此形成的天下觀念,既是描述性的,也是富于想象的,而且,作為一種寓理想于其中的歷史敘述,它內含強烈的規范性。這種規范性,借由先秦諸子系統表達的種種概念和論說,尤其是透過形成于先秦時期的一系列經籍,為后人提供了一套認識和想象世界的框架,既可以被用來指導實踐,也可以被用作實踐批判的判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 浮山县| 泌阳县| 裕民县| 龙陵县| 蓬莱市| 乌拉特中旗| 大港区| 南投县| 古蔺县| 三门县| 新闻| 阳朔县| 乌拉特前旗| 钦州市| 库伦旗| 丹东市| 兴仁县| 铁岭市| 资中县| 红原县| 伊吾县| 黄浦区| 黑水县| 柞水县| 鞍山市| 大余县| 黄冈市| 江安县| 威信县| 黔南| 墨竹工卡县| 昌平区| 固安县| 右玉县| 奉贤区| 青冈县| 永泰县| 清丰县| 宜春市| 廊坊市|